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走出人格陷阱

走出人格陷阱

作者:武志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9(6.8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走出人格陷阱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38762
  • 条形码:9787559638762 ; 978-7-5596-387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走出人格陷阱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恋爱;婚姻;家庭;亲密关系;原生家庭;人际交往知名心理学家、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代表作 原书名《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全新修订 新增2万字 解开关系束缚,塑造坚韧、强大的人格力量! 漫漫人生长路上,人格才是核心竞争力。 帮你深刻反思原生家庭关系模式,愿爱和自由让你成为真实的自己! 我们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我们可借助恋爱、婚姻、亲子等各种关系来反省原生家庭模式,即“内在的小孩”与“内在的父母”的关系,从自己的内在关系了解人格的力量和不足。 —— 武志红

走出人格陷阱 内容简介

“人都在追求很好。”这句话,你赞同吗?特别是,你觉得自己在追求很好吗?相信问这个问题时,多数人会觉得:嗯,是啊,应该是这样。但其实,无数人的人格有各种陷阱,这些陷阱约束着他们追求很好和强大。无论外在的条件多么很好, 漫漫人生长路上,人格才是核心竞争力。本书以“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和“七个心理寓言”为理论基础,详细说明了“人格”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愿这本书能帮助你认识人格的魅力与陷阱,从而不断完善你的人格。

走出人格陷阱 目录

Part 1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定律一:成为自己 … 2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 6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 9

定律四:多一只心灵之眼,看破关系的迷雾 … 17

定律五: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 … 31

定律六: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 45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 55

Part 2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轮回

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嘉奖? … 66

不含诱惑的深情 … 78

谁制造了乱世佳人的宿命 … 87

《再劫面包店》——未被实现的愿望的诅咒 … 93

警惕爱情的七个教条 … 105

学校和家庭不该是“养鸡场” … 118

Part 3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活在当下 … 132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 143

尊重自己的感受 … 156

谁动摇了你的立场 … 159

你为什么太在乎他人的评价 … 163

自我价值,为谁认可 … 166

种子的力量——你如何创造你的现实 … 172

自我觉察,解脱之道 … 176

看到的境界与达到的境界 … 184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 189

Part 4七个心理寓言

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 200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玩 … 202

