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作者:王贵禄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4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1.0(5.8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43466
  • 条形码:9787520343466 ; 978-7-5203-4346-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本书特色

本书对西部散文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较多有学术价值的观点。澄清了西部散文研究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对西部散文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合理的分段,并对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归纳,这对今后的研究来说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深入解读了西部散文中*典范的四种地域书写,对周涛和马丽华这两个*具代表性的西部作家的创作做了全面的评析,研讨了西部少数民族女作家的散文创作,对西部散文的创作模式进行了解读与阐释,提出了西部文学“为何入史”与“如何入史”的问题。为观察和分析西部散文乃至当代散文提供了一种必要的视角。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内容简介

本书对西部散文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较多有学术价值的观点。澄清了西部散文研究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对西部散文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合理的分段,并对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归纳,这对今后的研究来说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深入解读了西部散文中很典范的四种地域书写,对周涛和马丽华这两个很具代表性的西部作家的创作做了全面的评析,研讨了西部少数民族女作家的散文创作,对西部散文的创作模式进行了解读与阐释,提出了西部文学“为何入史”与“如何入史”的问题。为观察和分析西部散文乃至当代散文提供了一种必要的视角。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目录

**章 西部散文的命名、概念及边界
一 散文的概念与艺术散文的特质
二 西部文学与西部散文的命名
三 西部散文:概念与边界

第二章 历史分野与时段特征
一 延安文艺:当代西部散文的发端
二 走向西部深处:探索期的西部散文
三 “西部”的隆起:深化期的西部散文
四 流派的诞生:兴盛期的西部散文
五 多元中的主脉:分流期的西部散文

第三章 西部散文的创作模式
一 “游历-文化再现式”
二 “体验-生命感悟式”
三 “追寻-精神还乡式”

第四章 西部散文的陕北想象
一 革命文化题材类型:故地重游与心灵返乡
二 乡土文化题材类型:风俗民情与乡土人生
三 历史文化题材类型:往事追思与精神探源
四 生命文化题材类型:生存体验与价值感悟

第五章 西部散文的新疆想象
一 散文新疆:从地理环境到人文生态
二 西部精神:从意象、事象到人物形象
三 美学气象:以“悲”和“力”为基调的风格形态

第六章 西部散文的藏域想象
一 民族志诗学:一种超越了文学范畴的写作
二 复述大地的光芒:自然、神性和人性
三 信仰的力量:藏域想象的文化根脉

第七章 席慕蓉散文的蒙地想象
一 何谓“蒙地想象
二 山河记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三 回家的路:从文化诉求到文化焦虑
四 历史追怀:文献、遗存及考古
五 席慕蓉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第八章 西部少数民族女作家的散文创作
一 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反思
二 地域风情的守望与抒写
三 女性话语的自觉与建构
四 散文文体的创新与实践

第九章 周涛的西部散文
一 精神结构:生命意识与西部精神的交相辉映
二 文化维度: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比照融合
三 风格形态:雄浑壮美与锐智澄明的诗性组构
四 周涛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第十章 马丽华的西部散文
一 走过西藏:西藏风情的全景式再现
二 文化立场: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雪域高原
三 风格趋势:史诗性风格的探索与生成

第十一章 西部文学的文学史叙事
一 “西部文学”作为思潮与流派
二 西部文学的“人史”与“如何人史”

附录:中国西部散文作家简介
后记
展开全部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节选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新时期是西部散文发展演进的一个重要时期,西部散文无论在题材领域的开拓、主题意蕴的生成,还是表现手段的创新和文体风格的多样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西部散文的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作是西部散文的全面深化期。在这个时期,西部作家对于题材形态的开拓首先值得关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乡村题材、边地题材和荒原题材,这些题材领域与西部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能够将读者快速带人西部特有的文化时空。主题意蕴的生成方面,特别需要注意西部作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与书写,对于生命力的崇尚和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这些主题意蕴是此前的西部散文所忽略的,而它们的生成,使西部散文焕发出了本然的诗性魅力。相对于探索期而言,深化期的创作队伍开始日益壮大,一些此前从事诗歌创作或小说创作的作家陆续介入散文创作,这些作家为散文文体的创新功不可没,散文在他们手中释放出了巨大的文体能量。西部散文在深化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西部作家开始注重和形成各自的文体风格,从而使西部散文预示出这样的征兆——繁荣即将到来。我们在这一节,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相应的论述。  乡村题材并不是在这个时期才出现的,丁玲创作于1944年的《三日杂记》可算是较早面世的以乡村为书写对象的散文。但丁玲等发轫期和探索期的西部作家,只是对乡村题材偶有涉及,并没有将西部乡村作为主要审美对象而展开,因此,他们的乡村书写还不具规模,“乡村”所潜在的审美可能尚未得到基本的呈现。乡村题材在深化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开拓,西部作家凭借此类题材,对西部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神秘文化的映像,以及对乡民文化心理的揭示,都使乡村题材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贾平凹、刘成章、史小溪等作家都曾致力于乡村题材的书写,他们的共同努力使乡村题材在西部散文的题材系列脱颖而出,并使“乡村”成为一个能够传达多种文学意蕴的符号序列,贾平凹及其《商州三录》可视为代表。贾平凹在1983年和1984年,先后四五次深入故乡商州的乡村进行文化考察,先后发表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再录》(合称《商州三录》)。  贾平凹的《商州三录》是将西部乡村的地域风情作为一种审美实体而抒写的,在这些被抒写的地域风情之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负载着多重的文化意蕴,具有较大的隐喻功能。贾平凹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是个乡下人,是在山路上滚爬长大的,是故乡的大山养育了他,而他也慢慢读懂了大山。这就可以理解,贾平凹对于乡野自然的观照,将牵动他怎样的情思,商州的山石明月、草木溪流、莽岭荒野,乃至鸟叫虫鸣、水涨水落,无不寄托着他的乡土情结和真诚感动。在他看来,商州乡村虽是偏僻的、贫穷的,然而却是异常美丽的,具有魅人的文化氛围,这里有山寨古堡、石洞地穴,有十三个王朝的陵墓,老农在田间耕作,常常能翻出商朝的磬、周朝的樽,以及秦砖汉瓦。作者对乡村世界怀着持久的好奇心,并能将其所见所闻从审美的高度予以诗化抒写,你看那棣花镇的秀美、白浪街的奇特、黑龙口的险峻,龙驹寨的神秘,经过作者的诗化处理,让人看了叹为观止。作者对商州民俗的抒写,更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化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棣花》写到正月初一的社火,这是西部乡村的狂欢节,锣鼓只要在一个村庄响起,便村村应和,十几个小队的社火在正街集合,然后由西到东,再由东到西绕转,高跷队、狮子队、竹马队浩浩荡荡地来回奔走,所到之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作者写到迎亲,你看迎亲的队伍走在长满黄蒿的山路上,伴随着呜呜哇哇的唢呐声,两抬花轿简易却奇特,裹着红布,上边有一把座椅,新郎和新娘各坐一轿,轿子在山路上颠颠闪闪地被抬着走,一群未婚的后生扛着陪嫁的箱子、被子、单子、盆子、镜子等物件,老老幼幼则尾随在迎亲队伍的后边赶热闹。  ……

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 作者简介

  王贵禄(1967-),男,汉族,甘肃秦安人。文学博士,天水师范学院破格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天水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西部文学、延安文艺、底层写作、当代影视等领域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2005年以来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研究成果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陕西省高校社科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