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茅盾全集:二四:中国文论七集

茅盾全集:二四:中国文论七集

作者:茅盾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时间:2014-03-01
开本: 21cm 页数: 648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8.0(6.0折) 定价  ¥1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茅盾全集:二四:中国文论七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6131214
  • 条形码:9787546131214 ; 978-7-5461-312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茅盾全集:二四:中国文论七集 本书特色

《茅盾全集(中国文论七集24)(精)》一书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作品总集。新版《茅盾全集》由茅盾之子韦韬先生授权,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茅盾研究会理事钟桂松主编。新版《茅盾全集》由韦韬先生新增多幅珍贵照片,在原版《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加以充实、补订而成的,目的是使《茅盾全集》更全、更完美。18至27卷为中国文论,这是规模*大、收集*全的总集,是研究茅盾著作的十分完备的参考材料。

茅盾全集:二四:中国文论七集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作者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间所作论文、短评、序言、讲演等共八十九篇。

茅盾全集:二四:中国文论七集 目录

关于创作的几个具体问题
《在吕宋平原》序
关于目前文艺写作的几个问题
还须准备长期而坚决的斗争——为“五四”三十周年纪念作
《文艺报》周刊发刊词
一些零碎的感想
关于全国文代筹委会的谈话
谈谈工人文艺
关于《虾球传》
瞿秋白在文学上的贡献——瞿秋白逝世十四周年纪念
为工农兵——在新华广播电台播讲
从话剧《红旗歌》说起
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
读《血染潍河》
一致的要求和期望
略谈工人文艺运动
学习鲁迅与自我改造
认真研究、认真学习
《人民文学》发刊词
略谈革命的现实主义
[附]《文艺报》读者来信
读《挺进大别山》
欣赏与创作——一九五〇年一月八日在北京大众文艺讲座上讲
文艺创作问题——一月六日在文化部对北京市文艺干部的讲演
目前创作上的一些问题——一九五〇年三月在《人民文学》社召开的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读《新事新办》等三篇小说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关于文艺修养
在电影局扩大行政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次戏曲工作会议开幕词
争取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怎样阅读文艺作品
在**届全国出版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由衷的感谢
巨大的教育意义
《在苏联地图上》中译本序
为周信芳先生演剧五十年题词
序《战斗到明天》
[附]关于为《战斗到明天》一书作序的检讨
目前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上海文艺工作者欢迎大会上的讲话
关于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
在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授奖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鲁迅谈写作
《茅盾选集》自序
认真改造思想,坚决面向工农兵!
三年来的文化、艺术工作
给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在**届电影行政会议上的报告
新中国的文艺运动——为苏联《文学报》作
讨论《林家铺子》的一封信
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届电影剧本创作会议上发言摘要
《译文》发刊词
新的现实和新的任务——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在中国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
“杂技”是不是艺术
俄译本《茅盾选集》自序
关于“歇后语”
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九五四年八月十九日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良好的开端——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联席会议上的结束语
吴敬梓先生逝世二百周年纪念会开幕词
夜读抄(一)
必须彻底地全面地展开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关于人物描写的问题
关于文艺创作中一些问题的解答
纪念秋白同志,学习秋白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年来的文化艺术建设
俄译本《茅盾文集》自序
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把自己的创造劳动和文字改革工作相结合——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致词
在全国省、市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迎**次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关于艺术的技巧——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讲演
[附录]《关于艺术的技巧》的通信
开幕词——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上
培养新生力量,扩大文学队伍——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在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会议E的开幕词
文学艺术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在**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关于田间的诗
对于“鸣”和“争”的一点小意见
祝中国儿童剧院成立——在中国儿童剧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您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从“找主题”说起
揭露矛盾时的“矛盾”
研究鲁迅,学习鲁迅——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报告会开幕词
为《志愿军一日》而欢呼
“艺术技巧”笔记一束
笔记一则
关于艺术流派的笔记
在鲁迅迁葬仪式上的讲话
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
如何更好地向鲁迅学习?
中国文学现状
展开全部

