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昆剧《牡丹亭》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4048916
- 条形码:9787104048916 ; 978-7-104-04891-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昆剧《牡丹亭》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本书特色
中国昆曲于2001年全票通过并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昆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昆剧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根据昆剧在语言文学、音乐声腔和舞台表演上的特点,尝试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通过对昆剧代表作《牡丹亭》汉语原作的话语分析及其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探索多模态视角下昆剧翻译的规律性认识,以期为昆剧乃至中国其他戏曲剧种的话语分析、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昆剧《牡丹亭》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章, 内容包括: 昆剧《牡丹亭》 ; 昆剧《牡丹亭》之翻译研究视角 ; 视觉模态下的昆剧《牡丹亭》话语分析及英译研究 ; 听觉模态下的昆剧《牡丹亭》话语分析及英译研究等。
昆剧《牡丹亭》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目录
**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可行性与研究基础
第二章 昆剧与《牡丹亭》
**节 昆剧的历史与特点
第二节 昆剧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
第三节 汤显祖与《牛十丹亭》
第四节 《牡丹亭》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
第三章 昆剧《牡丹亭》之翻译研究视角
**节 传统的戏剧翻译研究视角
第二节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概述
第三节 多模态话语分析: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第四节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引入昆剧翻译研究的合理性
第五节 昆剧话语分析的视觉语法与听觉语法
第六节 实证研究中的译本选择
第四章 视觉模态下的昆剧《牡丹亭》话语分析及英译研究
**节 静态视觉模态的英译
第二节 动态视觉模态的英译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听觉模态下的昆剧《牡丹亭》话语分析及英译研究
**节 听觉模态的英译
第二节 听觉模态与视觉模态整合的英译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多模态视角下昆剧翻译的理论问题
**节 昆剧《牡丹亭》英译研究的理论发现
第二节 多模态视角下昆剧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衰减
第三节 多模态视角下昆剧译法框架
第四节 昆剧译者的终极挑战:用于演唱的曲词翻译
第五节 对西方语言学理论引进的思考
第六节 昆剧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
第七章 结语
**节 主要发现与结论
第二节 研究贡献
第三节 研究不足
第四节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国昆曲“非遗”证书
附录二:昆剧旦角身段谱示例
附录三:本书图表清单
附录四:《牡丹亭》英译本统计详表
附录五:言外有意,曲中有情
——言语行为理论观照下的昆曲话语分析
附录六:凭腔测字:在昆曲中聆听苏州一中州音
英文摘要与目录
English Abstract
Contents
后记
昆剧《牡丹亭》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节选
第二组:在硕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中,研究选取的文本确实是昆曲剧本,但仅把昆剧等同于一般性的文学文本,作为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某一个并非戏剧文本特有的翻译现象的依托。例如:孙小春依据奈达对文化限定词的划分,将《牡丹亭》中相关例子分成三大类,通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以及译文之间的对比,试图解答三位译者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限定词采取了什么相同或不同的策略。周薇以接受美学、归化、异化策略作为理论基础,以《桃花扇》唱词的两个译文本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为例,讨论中国传统典籍英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处理问题。韦锦泽以苏珊·巴斯奈特的“种子移植”翻译理论依据,选取两个版本的《长生殿》英译进行研究,探讨原文包含的中国原生态文化在英语译本中得到了何种程度的移植。卢伟以“青春版”《牡丹亭》的翻译——李林德的舞台译本为例,运用文本细读、互文性批评和读者反应理论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昆曲翻译和英文诗歌的互文性,重申“译诗像诗”的诗歌翻译观。刘刚采用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对《牡丹亭》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词长、平均句子长度等收集分析。蒋芸芸从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视角人手,选取了《长生殿》中极具代表性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比较《长生殿》原文与许渊冲的译文,研究译者如何再现《长生殿》原文中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并以此为证,说明“三美”翻译理论适用于昆曲英译。赫蕊从翻译美学的角度L叶J发,以汪班《悲欢集》的昆曲英译为例,分析对比了原文和译文的审美构成,探讨译文实现审美再现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采取的翻译策略。吉灵娟的《译者主体性与昆曲翻译策略研究》和《昆曲意象翻译的原则——交际性对等与经验主义审美的融合》两篇文章,分别从译者主体性和交际性对等与经验主义审美的角度分析昆曲文本。冀丽娟、段清香和王倩分别从翻译美学、互文性和文化层面谈论昆剧剧本的翻译。这些硕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均以昆曲剧本为依托,尝试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昆剧翻译问题,开拓了崭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昆剧剧本翻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推动了昆剧翻译研究的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研究中的文本换作除昆剧外的其他中国文化典籍,比如诗歌、小说或散文,似乎也可以得出相同或相近的研究结论。究其原因,作者在翻译研究中仅把昆剧当作案头阅读的一般性文本,并没有关注它作为戏剧的独有特征。换言之,这些论文是把昆剧当作无异于其他文学类别的一般性文本,而本书把昆剧视作语言文学、音乐声腔和舞台表演的综合体,可见前后两者的研究视角显然不同。第三组: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欣喜地发现,有三位年轻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到昆剧的戏剧性特征。吉灵娟在《昆曲曲律与(牡丹亭)之(惊梦)曲词英译》一文中,以(惊梦)曲词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她发现尽管昆曲曲词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词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词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部分曲词自译版本中得以体现与检验。朱玲的《昆剧(牡丹亭)字幕译本浅析》,认为昆剧翻译兼有文本阅读和舞台演出两个维度,并以“青春版”《牡丹亭》李林德的字幕译本为研究对象,发现现场演出时昆剧字幕译本往往受到时间、字数和情景限制。李倩、王昌杰在《“醉”美诗词——以昆曲(长生殿)唱词论源语与译人语的互补性》一文中涉及昆曲唱词的翻译在格律上的要求并予以举例说明,但未进行翻译方法的归纳或理论上的提升。……
昆剧《牡丹亭》英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作者简介
朱玲,女,天津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苏州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讲师。兼任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苏州文化课程”外文讲师、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高雅艺术演出活动评委、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终身会员、苏州昆曲遗产抢救保护促进会会员、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甲子曲社顾问。近十几年来从事昆剧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持科研项目10项,参与出版译著l部。为外国留学生和中国本科、硕士生开设全英文、英汉双语课程10门。酷爱昆曲,学习过昆曲演唱与表演、琵琶演奏、舞蹈表演、英文话剧编导与演出,并有登台演出的经历,曾受到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天津日报》等媒体专访。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2.4¥40.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2.7¥42.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精)万方剧本精选集:冬之旅(八品)
¥12.8¥29.8 -
速成读本---歌剧(精)
¥15.8¥43 -
大家小书:评书与戏曲
¥15.5¥29 -
桃花扇
¥50¥68 -
阳台
¥29.3¥39 -
桃花扇(梁启超批注本)
¥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