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13189
- 条形码:9787030613189 ; 978-7-03-061318-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 本书特色
端午起源于魏晋时期的荆楚地区,是融合北方五月五日禁忌风俗与南方竞渡纪念屈原传说的产物。端午风俗自魏晋产生以来,历史时期经历了由驱邪祈福节日向兼有纪念屈原、娱乐庆祝等多重功能的演变,迄今仍然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运用民俗学、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就北方京津地区、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的汉族主要传统节日—端午节进行区域比较研究。梳理明清以前北方端午风俗起源、流变的历史过程,以个案研究的形式着重探讨清代至民国端午风俗的基本和变异两种形态,勾勒射柳、竞渡、插柳、点高山及自然环境多样的陕西端午风俗几个类型的主要表现,分析它们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以及呈现不同发展态势的原因,讨论了风俗类型与地域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 内容简介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近两千的历史,当前南方四省联合申报的端午龙舟竞渡等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北方地区端午丰富的民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却长久的被学界和人们所忽视。本书对北方的汉族主要传统节日—端午做区域比较研究,分析他们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考究端午节俗在北方传播的途径、探讨不同类型风俗所揭示的文化内涵,并进而揭示区域风俗地理的研究途径。依据文献和考古材料复原历史时期端午风俗的基本面貌及其演变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清代至民国时期北方端午风俗类型作了详细的研究,揭示北方地区端午民俗的多样性文化和区域差异,分析现状,为当前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 目录
**章 端午研究的现状及其理论与方法 1
**节 三十余年来端午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1
第二节 端午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意义 41
第二章 魏晋至宋代时期北方地区端午风俗形态及其功能演变 48
**节 魏晋端午风俗的形成及其初始意义 48
第二节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端午风俗的形态及文化内涵 59
第三节 宋代端午新要素的引入与世俗化发展 76
第三章 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类型与地域特点 86
**节 元代端午风俗的特点 86
第二节 明清端午风俗的特点 90
第三节 明清、民国时期端午风俗的类型特征 93
第四节 以端午风俗圈为主的基本形态及端午节物 97
第四章 北方不同类型端午风俗及其成因 105
**节 北方端午龙舟竞渡风俗 105
第二节 北方端午射柳风俗 121
第三节 北方端午点高山风俗 129
第四节 北方端午插柳风俗 138
第五节 端午风俗类型的地域传播 144
第六节 地理、文化条件多样性的省区端午风俗研究 ——以陕西为例 146
结论与思考 160
参考文献 164
附录 阴阳五行思想与端午风俗的起源 176
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 作者简介
晏波(1980-),男,汉族,陕西勉县人。历史学博士,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理事,天水市博物馆理事。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成教育厅等项目5项,参与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教育厅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史林》《文物世界》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参编著作3部。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及学校教学各类奖项10余项。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9.6¥58 -
中国馔馐谭
¥12.9¥23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20¥52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19.1¥45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9¥39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