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519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6.6(4.8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265758
  • 条形码:9787547265758 ; 978-7-5472-657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集了由中国丁玲研究会、清华大学中文系、湖南文理学院主办,常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德市丁玲文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共临澧县委宣传部、丁玲文学创作促进会、常德市丁玲纪念馆协办的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四十多篇论文,集中展现了丁玲研究的新成果,也从一个侧面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乃至社会、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目录

综述
丁玲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性逻辑的内在展开
——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综述

理论
五十年代丁玲创作论中的“生活”与“人物”
丁玲的五十年代前后:从互助合作化运动谈起
丁玲与《文艺报》
瞿秋白、王剑虹书写与丁玲主体实践的辩证法
如何重新面对“城市”?
——《丁玲传》阅读札记之一
丁玲土地革命书写的马鞍形轨迹
丁玲与爱伦凯的精神契合
丁玲笔下母亲语言性别意识的丰富性
丁玲的转折与中国新文学价值立场的嬗变
丁玲”左转“再思考
——从时髦女作家到无产阶级战士
作为“革命人”的丁玲
——再探“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
论丁玲文学作品中的新型社会组织民俗建构
父教缺失与人生迷茫
——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体的自我觉醒、自我抗争与自我超越
怎样跨到新的时代?
——五四(鲁迅)文学之于冷战两岸的丁玲与陈映真发言纲要
丁玲早期作品的湖湘民俗文化特色
丁玲与湖湘文化浅议
丁玲的心路历程

文本分析
自我救赎与信仰之歌
——丁玲《杜晚香》的意义及局限
中国革命内的”再革命
——论《杜晚香》的革命坚持
倾听大地之子的声音
——在世界文学的视阈内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汇流与丰富:革命文学中的五四新文学资源
——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程仁形象为中心的考察
从对丁玲《新的信念》之误译和删改说起
自我建构的局限性
——读丁玲《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记》
……
史料
书评
编后说明
展开全部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节选

  《丁玲与中国现代性: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与历次丁玲国际研讨会相比,本次会议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研究议题相对集中于丁玲生命历程中两个此前未得到足够深入研究的创作时期,即四十一五十年代之交和八十年代。  四十一五十年代之交这个历史时段,既是丁玲生命的重要时段,也是中国社会和全球关系体系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丁玲结束延安阶段而创作出她一生*重要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是丁玲进入新中国体制并成为文坛主要领导人的时期,同时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亚洲冷战格局形成的时期。如何在更开阔的历史视野、地缘政治关系格局中考察这一时期的丁玲经历及其创作,是本次会议的一个讨论重点。  有四篇论文涉及对这一时期丁玲*重要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讨论。河北大学阎浩岗多年持续关注丁玲与“土改”叙事,此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则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上溯到三十年代丁玲的文学创作,在具有纵深感和历史连续性的时间视野中,探讨丁玲关于土地革命书写所形成的“马鞍形”轨迹及其特点。厦门大学苏永延的《倾听大地之子的声音——在世界文学的视域内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拉宽研究的空间视野,通过与同时期苏联、日本、美国、欧洲、印尼等相关主题叙事的比较来看丁玲这一经典作品创作的意义。台湾成功大学钟秀梅的《丁玲的五十年代前后:从互助合作化运动谈起》,结合其台湾社会运动的历史经验,从开阔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视野中阐释丁玲土改叙事的历史意义。她一方面强调需要从社会文本与文学文本如何对话这个角度切入对丁玲创作的分析,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放置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语境中考量其意义,同时也强调要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如何解决贫穷问题、动员乡村底层社会等角度,思考其作为现实思想资源的普遍价值。这些都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丁玲研究打开了具有启发意义的角度和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潘炜曼的论文《汇流与丰富:革命文学中的五四新文学资源》,则通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程仁这一人物形象考察此一时期丁玲创作与五四文学的关联性。  关于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期丁玲的问题意识、文学理念、文艺实践活动,本次会议多位发言人提出了新颖的关注角度和阐释观点。华东师范大学罗岗的《如何重新面对“城市”?——(丁玲传)阅读札记之一》,从四十一五十年代转折期乡村与城市关系转换的角度,考察丁玲如何回应“城市”对文坛管理、文学构想和读者阅读趣味等提出的新挑战,并比较了丁玲与赵树理所代表的两种文学脉络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程凯在《丁玲五十年代创作论中的“生活”与“人物”》中,对五十年代初期丁玲的创作理论做了深入阐释。他提出丁玲这一时期文艺政策和理论阐发都立足于创作论角度,对文艺自足性问题的重视,特别表现在丁玲关注“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物”的意识成长史。这也构成了丁玲参与新中国文艺规范建构的主要特点。台湾交通大学彭明伟的发言《怎样跨到新的时代?——五四(鲁迅)文学之于冷战两岸的丁玲与陈映真》,提出冷战时期大陆与台湾不同历史语境的关联性,并以陈映真为参照,重新理解丁玲在五十年代关于“新的时代”的建构逻辑。他也特别结合当下台湾社会“历史的失根”这一现象,提出当下两岸社会如何面对“战后”的现实问题。湖南大学黄蓉关注的是1949-1952年这个时段、时任《文艺报》主编丁玲的文艺活动,集中探讨她如何构想和规划新中国城市大众文艺的改造和推广问题。韩国首尔市立大学成谨济在《丁玲与(文艺报)》的发言中,也关注这个时期丁玲面临的内在问题,尝试超越文学与政治二元对立的思路阐释丁玲在面对“多写文章”与“到群众中去”这一两难时的主体实践方式。日本早稻田大学金顺玉探讨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丁玲的外国访问,细致梳理丁玲在《欧行散记》中书写的主题、关注问题的角度以及文学特色。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