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五星书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嬗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46955
- 条形码:9787520346955 ; 978-7-5203-4695-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嬗变 本书特色
本书的重心在于中国古代戏曲观研究。它以中国古代戏曲学文献为依据,以“何谓戏曲”(本质、本源论)和“戏曲何为”(功能、作用论)为焦点,在诗学与戏论两个层面上,梳理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历史变迁,力求描绘出一幅从两汉到晚清的“古代戏曲观”图谱。全书由导论、余论和八个章节构成, 已入选后期资助,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嬗变 内容简介
本书的重心在于中国古代戏曲观研究。它以中国古代戏曲学文献为依据,以“何谓戏曲”(本质、本源论)和“戏曲何为”(功能、作用论)为焦点,在诗学与戏论两个层面上,梳理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历史变迁,力求描绘出一幅从两汉到晚清的“古代戏曲观”图谱。全书由导论、余论和八个章节构成, 已入选后期资助,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嬗变 目录
绪论 “观念史”视域下的戏曲研究**章 “戏”“乐”先在:元代之前的“泛戏剧”观**节 何谓“泛戏剧”第二节 “散乐”“百戏”“杂剧”中的“泛戏剧”观第三节 唐宋部分典籍中的“泛戏剧”观第四节 “泛戏剧”观的根本
第二章 “歌”“舞”接续:元代“声色”本位的戏曲观**节 舞台主体的变化与市井文化的兴起第二节 张炎、胡祗遹、燕南芝庵的“声色”论第三节 夏庭芝的“声色”立传
第三章 “诗”“教”转向:元代明初的诗学戏曲观**节 戏曲的“文人化”与“尊体”第二节 周德清、钟嗣成的“文律”论第三节 朱权的“太和正音”第四章 “词”“律”摇摆:明中后期的曲学戏曲观**节 李开先的转型与“辨体”第二节 本色之辨第三节 名剧之辨第四节 意法之辨第五节 “双美”:曲学之理想第五章 “风”“月”回归:晚明的剧学戏曲观**节 “嘲风弄月”的回归与“得体”第二节 王骥德的“剧戏”说第三节 徐复祚等人的“寓言”说第四节 凌潆初、孟称舜等人的“当行”论第六章 “案”“场”并行:清初“总结”为本的综合戏曲观**节 “询唤”与“复古”第二节 “尊”“辨”“得”一体论第三节 李渔的“总结”和“综合”第七章 “花”“雅”较量:清中叶的“民间化”戏曲观**节 “花雅”之争第二节 “乱弹”之兴第三节 “演员本位”之回归第四节 焦循的“民间化
第八章 “戏”“曲”一体:晚清民初“会通”为尚的现代戏曲观**节 “西学东渐”:从器物、制度到观念第二节 京剧变革:从舞台实践到理论研究第三节 王国维的“集大成”意义余论 “戏曲观念史”研究之续想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嬗变 作者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专长为古代文论,主要论文:田仲一成中国戏曲史研究的成就和局限、辨言与得体:古代“本色”论背后的本体观之嬗变、齐如山与董每戡戏曲研究“舞台性视域”之比较、齐如山戏曲本体研究的创新精神。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精)万方剧本精选集:冬之旅(八品)
¥12.8¥29.8 -
速成读本---歌剧(精)
¥15.8¥43 -
大家小书:评书与戏曲
¥15.5¥29 -
桃花扇
¥50¥68 -
阳台
¥29.3¥39 -
桃花扇(梁启超批注本)
¥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