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0-01
开本: 24cm 页数: 823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96.1(7.6折) 定价  ¥2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版权信息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本书特色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 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7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内容简介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 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 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 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 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 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 《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 精益求精, 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本册为2007-2012年。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目录

第四卷目录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 王奇生(1) 一部没有“近代”的中国近代史——从“柯文三论”看“中国中心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困境 夏明方(35) 欧洲中心霸权和民族主义之间的中国历史 阿里夫·德里克(68) 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 程美宝(90) 王觉一与末后一着教新探 韩志远(119)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 桑 兵(166) “矛盾政策”中找寻出路:四届五中全会前后的胡汉民与西南时局 罗 敏(193) 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代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 胡英泽(226) 皖南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的政治较量 邓 野(264) 蔡锷与小凤仙——兼谈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问题 曾业英(294) 农村革命展开中的地方领导群体 何友良(347) 改革开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步 平(377) 从“四林外”到大房"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结局——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 梁洪生(408) 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 郑振满(436) “声入心通”:清末切音字运动和“国语统一”思潮的纠结 王东杰(459)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关晓红(501) 译介再生中的本土文化和异域宗教:以天主、上帝的汉语译名为视角 赵晓阳(547) “三次革命高潮”解析 赵庆云(568) 中共、粤系、蒋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 黄道炫(592) 神明的正统性与社、庙组织的地域性——拜上帝会毁庙事件的社会史考察 唐晓涛(612) “夷夏之辨”之解说传统的延续与更新——以康有为、刘师培对《春秋繁露》两事的不同解读为例 李 帆(651) 从党权政治角度看孙中山晚年的司法思想与实践 李在全(667) 张荫桓、翁同騄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马忠文(689) 战后之疫:1944—1947年滇西鼠疫研究 曹树基(732) 清代存留养亲与农村家庭养老 周祖文(750) 农民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 李金铮(762) 清帝逊位与民国初年统治合法性的阙失——兼谈清末民初改制言论中传统因素的作用 杨念群(792)
展开全部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作者简介

《近代史研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刊,创刊于1979年10月,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到2010年末,已经连续出版180期。自创办以来,发表了大量代表学科前沿水平的优秀论文、评论、考证及争鸣文章,召开了若干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会议,对推动史学界的思想解放、整合中国近代史研究力量、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术争鸣、培养新生力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学术风格,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在历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中,均取得优秀成绩,1999年第一届评比获提名奖(二等奖),2001年第二届评比获一等奖,2005年第三届评比获优秀奖,2008年第四届评比获优秀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