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18-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63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17.1(2.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4.2(5.9折)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314494
  • 条形码:9787547314494 ; 978-7-5473-144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本书特色

1.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系中华诗词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创办的期刊。 2. 一刊在手,尽览前沿。本刊分五大栏目,贯通古今中外各诗词研究视域,囊括该领域研究热点、难点。 3. “盟主”、新秀,同台“论剑”。所收论文为国内外诗词研究领域专家、优秀学者乃至青年学生的研究成果,不乏论争与交锋。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内容简介

《中华诗词研究》由中华诗词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心编, 由"前沿速递"“诗学建构”“诗史扫描”“诗教纵横”“中外交流”五大栏目组成,共23篇文章,从研究与创作两个视域贯通古今,涉及中外,对中华诗词进行整体审视,探讨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对引导和促进当代诗词创作与评论的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目录

◎诗学建构

中国诗歌传统再认识

——关于抒情叙事、表现再现的互惠与博弈(董乃斌)

略谈欧阳修、朱自清的“以文为诗”和“以诗为文”(洪本健)

吴芳吉的“民国新诗”理论(任小青)

匪石不转:论厉鼎煃的话体文学批评(付优)

◎诗史扫描

20世纪前五十年旧体诗流变概述(胡迎建)

民国词界定与分期论略(朱惠国)

现代中国的“诗学革命”与“情性革命”——易顺鼎与清末“晚唐体”诸问题(秦燕春)

“废学救国”,抑或“调和进化”?——民国《甲寅》周刊诗论发微(郑婷)

论郁达夫旧体诗的女性书写(王春)

论赵朴初旧体诗词的新与旧(吴怀东)

“《北台风光图》征诗”与台湾诗坛本省、外省籍诗人分合的根本原因(简锦松)

当代旧体诗词文本意象创新研究(杨卓)

◎诗教纵横

怎样看待古人的诗病说(查洪德)

当代大学生典型诗病分析——兼及《文镜秘府论》的教学指导价值(张一南)

◎中外交流

吾辈同文有夙缘——近代云南诗人与长冈护美的交游和唱酬(陈友康)

日本汉学家长尾雨山的诗论与诗作——以青壮年时期为中心(柴田清继)

◎前言速递

《全台诗》整理编纂过程及相关问题探讨(许俊雅)

古谱诗词传承与当代诗词文化——国家艺术基金古谱诗词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综述(杨赛)

贯通古今,兼顾中外——第三届“中华诗词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黄仁生、王春)

展开全部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节选

  回顾诗歌史,应该承认诗歌史贯串着抒情与叙事两大传统。或用另一术语曰表现、再现两大主义亦不妨。  论证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文学史实言,一是从创作原理言。  从文学史实言,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到汉以后历代诗歌,一直到今天的新旧诗坛,无数诗歌创作实绩充分证明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的并列存在。  从诗歌创作原理言,抒情和叙事是对诗歌形形色色、千变万化创作手法的*高概括。严格说来,没有一首诗是无事或无情的,也没有一首诗会与抒情或叙事无关。诗歌抒情传统、叙事传统的形成,由每位诗人、每首诗抒叙经验点滴积累而成,且世代传承。传统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惰性,但传统又具有活性,绝非一成不变。  诗歌创作的主体是人,而人必须在动情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从这个意义上,似乎不妨说“动情”或“情”是诗歌创作的起点。另外,诗歌创作比一般的文学写作更强调、更突出个性的表现和情感的投入。因此,在诗学中,更多地强调情的作用,强调抒情,乃至从诗歌史中概括出一个抒情传统或表现主义体系,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深究一步,问一声:人何以会动情?那么,不能不看到,在人之动情之前,还有个极端重要不可忽略的环节,那就是“事”的发生。人总是在遇“事”之后才会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之类“情”来。世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动情”。动情的背后,必有“事”的发生。所以从情的表现和变化。又应该能够一定程度地推原出与之相关的事来。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和“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说法(《礼记·乐论》)。今人亦有“窃尝合古词人之作观之,其发唱之情虽至夥,要不出乎哀乐,而世之治乱,即因以见”之说(《刘永济词集自序》)。  要问什么是“事”?若用一句话概括,即可如《辞源》所说:“凡人所作所为所遭遇都叫事。社会生活的一切活动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也叫事。”政事是“事”,家事是“事”,个人的生老病死也是“事”,可以说人的生活中充满了“事”,到处是“事”,时时刻刻发生着“事”,连闲着无事,也是一种“事”。而凡事,均可入诗,就看遇事之人有无诗情诗兴而已,至于诗歌对“事”的表现程度和方法,则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既然事发在前,情动于后,那么,说“事”才是一切诗歌创作的根本和真源,自然更为合情合理。创作诗歌,无论口唱还是笔写,总要这样那样、多多少少、或隐或显地叙及使之动情之事, 而且就中国诗歌而言,更是从其源头就和被称为“史”的那种事结缘纠葛,难分难舍。 因此要说诗歌中存在着一个叙事传统,那也是极为自然、理由充足的。  当然,抒情传统也好,叙事传统也罢,其内涵不限于表现方法,还涉及对生活、对外界事物、对题材选择、对创作目的和题旨的确认等问题,实际上是今人对诗歌史内在本质的一种概括和命名,表达的是人对诗歌史本质的一种认识,对一种客观实际的反映。这种认识和反映本是从诗歌实际中提取,故首先应该符合实际,还须回到诗歌史中检验,进而也将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由于立足点、视角之不同,当然会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结论。比如因为学术目的和态度趣向不同,这种对文学传统的认识,又可以反过来成为文学史的一种专视角度,一种特殊的论述框架。于是实际局面便不能不是音调迥异的众声喧哗,形成关于诗歌史文学史的多声部合唱。  ……

中华诗词研究第五辑 作者简介

中华诗词研究院隶属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复旦大学中文系是1925年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的,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区中文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