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如梦之梦 本书特色
故事从2000年的一间台北病房里濒死的五号病人讲起。他得了一种怪病,不停地发烧,快要死了,这种来自命运的躲不掉的“消耗”的感觉促使他从台北到巴黎,从巴黎到上海去追问前世今生。故事就此展开,五号病人惊奇地发现,自己与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名叫顾香兰的上海妓女息息相关。五号病人,顾香兰,伯爵,江红……这些人的生命纠缠在一起,如真似幻,一环套一环。 在这个故事中,“梦”成为了参与现实的一部分,人可以长久地睡去,去往梦中建构的那个世界,过完全另一种人生。这种设定让人细想心惊——我们究竟是真实存在着,还仅仅生活在某一个人的梦中?如果一个人,他在你的生命里来去自如,突然出现又疏忽消失,那么是否因为,你只在他的梦中?
如梦之梦 内容简介
《如梦之梦》,赖声川的剧场史诗,8小时环形舞台演出,场场巡演均一票难求,开票即售罄的热门话剧!李宇春、胡歌均选择《如梦之梦》作为自己的话剧处女作。内容简介:“你这一生中的迷,必须要用其他的迷才能解开,就像有的梦,必须穿过其他的梦才能醒来。”一个得了不知名绝症的“五号病人”在寻找自己病因时旅行,穿过其他角色的生命及梦——包括一位客居巴黎的孤独中国女子,以及病卧上海孤僻的老太太——于是又展开了老太太年轻时的奇特旅程。在法国的一个湖上,据说你能“看见自己。”在这如梦的人生梦中,我们能看见多少?
如梦之梦 相关资料
剧本拿在手里的*感受,确实不愧是“让年轻人拿在手里就可以排戏”,360°翻折的设计很优秀,真正做到了轻巧实用。剧本是近年的新修订版,每个剧本都附有很详实的资料。作为一位多年的赖老师铁粉,表示阅读和收藏体验都很棒,可以说是一本满足了。 ——知名戏剧博主 DrRayCui 这个作品打破了剧场演出常规,却让观众意犹未尽甚至渴望更多……这部经典大作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惊奇创意。 ——强纳森•盖尔博(纽约剧评人) 《如梦之梦》是一部等待走向西方的巨作……不仅是一场引起中国轰动的重量级演出,它还是一部坚持做着不可能之梦的国际性艺术作品。 ——安娜•米里布•克莉丝汀森,《消息报》(丹麦) 相较于西方剧场的无力衰退,《如梦之梦》的规模和抱负体现了华语剧场的风云再起。《如梦之梦》这样的作品重新唤起我们的信念,艺术和创意,比起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更能提升我们的精神、改变我们的生命。 ──罗伯特 布鲁斯汀,《纽约书评》 《如梦之梦》属于史诗的特质并不是长度和规模,而是其文化抱负的深度和广度。 ——《海峡时报》(新加坡) 《如梦之梦》不仅是华人戏剧的雄伟炫丽的史诗剧场。《如梦之梦》是经典,充满伟大的创意,令我想起勒巴吉(Robert LePage)的作品。《如梦》同样具娱乐性,同样有深度,但不知为什么,《如梦》更神祕。 ——林怀民,云门舞集艺术总监 一个重大里程碑......它可能是华文戏剧中*宇宙观的作品......这种丰腴性非常罕见,只有在艺术高度达到一般观众或许会迷惑程度的艺术家手下所打造出,具伟大广度及深度的作品中才能见证到。 ——周黎明,《中国日报》 《如梦之梦》*奇特之处,在于它完全颠覆了以往剧场看戏演员在前观众在后“隔岸观火”的固有模式……赖声川小心地经营着360度的舞台空间,细腻平实的内容终究驾驭了形式。 ——《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一部充满灵性、思考和创意的作品……《如梦之梦》在20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了文化冲突和交流下的本土的人生体验,充满了对个体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注。 ——《人民日报》
如梦之梦 作者简介
赖声川 1954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籍贯江西会昌,生长于美国与台湾,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戏剧博士,前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世界上最著名的华人戏剧家之一,被誉为“现今最顶尖的中文剧作家”(BBC)、“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亚洲周刊》)。三十余部原创编导戏剧作品对当代华人剧场艺术及文创产业影响甚深。台湾表演工作坊创始人及艺术总监、上海上剧场艺术总监、乌镇戏剧节发起人及常任总监,创意理论学者(《赖声川的创意学》),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及加州伯克利大学。
-
(精)万方剧本精选集:冬之旅(八品)
¥12.8¥29.8 -
速成读本---歌剧(精)
¥15.8¥43 -
大家小书:评书与戏曲
¥15.5¥29 -
桃花扇
¥50¥68 -
阳台
¥29.3¥39 -
桃花扇(梁启超批注本)
¥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