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诗学研究(第16辑)

中国诗学研究(第16辑)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5(7.2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诗学研究(第16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640467
  • 条形码:9787567640467 ; 978-7-5676-404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诗学研究(第16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组编的诗学研究论文集,所收文章皆为抢先发售,反映了该中心及诗学界中国诗学研究的研究动态和学术成果。本辑分为4个篇章:“诗赋研究”“词学研究”“诗学文献研究”“新书推介”。如廖美玉所撰《方回〈瀛奎律髓〉论祖宗家法与杜诗学的建构》、陈家煌所撰《李望洋〈西行吟草〉中的诗情》等。从不同的层面对中国诗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或重新诠发旧题,或拓展新的领域;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结合,既重诗学理论研究,也重文献的梳理;古典诗学思想研究和当代诗学理论建设结合。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国诗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参阅,其出版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传统诗学研究成果,为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

中国诗学研究(第16辑) 目录

· 海峡两岸诗学关系研究
金门明鲁王摩崖石刻“汉影云根”笺证
——并释明臣诸葛倬等四人瞻诵鲁王题字之诗刻 ◇邓小军
傅山奔赴郑成功长江之役考
——傅山《朝沐》《不人不鬼篇》笺证 ◇高 丹
“一别东瀛万里长,宦游秦陇到边疆”
——李望洋《西行吟草》中的诗情 ◇陈家煌
论近代台湾本土诗人李逢时的诗歌 ◇武道房
远眺故土:赴台皖籍诗人的怀乡书写 ◇朱育颖

· 诗学研究
牛李党争与白居易思想及诗歌创作演变 ◇王淑梅 朱 翔
惠洪诗论四题 ◇张 勇 樊亭亭
方回《瀛奎律髓》论祖宗家法与杜诗学的建构 ◇廖美玉
朱谏《李诗辨疑》与明代宗唐疑古风尚 ◇黄伟豪

· 词学研究
词的语言结构对节奏呼应的影响 ◇李建新
论古雅
——以王国维论姜夔词为中心 ◇仲冬梅
此时无声胜有声
——论《花间集》的听觉语言 ◇汪红艳
丰亨豫大政治理想构建中的徽宗宫词 ◇杨 雨 赵鹿园
由儒入释:蒋敦复易僧服经历及其方外词 ◇杨柏岭

· 诗学文献研究
论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的学术特色 ◇李 平
陆游佚诗辨正 ◇韩震军

· 新著推介
慧眼开辟新天地
——评胡传志先生《金代诗论辑存校注》◇于文杰
展开全部

中国诗学研究(第16辑) 节选

  《中国诗学研究(第十六辑)》:  一、蜗居孤岛:剪不断的愁绪  台湾是中国版图上的**大岛,与祖国大陆属于同一地理板块、同一地理岩质。“据考古发掘,距今约5万年前的更新世冰河时代晚期,台湾已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在冰河时代,台湾曾与我国东南沿海陆地相连,直到公元前8000年冰河时代结束,海水上涨形成台湾海峡,才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从地质上看,台湾与祖国大陆数万年以前就两岸同体;从人种上看,在史前时期就浑然难分。或许由于台湾孤悬海外,文化地理上极其特殊而命运多舛,历经了无数的劫难拥有特殊的历史,自古历经多次内忧外患的争斗,既有政治、经济社会的更迭变动,也有自然剧烈变化所产生的灾害,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台湾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发展。地缘关系不仅使大陆人不断移居台湾,很早也在心理和事实上视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形成两岸一家、“中华同体”的地缘观念。安徽与地处中国东南的台湾尽管地理位置相对较远,但却有着悠久而深广的史缘与文缘,一代又一代的安徽人为开发建设和保卫台湾做出了重大贡献。安徽与台湾的人文联系源远流长,历史的遗迹依稀可寻。中国**部歌咏台湾的传世诗集《赤嵌集》出自安徽桐城人孙元衡之手,共四卷,可视为台湾的“诗志”。千里宦台使孙氏不免有受贬之感,神奇的台岛赋予其创作激情,寄情于山水草木,一吐胸中的块垒。清代爱国将领、抗法保台的英雄刘铭传,既是台湾省首任巡抚,也是近代安徽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历史与文化是连接皖台关系的纽带,徽风皖韵,情牵两岸。  赴台,既是一种躯体在空间的位移,也是一种身份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转换,这一行动本身就隐含了“生活在别处”的意味。1949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节点,国民党当局的大溃败不仅带来二百多万人的大迁徙,也是一场空前的大掠劫,由此带来人们心灵的大震撼。台湾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游离于大陆母体,虽是一水之隔,却长达近四十年完全隔绝、不通音讯甚至岸然敌对。渡海赴台的人与祖国大陆有着天然的牵系,每个人不只是大时代的浩瀚烟波里随风飘洒的一粒微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对于赴台湾皖籍诗人来说,“家”是当年的出发地,他们渡海远行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出发感”也大有区别。有的随军被迫离家,这是一种日久弥深难以名状之痛;有的自愿离家,这是其年轻气盛时的抉择,初离家门的感觉是一种轻松的暂时的颇为新鲜的远行,到了戒备森严的台岛以后,威权政治的白色恐怖、高压政策和种种禁锢切断了家乡的音讯,看不到未来的道路,生存的压力、民族的忧愤、被禁锢的隔绝,异乡人蜗居在此的寂寞和心酸,种种纠结牵绊真切地深入其心灵,经受了人生的各种磨砺与敲打,日渐体会到生命的放逐与漂泊,更多了一层个人生命本体的感受。赴台皖籍诗人的“根”与“巢”在中国大陆中东部的安徽,台湾是其不约而同的集结地和新起点。时空的阻隔让他们对故土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与怀念,这种乡愁包括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对回归母体的期盼。  中华民族是一个安土重迁的民族.以“背井离乡”为苦,不像西方人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地理故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农业大国,“家园意识”在中华文化和文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从《诗经》开始,就涌现出士大夫、征夫、农夫、外嫁女对于家园的吟咏。“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人通过家园而在场,孤身流落异乡意味着一种无奈,一种失去生命的凭藉被动进入陌生世界的寂寞与惶恐,这种心态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家园的情感价值取向,绵延千年贯穿了中国文学发展史。  安徽老家——地理故乡,不仅是切实存在于赴台皖籍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空间记忆,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他们的诗歌创作既是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怀乡书写,也是一种悲情的宣泄与升华。台湾学者简正珍指出:“大陆来台的诗人,大量地书写远离大陆、身居台湾的放逐感。他们不是‘近看’眼前的环境,而是‘远眺’隔海的大陆。思乡、望乡在诗行里流转,犹如诗人在现有时空回旋徘徊。”“‘眺望’、对家乡的凝视变成一个如影随形的意象。”一个人无法选择个人的出生地,却可以在心底重新构筑一个充满个性属于自己的故乡。  ……

中国诗学研究(第16辑) 作者简介

潘务正(执行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中国辞赋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清代诗文研究、辞赋研究、桐城派研究、制度与文学研究等。已出版专著《清代翰林院与文学研究》,整理出版《沈德潜诗文集》,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数项。获得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奖一等奖一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