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44067
- 条形码:9787520344067 ; 978-7-5203-440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列入2012年度浙江省后期资助项目。“戏剧化”是一个兼涉诗学倡导与写作策略双重领域的异质性概念,曾以不同的提法、内涵进入新诗不同阶段优秀诗人的诗学或文本实践当中。本书从文类融合、跨语际实践双重视域进行观照,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辨析中西诗学交汇过程中的借鉴、接受及内化,力求准确地把握新诗史上各种“戏剧化”话语的指涉内涵及信息价值。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内容简介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整体探讨新诗发展中的“戏剧化”论说及诗艺效应。在考察跨语际影响和耙梳史料的基础上,从类似“小说诗化”等文类融合层面观照新诗发展中几个集中阶段的“戏剧化”诗学话语和诗人文本策略,厘清新月诗派、九叶诗派和20世纪90年代诗歌“戏剧化”的内涵形态、异域影响和诗学机制等方面的纵向关联或异同,并在保留性地提出“戏剧化”非诗歌本体追求的前提下,层析出“戏剧化主体”“冲突性诗思”“戏剧化场景”三种“化戏剧”诗艺内涵,以优秀诗人的代表性文本为依据,阐释新诗“戏剧化”写作在间离或延展主体意识、凝聚矛盾性情思体验、激活日常语言三个层面的诗性效度。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目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现状
三 问题逻辑
四 章节观点
**章 跨语际实践: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戏剧化”论说
**节 新诗“戏剧化”论说的中西视域
一 古代诗歌中的戏剧化因子
二 新诗中自觉建构的“戏剧化”论说
三 现代跨语际实践的结果
第二节 近现代本源语中的“戏剧化”诗学
一 “戏剧”与“抒情”话语的此消彼长
二 从“非自我中心”到“戏剧化声音
三 包含”冲突“”综合“取向的审美原则
第三节 借鉴、误读和内化:“戏剧化”诗学的“理论旅行”
一 抑制感伤之风的“戏剧化”借鉴
二 戏剧主义的诉求:综合矛盾经验
三 适用性考量:信息接受中的放大与误读
四 异域理论的本土化
第二章 新诗戏剧化写作的历时考察
**节 “体式”建设意识下的戏剧化尝试
一 吸收一切可能:新诗体式建设意识的成形
二 结缘于维多利亚“戏剧化”诗歌
三 对称于表达的需要:新月诗人的“戏剧化”实践
第二节 现代化诉求下的戏剧化写作
一 在场的诱引: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戏剧性”
二 从意境化到冲突化:九叶诗人的现代审美转向
三 事件化抒情和机智修辞
第三节 知识型构变化中的戏剧化诗艺
一 跨文体写作大潮中的戏剧化“综合
一 “介入”写作的有效性考量
三 和戏剧化交叉的“叙事性
第三章 自我的隐遁或拓展:戏剧化角色的言说方式
**节 戏剧化角色与戏剧化声音
一 不是诗人本人的声音——戏剧性独白、对白与旁白(引文)
二 自我的间离、隐藏与丰富
三 并未放逐的抒情
第二节 他即”我“:自我意识的”面具“化呈现
一 自我情感、意识的”面具
二 民间、神秘“面具”的特殊效应
三 “面具”言说人类普遍处境
第三节 “我”非我:突人他者的别一种意识世界
一 戏剧化口吻:“发明”他者的经验和意识
二 探幽虚拟角色“灵”的颤动
三 角色言说对修辞、语吻的丰富
……
第四章 异质冲突经验或戏剧性修辞
第五章 形式即意味:推动诗思和语言生成的戏剧化场景
结语 价值及限定
附录
参考文献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节选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三 悖论反讽和结构反讽:异质意义的并置 新诗第三种常见的反讽是悖论反讽。严格意义上,悖论的机制本来不同于一般的言语反讽。言语反讽是同一能指字面意义和内在意义的对立,悖论反讽则来自矛盾修辞,是将两个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因素放在一起,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字面上同时出现,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溶入。