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 204

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 206

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 209

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 211

亲密的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 … 213

Part 5心灵成长书吧

《不要用爱控制我》 … 218

《中毒的爱》(原名《中毒的父母》) … 220

《爱是一种选择》 … 222

《少有人走的路》 … 226

《沉重的肉身》 … 228

《爱的觉醒》 … 234

Part 6父母是孩子的头号考官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权威人物 … 244

考试更像是一场心理战 … 247

“你怎么做都不对,你只有听我的才对” … 260

按照孩子自己的感觉,还是按照别人的感觉? … 265

愿孩子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 272


展开全部

走出人格陷阱 节选

情商比智商重要,这一点已成公论。那么,情商是什么? 其实,情商就是性格,就是人格。而人格就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这一点而言,父母不必太忙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因为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实际上远比这些知识重要。 假若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种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在这种关系中自由而安全地得到*大限度的成长。 所以,父母应切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压倒性的关键所在,至于他们想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其实是配角,有时甚至是反派。 新精神分析流派、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这个内在关系模式,用客体关系理论解释起来会比较复杂,但可以简单而形象地解释为“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 这个内在关系模式也是在孩子六岁前基本建立的。所谓“内在的小孩”,其实就是孩子自己一方角色的内化。所谓“内在的父母”,则是父母一方角色的内化。内在关系模式,基本也是孩子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现实关系的内化。 给予孩子爱,也要给予自由 由此可以看到,父母与孩子童年时的关系模式无比重要。衡量这个关系模式的质量有两点:爱和自由。 通过对定律一和定律二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自由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自由也意味着这个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被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这听起来有点儿抽象,但做起来并不难,就是在孩子开始进行自我探索的时候,不要常替他完成,更不要经常限制他。譬如,当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家伙辛苦地爬向十米外的一个玩具时,大人不要因为觉得他很辛苦,就把那个玩具替他拿过来,更不要把他抱起来,带他去拿一个大人认为更好的玩具。 与给予孩子自由同等重要的是爱。 爱是什么?按照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相反,假若我们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 我们很容易急于给孩子建议和命令,这是因为,给建议和命令远比理解容易。实际上,无数父母感受到,理解孩子太难了。譬如,有多少父母能理解一个三岁的孩子为什么非得要一张完整的大饼? 理解了,才能做到接受。谈到接受,罗杰斯认为,只有无条件地接受,才能令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爱。然而,无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必须做到什么,我才爱你”。 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把注意力从内部转化到外部。原来,他是因为精神胚胎的召唤才会爬十米远去拿一个玩具的。但现在,他不去拿那个玩具,是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令父母不高兴。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会失去对事情本身的原动力,一切行为都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为目标。于是,他现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他长大了,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 内心和谐,才有爱的能力 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关系的两极——“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同等重要。假若关系中的一极过分强大,而另一极过分虚弱,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若父母溺爱孩子,那么这个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过于虚弱,而“内在的小孩”会过分强大。现实生活中,溺爱孩子的父母是为了孩子而存在的。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沦为“内在的小孩”实现自己欲望或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简而言之,这个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 可想而知,正常人不会乐意和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人建立关系,因为这个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即便他意识到这样做不好而想改变,改变也很艰难,因为内在关系模式一旦建立,再想“动大手术”是很难的。 因痴迷刘德华而闻名的杨丽娟就是这样的例子。她的父母溺爱她,结果导致她的“内在的父母”一极非常虚弱,而“内在的小孩”一极非常强大。于是,她在父母和媒体面前都像是一个只知索取的孩子,她甚至对父亲的死缺乏正常人应有的哀伤。这不难理解,因为她有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就会严重缺乏爱的能力。 爱,是我们用得*多的字之一,但什么是爱呢?爱就是自爱和爱别人。 按照客体关系理论,会爱的人得有一个平衡的内在关系模式。“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自爱;“内在的小孩”爱“内在的父母”,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爱别人。 杨丽娟的内在关系严重失衡,只有“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而没有“内在的小孩”尊重“内在的父母”,所以她也就没有爱父母和爱别人的能力。 相对地,杨丽娟的父亲杨勤冀的内在关系模式可能恰恰相反,是“内在的父母”极其强大,而“内在的小孩”却被严重忽视,总之也是严重失衡的。于是,他成了一个能爱别人但不能自爱的人。这个逻辑发展到极点,就是他为了满足女儿的不合理要求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我们常讲关系的互补性,其实,这种互补性常隐藏着很大的问题,因为所谓的“关系互补性”,常常是两个失衡的关系的相互弥补。譬如,杨丽娟和父亲的关系就是互补的,杨勤冀的“内在的父母”过于强大,而杨丽娟的“内在的小孩”过于强大。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他们的关系反而是比较和谐的。但是,他们两个人与正常人都无法相处,因为正常人既受不了杨丽娟的只知道索取,又受不了杨勤冀的从不肯索取。 孩子忍受不了分分合合 内在关系模式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一些父母既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又能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他们本来就是优秀的父母,然而,因为一些现实的局限,或一些错误的观念,当孩子幼小时,他们不断与孩子分分合合,*终令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极不稳定,而这个孩子也因此成为一个无法与别人建立稳定关系的人。 一位男士,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既没有知己朋友,又没有恋人。他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一直是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且父母一直既爱他又从不过分干涉他的自由。 后来,在心理医生面前,他说他脑子里经常有一个画面:他从一辆轿车中奔入另一辆轿车中。这个画面一出现,他就会忍不住地忧伤。 经过自由联想,答案映现了出来。原来,他的父母事业都非常成功,并且他的亲戚也多是成功人士。他出生后,父母谁都不能天天守护他,又不愿意请保姆照料他,于是想了这样一个办法:谁有时间,谁就照顾他;当他们都没有时间时,就把他转给亲戚。因为他们家族普遍有钱,大家都有轿车,所以他小时候经常被亲戚从一辆轿车里转到另一辆轿车里。亲戚们对他都很好,但是,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无法承受不断地分分合合的,因为每次离别给他带来的都是伤痛。因为这些分分合合,他小时候其实不敢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每次都是刚建立没多久就又断裂了,这对一个三岁前的孩子而言是难以忍受的伤痛。 有时,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出生后,年轻的父母太忙了,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间宽松了,再把孩子接来与自己团聚,忙了,就再送走。这样会对孩子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总是经历分分合合的孩子,长大后在对人的信任度上势必会出现问题。

走出人格陷阱 作者简介

武志红, 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等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著有《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升级版》 《 为何你总是 会受伤》 《为何家会伤人》等作品,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