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作者:傅瑛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1.9(7.2折) 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40489
  • 条形码:9787520340489 ; 978-7-5203-404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本书特色

傅瑛著的《民国安徽文学史论/相山学术丛书》所论,仅仅涉及民国安徽文学史中的几个问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笔者以为对民国安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展示了民国安徽文学风貌;在以往各类文学史中无人予以特别关注。在论述方法上,力求紧紧抓住“地域文化”这一特色,抓住安徽人文历史这条线索,追根求源,探索究竟。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内容简介

  安徽自古为中华文学大省,时至民国,因天时、地利、入文诸原因,更加成就斐然。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突破以往“现代文学史”在时间、内容上的局限,重点关注新旧文学转型期的安徽文学风貌,论述了皖籍南社成员文学成就、清末民初皖籍才媛文学风采、五四绩溪作家群的形成、民国皖籍军事将领的文学著述、民国皖人通俗文学、皖籍文学译者群等问题,力求从一个个特定角度展示民国安徽文学风貌,提请读者关注在以往各类文学史上无人予以系统阐述的文学现象。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以史料为依据,以地域文化为中心,抓住安徽人文历史这一线索,追根溯源,探索究竟,志在对中国地域文学史的写作有所补益。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目录

绪论

**章 南社皖星:皖籍南社成员文学成就概观
**节 以笔为旗的“革命文学”
第二节 存学救世的赤胆忠心
第三节 新旧时代文学转型之前驱
第四节 通俗文学的创作与编辑
结语
附录 皖籍南社成员名录暨文学书目

第二章 武将文踪:民国皖籍军事将领文学著述谈
**节 投笔从戎、慷慨报国的皖籍书生
第二节 头枕经典、口吟诗文的战场英豪
第三节 史家情怀、兼济理想的文学彰显
第四节 告别疆场、重拾笔墨的酸甜苦辣
结语
附录 安徽辛亥起义将士文学书目(附小传)

第三章 水孕山成:五四绩溪作家群研究
**节 徽山徽水绩溪人
第二节 冲向中国思想文化高地
第三节 前进路途中的浓浓乡情
第四节 立足传统追寻未来的“绩溪牛”精神
结语
附录1 民国绩溪文学书目
附录2 来自大山深处的回应

第四章 闺阁琴箫:清末民初皖籍才媛风采略述
**节 幼习诗礼的皖省女儿
第二节 日益鲜明的性别意识
第三节 经国济世的远大志向
第四节 驰骋文坛的才情与局限
结语
附录1 民国皖籍妇女文学书目(附小传)
附录2 吕碧城及其研究
附录3 从吴浣素到吕碧城——清代妇女文学创作母系传承个案剖析

第五章 俗中大义:现代皖人通俗文学三题
**节 唐在田:桑间陌上说古今
第二节 杨尘因:“旧瓶新酒”创佳绩
第三节 项翱:热语冷言抒情怀
附录1 唐在田、杨尘因、项翱通俗小说书目
附录2 民国皖籍文人对中国传统戏曲文献的整理之功
……

第六章 译林群英:民国皖籍文学译者群研究

附录一 民国皖人诗话述略
附录二 民国淮军后裔文学书目暨至德周氏家族文学撰述提要
附录三 民国桐城文学书目
附录四 民国安徽地方(家族)文学总集书目
展开全部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节选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光绪二十八年(1902),胡晋接以绩溪学人特有的儒者兼商者两重眼光,鼓励和支持因先后丧父、丧兄而不得不放弃学业的汪孟邹到芜湖去开新书店(科学图书社),自己也与人合股在屯溪开设分店(科学图书分社)。尽管经营新书在当时是蚀本生意,但胡晋接却坚持要做,以开新风。在此期间,陈独秀为增长国人见识,了解国内形势的变化,同房秩五、吴汝澄商议合办《安徽俗话报》,但资金短缺。胡晋接得知后,立即要汪孟邹与图书社同人“商妥”。次年春,得到汪孟邹大力协助的《安徽俗话报》顺利问世,并迁至芜湖,以科学图书社为发行所,再加上陈独秀、柏文蔚创办的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与安徽公学、皖江中学、徽州公学声气相求,芜湖成为全省革命的策源地,科学图书社因而成为“会议机关”,汪孟邹也被誉为“维新巨子”。辛亥之后,汪孟邹在陈独秀、柏文蔚支持下赴上海开办亚东图书馆,为《新青年》的创办又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后,汪孟邹又成为胡适走向文学革命的引路人。这位年长胡适14岁的绩溪乡亲,先是把胡适介绍给主政《甲寅》的章士钊,其时《甲寅》通信栏中已开始讨论“新文学”问题,即所谓“使吾辈思潮,如何能与现代思潮相接触,而促其猛省”①,而留学美国的胡适尚未提及文学工具的革新问题,他所翻译的外国小说,也还用的是桐城派古文。待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汪又将胡适介绍给陈,由是开始了陈、胡两位五四文学革命开创者的联手。此时胡适已在美国酝酿文学工具的革命,但其主张在留美同学中总是得不到支持。《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于《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后,未引起任何反应,但通过汪孟邹与陈独秀取得联系,一经《新青年》刊出,即名声大振。接下来,汪孟邹复转托陈独秀,将胡适引进北大②,使胡适得以在归国后立足于国内的*高学府,登高而呼,为文学革命和此后一系列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四文学革命爆发之后,亚东图书馆堪称文学革命的重要基地。此时,不仅《新青年》由亚东发行,北京大学的《新潮》和少年中国学会的《少年中国》《少年世界》,以及《每周评论》等,都交由亚东销售。在此期间,胡适充分表现了他友情和乡情的重视。此时的胡适已是知名人物,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书稿交给出版实力和发行力量都要雄厚得多的商务印书馆去出版,然而,他*终还是选择了亚东图书馆这个既无名气又无实力的同乡人小书店,而且,他不仅将自己的书稿提供给亚东,还精心指导亚东的出版业务,并将朋友、同事的书稿介绍过来。据汪孟邹回忆,胡适介绍到亚东来的作家和学者有:陆志韦、朱自清、陶孟和、孟寿椿、刘半农、钱玄同、赵诚之、张慰慈、刘文典、李秉之、吴虞、陆侃如、俞平伯、康白情、徐志摩、孙楷第、顾颉刚等。有了这样一批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做后盾,亚东出版物的质量就有了保证。  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胡适也特别提到乡情之谊。完成思诚学堂的学业后,许怡荪、程干丰、章希吕等一群绩溪青年学人皆赴上海继续求学。而此时胡适也在上海中国公学、中国新公学读书。胡适从中国公学毕业之后,即在上海闸北海宁路华童公学任英文教员,那时的胡适,思想上很糊涂,行为上很放荡,课余之时,经常醉酒、打牌、打扑克。某次,因饮酒过量,归途中竞与租界巡捕发生冲突,被拘人捕房,还遗失金表一只。此事为许怡荪所知,遂再三规劝,勉其奋发上进。此后,又有程干丰资助胡适200元到北京的旅费,胡适这才得以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前往美国留学。  此外,许怡荪还为胡适保存了十年的日记、札记,胡适回国之前,他为胡适节抄《藏晖室札记》一部,送《新青年》发表。胡适对此终生不忘,曾于诗作中真诚地写道:  ……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作者简介

  傅瑛,女,1951年出生于天津市,1969年至皖南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至淮北师范大学任教,1998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孙犁研究、中国现代散文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安徽近现代文学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