悖论中的强制性组合能构成语义悖反的两级,产生对峙的张力。诗歌的悖论反讽又不仅是一种修辞,它更是诗人矛盾的情感取向、审美气质和思想意识的表现。如波德莱尔诗中便有“污秽的伟大”“崇高的卑鄙”“华美的骷髅”“美妙的折磨”等悖论反讽,表现了他对生活厌恶又沉醉的双重态度。简单说来,悖论是“似非而是”,反讽是“口非心是”。但由于悖论双方并置时互相冲突,*终必然改变了它们的字面意义,因此,悖论也具有反讽的机制。 在根本意义上,悖论是存在论反讽的典型形态。一些现代诗人既拥抱生活,但面对的又是人的矛盾、文明的悖论和存在的荒诞感这一本质真实,因此他们在诗中往往一边表达欲求、爱慕和赞美,同时又传达排斥、憎恶和诅咒,双重态度纠结在一起。在40年代,穆旦的悖论反讽深入到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环境、人性与神性等矛盾对立关系。如“因为就是在你的奖励下,/他们得到的,是耻辱,灭亡”(《神魔之争》),以“奖励”和“耻辱”相互矛盾的词语质疑了上帝对人的庇护和惩罚的双重性;又如“所有的人们生活而且幸福/快乐又繁茂,在各样的罪恶上”(《在旷野上》),“幸福”与“罪恶”的对立并置,宣布了人类原罪的悖论性存在:类似的还有“虽然现在他们是死了,/虽然他们从没有活过,/却已留下了不死的记忆”(《鼠穴》),这里在“死”和“活”反复中纠结着诗人对传统的矛盾认识,一方面传统没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却又在一代代知识分子之间沿袭,这是知识分子的悖论境遇。除了穆旦,袁可嘉在诗学译介中也逐渐习得了悖论反讽,如《难民》中的“像脚下的土地,你们是必需的多余,/重重的存在只为轻轻的死去”“要拯救你们必先毁灭你们,这是实际政治的传统秘密”,词语间都是矛盾关系,把政治和难民的尖锐对立揭示得触目惊心。 当代诗人西川的悖论诗思更为错综复杂,内蕴丰富,也更具有抽象和形而上意味,并且40年代的言词悖论逐渐拓展出句群之间的悖论。他的《致敬》一诗,句群当中充满了前后之间的对立冲突。如开头写牲口的一段:“用什么样的劝说,什么样的许诺,什么样的贿赂,什么样的威胁,才能使它们安静!而它们是安静的。”这里包含一个隐喻性的悖论:牲口没有灵魂的需求,它们的聒噪是任何方式都无法平伏的,因而诗人祈问“许诺”“威胁”给它们注入灵魂,“使它们安静”,这是存在论反讽感;但诗人还不止于此,随后突然追加“它们是安静的”,直接否定了前面所有的预设,造成了反讽意义上的悖论,由此也进一步推进了冲突。在这些悖论当中,西川传达了自己对现实经验矛盾的体验,并以戏谑的方式进行了思维悖论的游戏。 萧开愚追求语言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开启形式的栅栏、释放语义的光线”,让新的语言在经验和梦幻锻造中生成,在词语关系中生成,其中悖论关系组合就是他的拿手技艺。如21世纪以来的长诗《内地研究》,把当代发展中国的严峻生态用各种悖论修辞表达出来,语词的紧张变成了现实的紧张。“我们煮干河流和湖泊,使英雄无水浒”,公约词语被掐断关系,隐喻了人类扼断自己脖子的愚蠢;“从先进一边看,是反省的和尚拖着后腿”,先进与后腿的并置,嘲笑我们天天念叨的“先进”永远不会反省自身的盲动;“我们逐路而居,迁就道路而不使道路迁就我们”,把人造路的本末倒置揭示了出来,*终,人陷在“我们给出路捆在道路”的烂局当中。 欧阳江河的悖论修辞*有个性,他习惯用抽象语词构置智者的诡辩式悖论,将所指、经验拆卸再组装,生出新的感性诗意,同时又切中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存在困境,如“从思想的原材料/取出字和肉身,/百炼之后,钢铁变得袅娜。/黄金和废弃物一起飞翔……收藏家买鸟,因为自己成不了鸟儿。/艺术家造鸟,因为鸟即非鸟”(《凤凰》),以悖论语词写出了人难以飞翔、难获自由的沉重现实。 ……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作者简介
胡苏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浙江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在《文艺争鸣》《浙江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各1项。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5¥3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1.9¥58.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