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作者:汪文学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64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8.4(4.9折) 定价  ¥1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1151490
  • 条形码:9787221151490 ; 978-7-221-1514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本书特色

谈风月,说男女,话情爱,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是一个雅俗共赏的议题,亦是一个关于人类本质属性的重大的、严肃的学术课题。本书将传统中国人的情爱生活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课题来研究,拒*浅俗,排斥戏说,是作者的基本学术立场。作者意在通过传统中国人的情爱生活视角,研究华夏族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心理,讨论华夏族人独特的诗性精神。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内容简介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综论传统中国社会两性情爱关系之现状,研究传统中国人情爱生活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现状之反差,讨论传统中国人诗意化、审美化的人生态度,探讨华夏民族文化心理中的诗性精神。传统中国人的诗性精神,在其情爱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研究华夏族人的文化心理和诗性精神在其情爱生活中的具体呈现,是该书的主要目的。我们认为:诗性精神是传统中国社会情爱生活的基本特征。古典艺术作品是传统中国人诗性精神的直接体现,情爱生活是古代中国人诗性精神的间接展现。研究传统中国人的诗性精神,艺术作品是文本依据,情爱生活是鲜活证据。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目录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序
绪论:情爱生活·文化心理·诗性精神
一、传统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研究现状及本书写作缘起
二、从传统中国人的情爱生活状态
测试华夏族人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可能性
三、诗性精神:传统中国社会情爱生活的基本特征

**章 爱情是什么
一、爱是什么
二、爱情·情色·色情:关于爱情的定义
三、爱情就像发高烧
四、恋爱是一种可以提高生命价值的华贵之物
五、爱情、友情和亲情异同论
六、婚姻与爱情的两难困境

第二章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二、传统社会的敬妻重婚礼俗

第三章 男女相处之道与理想妻子形象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中国社会的联姻方式
二、别与敬:传统中国社会的夫妇相处之道
三、旧家女子:传统中国文人的理想配偶
四、“女子无才便是德”新解:
兼论传统文人士大夫追捧才女的情色动机

第四章 男尊女卑、丈夫惧内与女人善妒
一、男尊女卑观念的重新检讨
二、传统社会的惧内现象及其发生原因
三、惧内与正内
四、妻子的尴尬处境与女人的善妒品性
……
第五章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传统中国人的女性美观念
第六章 诗为情媒:传统中国社会的情爱发生机制
第七章 传统中国人的情爱生活
第八章 才子佳人:传统中国人的爱情理想之一
第九章 英雄美人:传统中国人的爱情理想之二
第十章 典雅爱情、殉情风尚与打背牌习俗:
中西情爱现象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脑想男女事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后记
展开全部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节选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综上所述,“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才”,是指女性的文才;这种观念盛行于明清时期女性文学创作和欣赏渐成风尚的时代氛围中;文学以抒发人的本真性情为特点,“文人无行”是文学艺术的本质要求。才女以文艺擅长,常有浪漫风流、体弱多病、心高气傲、敏感脆弱、人生多舛、命运坎坷的特点。男性成为“文人”,尚且受到无行轻薄的指责;女性成为“才女”,其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来自舆论的批评与指责,远远大于男性。“才女”是一个具有情色意味的称谓,文人士大夫对才女的欣赏,体现出来的首先是情色欲望,其次才是艺术知音,实际上就是其内心深处的“青楼情结”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的性别语境中,在传统文学观念之影响下,“才女福薄”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所以,要正确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的真实含义,必须认真审视社会各界对女性才情问题的三种态度的真实动机:一是宋元以来的文人士大夫欣赏和推崇才女的真实动机;二是宋元以来的道德家反对女性接受文学教育,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实动机;三是近现代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家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实动机。  文人士大夫对才女的推崇和欣赏,具有明显的情色动机,已如上述。这种有明显情色意味的追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女性的才情文艺,但在传统社会的男权背景下,实际上是将女性的现实生活引入了歧途,使其陷入福薄、命浅的境地。  近现代以来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家和当代的女权主义者,批判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将“女子无才便是德”与女性缠足相提并论,视为传统社会压抑、迫害女性的主要罪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流行,是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一个标志,是对女性尊严的一种践踏。因为它剥夺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是与传统社会“愚民政策”相似的“愚女政策”,目的是通过对女性的压迫和控制以确保男权中心的统治地位。这种有明显激进倾向的反拨,虽然为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代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却不免感情用事,缺乏细致的学理分析和回到历史现场的真切体验,并非实事求是之论。因为这是简单地凭借其反封建的激进立场,依据现代社会的男女两性观念,将“女子无才便是德”理解为对女性的压抑和控制,对女性智力才能的低估和扼杀,未能在传统社会的语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女性应有的生存姿态,未能对才女福薄之命运做同情式的理解。因此,它不是基于历史事实和才女生活现状的实事求是之论。  传统道德家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女性的才情展示,制约了女性的文学兴趣和创作潜力,对文学的发展是一种损失。但是,在传统中国文化背景下,才女的命运确是坎坷曲折的,因此,建议女性不必过分热衷文学的创作和欣赏,这应当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而不是对女性的压抑和控制,更不是“愚女”。其次,毕竟生活是现实性的,诗是理想化的。对于一位正常人来说,现实的生活是*重要的,诗是次要的,为着诗意的追求而抛弃现实的正常生活,是不理智的。所以,当面临着一种选择:选择诗意生活而获得薄命的结局,选择平淡的生活而获得平安的结局。  ……

诗性风月之光华——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 作者简介

汪文学,苗族,1970年9月生,贵州思南人,九三学社社员。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曾任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贵州省苗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导师。现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