茅盾全集:二四:中国文论七集 节选

  《茅盾全集24:中国文论七集》:  所以现在我在这里,且不谈这个问题,先来谈“构思”。  诸位构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想好故事,然后再想人物?照世界各作家的写作过程看来,是先有人物然后才有故事的,他们是在社会中看到可写的人物,然后根据这些人物个性去展开故事。写出人物大略有两种方法:抽象和具体,即一般的介绍和叙述,和个别的动作和形状底描写,把人物抽象化来写小说则形象化不够;我们看到每一个人,必须要想到他有他自己的生活,和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见解。作家写人物,固必须有自己的主观立场,但也必须如实地把握到客观人物的性格,但是一篇小说,如果只光是描写人物的性格,而没有故事,那也未免太干燥一点。因此小说家就常常通过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人物与故事之间,是有机地统一着。既想到人物,就不能不想到故事,想到故事也不能不顾到人物,故事和人物是不能分开来的。  为什么要先想到人物?因为故事是由人物产生的,从没有一部小说的故事写得很好,而没有典型的人物的。比方《阿Q正传》,并不是它的故事好,而是阿Q这个人物写得好。剧本也是一样的,如契诃夫的《三姊妹》,就是完全写人物的。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不论是小说剧本,甚至于叙事诗都是要以人物为主要骨干。  因此我们开始写时,要先想好人物,从生活中去观察出人物来,从而便把故事产生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上,还要经过一种“剪裁”的工作。故事是由人物产生的,人物的事情太多,要得到适当的故事,那就得“剪裁”去一些琐碎的不重要的部分、偶然的现象的部分。正像采花插进花瓶里,须先把多余的花叶剪去,使它能刚刚适合我们的意思。写作也一样,人物的生活事情太多,你总不能把全部都写进去,必须经过剪裁,留下*典型的事件,*能够表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的方面。  剪裁的方法,一般说来:是把人物许多事情记起来,分等次,重要的整理起来,不重要的删了去,假如只有八分材料要写十分的东西,那是很吃力的,不好的。譬如酿酒,把一瓶酒的材料酿二瓶酒,味道当然是很淡的,所以有十分的材料压缩成五分,这才能够构成为“典型”。  有了人物和故事,结构的问题便发生了,到底要从什么地方写起呢?中国旧小说是从头写到尾的,写一个人物总是从他小时到中年到老年一直按着他的时间顺序写下去,这是平铺直叙的写法。这种方法写长篇还可以,短篇就困难了。在技巧上来说,这是很原始的,从小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来。如《水浒》,有人说是南宋人写的,大概是宋元之交的人写的,《水浒》这书离现在有六百多年,《水浒》之前,也有些短小的,如宋人话本等,但拿来和《水浒》一比是差得很远的,可见《水浒》的技巧是比较进步。六百年前的欧洲还没有这种小说,他们是更原始的平叙,这和他们的社会经济结构有关系,社会经济松懈,文艺作品结构也就松懈。宋末经济情形,相当发展,工业、商业、交通都比当时的欧洲发展得多。但后来衰落,所以元以后的小说,还是停滞在原始的形式。  在今天谈结构,不好再采取原始的手法,我们不能因为农村文化水准的低落而跟着他走。拿《小二黑结婚》来说,他的技巧并不是原始的,而是很高级的,它是在战时写的,在解放区农村里,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从这点看来,说新小说不能流行于农村,是因为不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这话是不大对的。新小说不能得到老百姓欢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问题;我们所写的农村生活所以不能得到群众的了解与欢迎,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来写农村的故事呀!  所以在今天,应该用新的技巧,不再用旧的,正如有了机关枪打仗,就要少用一些镰刀了。  新的技巧表现在那里呢?  **,一篇作品(短篇小说)开头时,就得把全篇作品*重要的表露出来,但不要全部露出,慢慢地一步一步表现出来,布置故事时,就按照这条件布置。一篇故事中有漏洞或脱节,这连写作的起码条件还不够。  第二,故事的发展要一步紧扣一步,有阶段(层次)地布置,使*后的故事完了,主题也正好全部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达到*高峰。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