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 本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结构 11.1 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 11.1.1 问题提出 11.1.2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51.3 本书结构 6第2章 研究现状及基本理论分析 92.1 产业链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92.1.1 关于产业链思想的起源及研究现状 92.1.2 关于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分析 112.1.3 产业链内涵的相关研究及其界定 122.1.4 关于产业链中的稳定性研究 152.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动力机制研究 172.2.1 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 182.2.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202.2.3 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实现方式 212.2.4 产业集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22.3 竞争力与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252.3.1 关于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252.3.2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渊源 272.3.3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综述 282.4 产业链稳定性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 302.4.1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相关关系 302.4.2 基于产业链稳定性的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分析 312.4.3 产业链稳定性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322.4.4 基于产业链稳定性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机理 332.4.5 产业链稳定性与产业集群竞争力相互作用的过程 34第3章 产业链稳定性与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383.1 国内外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383.1.1 国外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运营模式及业务单元发展概况 383.1.2 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 453.1.3 汽车后市场的界定 553.2 汽车后市场细分、产业链驱动因素分析、产业特征及产业链的产值份额 563.2.1 汽车后市场细分 563.2.2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驱动因素分析 573.2.3 汽车后市场产业特征 583.2.4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产值份额 593.3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规律 603.3.1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发展历程 603.3.2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发展规律 613.3.3 加快推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实践总结 613.4 产业链稳定性与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典型相关分析 623.4.1 典型相关分析的理论基础 623.4.2 典型相关变量及典型相关系数 633.4.3 基于产业链稳定性的我国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选择 643.4.4 产业链稳定性与我国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典型相关拟合过程 653.4.5 产业链稳定性与我国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典型相关结果分析 67第4章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产业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04.1 产业链稳定性及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稳定性的内涵 704.1.1 稳定性的内涵 704.1.2 产业链稳定性的内涵 704.1.3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稳定性的内涵 714.2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72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体系构建 724.2.2 评价指标释义 724.2.3 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稳定性评价模型 734.3 实证分析及其基本结论 764.3.1 打造完整汽车后市场产业链 784.3.2 整合汽车后市场各业务单元 784.3.3 创新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中企业经营模式 79第5章 产业链稳定性视角下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05.1 研究现状及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805.1.1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 805.1.2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及评述 815.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 825.2 评价指标选取、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825.2.1 汽车后市场与汽车售后市场内涵的界定 825.2.2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835.2.3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基本内涵的界定 845.2.4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构建、研究假设及初始结构方程 895.3 调查问卷设计、估计方法基本假定检验及探索性因素分析 935.3.1 调查问卷设计 935.3.2 对模型估计方法基本假定的检验 945.3.3 探索性因素分析 965.4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1005.4.1 初始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 1005.4.2 初始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数据拟合和检验 1035.4.3 初始模型的修正 1065.4.4 修正后的模型潜变量组合信度检验 1085.4.5 修正后的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 1095.5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1105.5.1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1105.5.2 模型的拟合与修正 1125.5.3 指标权重确定的实证研究结果 114第6章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组合赋权与验证性分析 1176.1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组合赋权 1176.1.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赋权 1176.1.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赋权 1196.1.3 基于组合赋权的评价指标体系 1266.1.4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1286.2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分析:以成都为例 1316.2.1 成都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1316.2.2 成都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发展定性指标的分析 1336.2.3 成都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136第7章 基于产业链稳定性的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思考 1407.1 构建汽车后市场产业战略联盟 1407.1.1 构建整车企业、经销商及商业银行间的纵向联盟 1427.1.2 构建汽车金融机构的横向联盟 1447.1.3 构建汽车租赁企业与汽车生产厂商的纵向联盟 1447.1.4 构建汽车租赁企业与金融、保险部门的纵向联盟 1457.2 构建汽车后市场企业之间隐性知识共享的良好合作机制 1467.2.1 隐性知识及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的特征 1467.2.2 隐性知识形成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1487.2.3 建立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隐性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 1507.3 构建以心理契约为纽带的汽车后市场员工工作安全感制度 1547.3.1 关于员工工作安全感的国内外研究 1547.3.2 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安全感的相关性分析 1557.3.3 心理契约在组织支持感和员工忠诚度之间的传导机制 1577.3.4 构建组织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 161第8章 基本结论及展望 1658.1 基本结论 1658.2 展望 166参考文献 167附录1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调查问卷(Ⅰ) 178附录2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调查问卷(Ⅱ) 180附录3 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测试量表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