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早期大学校长角色研究

中国早期大学校长角色研究

作者:李欣然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5(3.8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早期大学校长角色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646038
  • 条形码:9787516646038 ; 978-7-5166-460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早期大学校长角色研究 内容简介

  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灵魂,作为大学实际的掌控者,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民国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大学校长,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罗家伦、竺可桢、胡适、王兴拱、熊庆来等,他们或在教育上传道授业,或在理论上提纲挈领,或在学术上妙笔生花,或在管理上以人为本,或在政治上经世致用,形成了多元化的角色类型。本研究将民国大学校长放置于社会历史转型期的具体语境中,以学术与政治角色为视角,充分汲取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生活史研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其角色扮演进行整体观照和综合研究。

中国早期大学校长角色研究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章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角色的群体透视
一、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生存背景
二、民国时期大学校长角色的多元化
三、民国时期大学校长角色聚焦:学术与政治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角色的个案研究
一、游刃有余:以蔡元培为例
二、艰难突围:以胡适为例
三、政治人的眷恋:以罗家伦为例
四、坚守象牙塔:以竺可桢为例

第三章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角色扮演之共性
一、立身之本:学术角色的卫护
二、经世致用:政治角色的扮演
三、学术与政治角色间的张力

第四章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角色徘徊之缘由
一、理想与现实的两重天
二、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博弈
三、一以贯之的“教育救国”追求
四、权力与权利之争

第五章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角色扮演之启示
一、知识分子的坚守与选择
二、学术与政治间的平衡
三、多种角色之间的定位与平衡

结语 “放大了”的校长责任的承担
一、“启蒙”立人与教育变革
二、政治情结与背后意义
三、教育现代化的完成式与未完成式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早期大学校长角色研究 节选

  《中国早期大学校长角色研究》:  (2)大学校长自身的精神素养  并不是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能称得上学者,而能够称得上学者型大学校长的,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大学校长所具备的精神素养。民国很多大学校长就是由于具备一种学者的精神,才能将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学者精神是一种致力于学术的研究、创造与传播,具有对学术与社会担当的精神。具体来讲,从民国学者型大学校长身上可以体现出以下精神:独立、超越、诚笃和批判,由此,民国大学校长才能在其学术之路上走得宽广且深远。  独立精神是学术的本质要求,也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学术,必须具备一种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意志。民国众多大学校长以探求真理为使命,在面对权威的禁锢和利益的诱惑之时,能够经受住考验,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具备学者所**的独立这一精神支柱,成为他们实现志业的必然要求。蔡元培的《教育独立议》是教育界掀起的教育独立思潮运动的标志,也是蔡元培用充满激情的呐喊来诠释独立精神的崇高体现。胡适始终维护蔡元培的《教育独立议》,将之奉为圭臬。国难之时,胡适非但没有收起“教育独立”的主张,反而加倍强调,这种对独立精神的坚守在其1937年的庐山谈话中可见一斑。这种主张是否可行,暂且不论,胡适无非是在民族危难之际,更加刻意地维护文化教育事业,因为他信奉“文化不亡则民族不亡”。虽然蔡元培、胡适等人独立之语声甫落,但是这种独立精神的维护却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尝试。作为众多大学校长中的一员,蔡元培与胡适对独立精神的维护是典型而不是特例,众多民国大学校长都在坚守独立精神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学术研究需要植根于现实,但是又必须超越于现实。一方面,学术来源于现实,另一方面,学术研究应当获得超越时代的价值,唯有超越于现实才能够达成此目的。民国学者型大学校长所肩负的超越精神既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精神,也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因此,现实主义者的情怀与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底色同时在民国学者型大学校长身上发挥作用。而他们所具有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价值观层面上的理想追求,这种理想不一定能够转变成为现实,尤其在民国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学者型大学校长所怀有的理想更加具有实现的难度。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努力开创中国学术的新天地。其学术生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本质上是为了再造中国文明的新天地。胡适试图通过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而实现再造文明的学术设想,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超前性。我们无法否定胡适再造文明途径的正确性、进步性,他的学术之中潜藏着深沉而诚挚的中国情结,而又努力向前看。这是一种学者独有的超越的精神,一种以更大的努力去发展比过去更加辉煌的文化精神。  诚笃的精神,是追求知识、探寻真理时的真诚的态度及信念。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观点,以学术为业的人,只有怀有献身于学问的情怀,才能将自身提升到他所献身的志业的高贵与尊严的同等地位。学术源自内心之需要,它不仅仅植根于学者对真理的敬畏,对知识的信仰,还是学者人格的诠释,是学者使命与责任的彰显。正如金耀基教授所说:“在学术的探索中,‘知识的诚笃’是特别重要的德性……这种德性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或本位的责任,也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学人社会’的大学的道德支柱。只有当这种德性发挥之时,知识的尊严与学术的纯净性才能有力地建立起来,才不会曲学阿世,才能有‘为学术而学术’的孤往直前的精神,而学术的火炬才能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①当去翻看民国大学校长的种种事迹之时,恰恰是被他们对知识、对学术的诚笃精神所感动。胡适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等严谨治学的话语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蔡元培博古通今,治学态度严谨,主张为学之道在于求实的理念为后人所敬仰。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