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

作者:孙昕光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19
开本: 16开 页数: 349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4(4.9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9125000
  • 条形码:9787209125000 ; 978-7-209-1250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 内容简介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粹”丛书中的文艺学卷,书中主要收录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近五年来发表过的有关文艺学和美学研究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这些论文作者作者多为在靠前该领域研究方面思想活跃、成果显著而影响也较为突出的有名学者,这些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学科研究的学术热点和理论发展动态,适合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阅读参考,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 目录

《文粹书系》总序
美的创造与休闲
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及其当代价值
善意误读的弊与功
——从《管锥编》对《春秋》“五例”的解读与阐发说起
“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
新世纪文论应会通中西守正创新
徘徊于理论与历史之间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路径讨论之
思潮-范式·文本
——对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点反思
论艺术品与艺术商品的价值
论文学批评的荣辱观核心价值取向的构建
20世纪初至20年代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
规范偏离与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生成
中国传统美学“意境”之“意义域”开放性构成及其学理渊源
1980年代文学中神秘文化思潮的发展轨迹
建立复量符号学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反本质主义美学及其问题
真善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西方艺术中的感性迷狂
“学案”研究与文学理论的新突破
——论童庆炳晚期的文艺思想
中西方人格思想的文化比较
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的演进与论争
关键词创新与中国当代文艺学
动物和儿童的行为与心理材料作为艺术起源材料怀疑论
后记
展开全部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 节选

  《文艺学的探索与建构》:  四、“文学图像论”的范畴和方法  文学语言既然是一种“象思维”的语言,即通过“语象”而不是通过概念和世界发生联系,那么,语象和图像的关系也就成为文学图像论的核心问题、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也是文学和图像关系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  “语象”(Verbalicon)本是语义学的术语,“新批评派”理论家维姆萨特首先将其移植到文学理论中,意指文学文本以语言为媒介描写出来的艺术形象,并建议用这个词取代含义模糊的“意象”(image)概念。但是,维氏并未具体阐发“语象”代替“意象”的理由,更没有涉及“语象”和“图像”的关联。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需要我们从索绪尔为语言能指所下的“音”“像”定义出发,借鉴康德的“统觉”概念和心理学的“通感”理论,甚或参照西方现代哲学的“身体”概念和生理学的某些成果重新探讨。  我们之所以主张将“语象”概念引入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并和“图像”概念一起构成文学图像论的基本范畴,就在于“象”和“像”存在着自然的语义联系,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前者是心理的、想象的,后者是物理的、可视的。所谓“文学图像”,也就是和文学相关的图像,作为作品文本的模仿和外化,一方面源自文学原作,同时也不可能一一对应。一般而言,文学图像是文学原作的筛选或省略,或者是一种变形或变相,等等。无论怎样,文学的图像呈现必定来自作品的语象蕴涵,或者说文学语象是文学图像的生成之源,而“文学的图像化”说到底是“语象的图像化”。因此,文学图像论只有立足于语象和图像的比较,才能发现文学和艺术的内在关联及其互文规律,才能对两种符号的互动及其所重构的世界进行有效阐释。这就需要我们摒弃以往所惯用的“宏大叙事”和“高空作业”,通过“文本细读”和“图像凝视”发现和阐释相关问题。  毫无疑问,将语象和图像作为基本理论范畴,从二者的逻辑关联出发探讨文学和图像关系,特别是二者相互模仿的机制,应是文学图像论所涉及的重要内容。例如诗画关系,有一种现象至今尚未受到普遍关注和充分阐释,那就是二者相互模仿的艺术效果问题:大凡先有诗而后有画,即模仿诗歌的绘画作品,例如“诗意画”,很多成了绘画史上的精品;反之,先有画而后有诗,即模仿绘画的诗歌作品,例如“题画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则很难和前者在画史上的地位相匹配。即使像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他们的题画诗也不能和其“纯诗”的成就相提并论;反之,对于他们“诗意”的模仿反倒成就了不少绘画作品。诗画互仿的这一“非对称”效果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存在于语言和图像的相互模仿中。诸如此类的“语图互仿”规律还有很多没有被我们所发现,或者没有得到充分阐释,或者没有在“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语境中进行过阐释,需要我们展开细致而深入的梳理和探讨。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