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作者:罗志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51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8.4(6.3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版权信息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本书特色

中国的近代是个风云变幻的过渡时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尽管社会定位和自定位都出现了变化,却始终在两难的窘境下徘徊、调适,并继续努力,真如《诗经》所说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封面采蔡元培先生题字)。本书讲述的,就是中国近代这一激变时代的读书人和读书事。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内容简介

  从根本言,中国的近代是个风云变幻的过渡时代。用梁启超的话说,“过渡相”的特点,就是前波后波,“互起互伏,波波相续”。在各种秩序全方位解体的时代,很多时候真是风雨如晦,个人“以一身立于过去遗骸与将来胚胎之中间,赤手空拳,无一物可把持”,只能徘徊彷徨于过渡期中。  近代这个风云时代的构筑者很多,读书人是其中一个重要群体。由于曾为四民之首,本以澄清天下为己任,身处过渡时代的近代读书人,尽管社会定位和自定位都出现了变化,一面对新的时世感到困惑,又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始终在两难的窘境下徘徊、调适并继续努力,真正是《诗经》所说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他们的故事多与读书相关,却又越出读书之外。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讲述的,就是中国近代这一激变时代的读书人和读书事。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目录


经典淡出之后的读书人
国家与世界:五四时代读书人的徘徊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
国器章太炎
越是时代的越永恒:梁启超文本的跨世纪解读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


永远是他自己的陈独秀
陈独秀与五四后《新青年》的转向
疾病与历史:非常威尔逊


尝试梦想的胡适其人
两个质疑留学的留学生
——读梅光迪致胡适书信,1910-1913


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
陈寅恪的“古为今用”
非驴非马:陈寅恪的文字意趣一例
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
——2008年11月13日在复旦文史讲堂的演讲


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学问真性情:梁漱溟的批评与被批评
脱弃机械的一片真诚
——介绍梁漱溟的《朝话》


要言不烦:缪彦威先生论表述
与时代和社会相感应
……


展开全部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节选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对不少中国人来说,1918年秋天是个可喜的季节,据那时进入开封二中读书的郭廷以回忆:“有几件事使我们学生很兴奋。首先是徐世昌当了总统,我们本来不知徐世昌是何许人也,但知道他是翰林,是文人,美国总统大多是文人,现在中国文人居然也可以做总统,当然是可喜的现象。”其次是“欧战告终,协约国胜利。中国也是协约国的一员,学生们又大为高兴,彼此大谈公理战胜强权”。再加上国内南北双方也各派代表准备和谈,“眼看国内也将和平统一,全国上下对国家前途都抱着莫大的希望”。  在很多人对1918年寄予希望之时,前清京官梁济却看出了大问题,他在这年11月10日以自杀警示国人。从后见之明看,梁济弃世的时机选择实在不佳,几天后**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战胜而结束。中国居然成了战胜国,举国皆感喜从天降,形成一次政府与民间互动的“普天同庆的祝贺”。直到5月初巴黎和会带来绝望之前,几个月的一片乐观之声无形中删略了一些不那么如意的消息和言论。故梁济不仅未曾达到他的警世目的,甚至没能影响到多数人的愉快心情。  有一种说法,行为也是文本,而文本一旦脱离作者之母体,便获得独立的生命。这是文学家欣赏的理论,也更多适合于文学。(如《红楼梦》就可以脱离作者来看,很长时间里读者不知谁是作者。)但史学就未必然,一件有意识的个人行为,尤其是那些非常规的行为,对行为主体本身的立意,不能不充分考虑,认真对待。  梁济的自杀也颇为人所道及,因为他明言自己“系殉清朝而死”,当时和稍后多数人大致都是由此认知其行为,而研究者却往往超越于此而立论。其实行为者的自述是不容回避的,否则无论褒贬都不啻将其视为“独立生命体”而随意解读。然而这是一次有计划的死,梁济曾用了几年的时间相当仔细地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弃世,特别希望世人按照他的设计来认识他的自杀,故确应更仔细地考察他本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欲知梁济为什么要殉清,或需简单回顾民国代清这一史事。  清季新政与民国代清  过去对清季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命党”方面,包括革命思潮的兴起、“革命派”与“保皇派”“立宪派”的斗争、革命党的发展及其内部分歧等。在大陆,“资产阶级”的形成与特点又是其中一个重点。近年对清季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较热,对政治史的研究相对较冷。但历史研究在扩大研究视野的同时,其主体性的问题仍应是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问题”(未必是“宏大问题”),在不少社会、文化史研究者的心目中,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史”的缺失。这样发展下去,或多或少会导致史学的“细碎化”倾向。不过目前尚不足虑,我们的主要问题仍是虚而不实,连不少貌似“细碎”的小题目也仍以空论为主。  此前一个重要的缺失是对清政府(中央和地方)的研究较少,且多注意朝野的“对立”,论述朝野共同尝试以变革求维持体制的努力者尤少。近年虽有一二较好的书,并未改变基本的趋势。这样,既存的研究实际小视了晚清权势结构的变化程度,也很难解释*需要回答的问题:在没有特别明显的倒行逆施的情形下,何以会发生革命?清廷何以那样快就崩溃?这或是*需要深入探索的。  清廷*后十年并无太多特别明显的暴戾苛政和“失道”作为,至少不到历代一些亡国之君“倒行逆施”的荒谬程度(如果此前的历史叙述大致是确实的),社会上也少见此前历代王朝末年所发生的“土地兼并”严重一类现象(即使作为新经济因素的工商业亦未引起类似的激变)。因此,革命的发生及其迅速成功必须从其他方面做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  ……

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作者简介

  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作有《道大无外》《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等二十余种,在《读书》《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万象》《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文化与学术评论百余篇,为《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撰写小评论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