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哭了笑了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9106662
- 条形码:9787219106662 ; 978-7-219-1066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哭了笑了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书写人间大爱的报告文学作品,书中有可亲可爱可敬的甘于奉献的老师妈妈、校长爸爸、爱心妈妈……他们以自身的行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性的光辉在他们的身上得以闪现。 爱的暖流在这里汇聚,孤儿孩子的命运在这里被改写。 以爱的名义弘扬善,传播正能量,书写伟大的新时代。
哭了笑了 内容简介
本书由广西有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培嵩入住南宁市明天学校深入生活完成的原创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审核批准为201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是广西专享获得扶持的项目作品。作品真实地讲述发生在南宁市明天学校的关于孤儿学生成长、成才的真实故事,其中包括党政各级部门对学校对孤儿的关爱;校长和老师们教育孤儿的艰辛、烦恼与喜悦;爱心企业家对明天学校及孤儿的倾心竭力帮助;靠前友人尔尼到明天学校志愿支教;身患绝症的孤儿得到全社会巨额爱心捐赠和挽救……该报告文学内容客观真实,故事催人泪下,文字可读性强,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热情讴歌党、讴歌伟大的祖国和可敬的人民教师,彰显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孤儿特殊群体的关心和社会各界对孤儿的大爱,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主旋律作品。
哭了笑了 目录
**章“两种儿童”面前的思索与应对
一、写“血书”的小男孩/
二、多棱镜里的风景/
第二章校园三原色(我的六则住校日记)
一、秋季开学**天(2016年9月6日)/
二、一个女老师关于一个孤儿的陈述(2016年7月5日下午)/
三、请为孩子吹走偶入眼中的沙尘,轻轻地(2016年7月6日上午)/
四、“老师,我不做匹诺曹,我要做诚实的孩子”(2016年7月5日上午)/
五、没妈的孩子也是宝(2016年9月15日)/
六、教育是慢的,像牵着蜗牛散步(2017年6月24日对话黄淑娴)/
第三章一校之长
一、孩子,不能少了你(校长与潘宁的故事)/
二、此憾绵绵(校长与双胞胎姐妹的故事)/
三、我说过我来帮你(校长与农梦飞的故事)/
四、校长爸爸,我们爱你(校长与13个大学生的故事)/
五、舐犊情深(覃锋与儿子覃炜夫的故事)/
第四章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守护“太阳”的人(韦翠良的故事)/
二、枝枝叶叶总关情(覃爱芬的故事)/
三、说不尽的“小家与大家”(张秀丽的故事)/
第五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青春是一本快成熟的书(卢雪清的故事)/
二、有一种信仰叫感恩(邓丽霞的故事)/
三、“明天学校给了我两次生命”(罗秀群的自述)/
四、“当一名普通生活老师,真好!”(邓绍创的故事)/
五、静静地,“静静”就长大了(陈静静的故事)/
六、燕子衔泥为筑窝(胡丽妹的故事)/
第六章我知道我要去哪里
一、我见过花落花又开(韦林丽的故事)/
二、我的字典里没有“懈怠”(李一帆的自述)/
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谢秀冬的故事)/
四、唱好这首歌就有书读了(雷肖娇的故事)/
第七章爱,永不言弃
一、姑娘刚过17岁(林玉芝的故事)/
二、生命保卫战,为了一个孩子(吴小霜的故事)/
三、心若诚,石花开(张春秀的故事)/
四、一个弃婴的遭遇(李春华的故事)/
第八章成败之间
一、一部电影与一个孩子(玉宇华的故事)/
二、父子悲喜剧与“他们”(黄天震的故事)/
第九章孤儿艺术团的故事
一、优秀女孩是这样炼成的(刘莲的故事)/
二、从黄土高坡走来的“变脸歌王”(王卫东的故事)/
三、“爱心大使”与他的“明天情缘”(林涌泉的故事)/
第十章两位董事长的“明天”情缘
一、玉虹妈妈,有您真好(邓玉虹的爱心故事)/
二、张明董事长与明天学校的不了情/
三、怎么也不能放弃她(张明与孤儿学生张九秀)/
四、成功只钟情不停步者(张明与冯春桂的故事)/
第十一章大爱,跨越黔冀粤桂
一、“云黑板”来自“格林耐特”(杨皓、刘筑梅与明天学校的故事)/
二、“神鹰”飞降美丽的南方(好人张长生捐赠飞机的故事)/
三、深情的眼睛(瀚德集团与明天学校的故事)/
第十二章跨国之爱
“Hello,尔尼!”(一位英国老人的中国情结)/
第十三章他们心里装着他们
一、热诚·暖心·有爱(唐济武与明天学校的故事)/
二、昨天的梦今日成真(罗世敏的故事)/
*后,*想说的心里话(代后记)/
哭了笑了 节选
**章“两种儿童”面前的思索与应对 “孤儿被纳入到困难儿童和问题儿童的大范畴之中……”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编《中国孤儿基本状况及救助保护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南宁市明天学校几百名孤儿,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多种多样,引人深思,看看《多棱镜里的风景》,可见一斑。 令老师们万般无奈甚至进退维谷的典例,也是有的。作为全书开篇,我们选择了《写“血书”的小男孩》。 **章 “两种儿童”面前的思索与应对 一、写“血书”的小男孩 1.一个符号 如果用白描手法勾勒这个小男孩,三个字足矣,那就是:瘦、小、弱。 南宁市明天学校在2000年创办之初,召进来100多名孤儿。 他是其中之一。而且,几乎所有孤儿共同的特质,他皆有;而他们所不具有的,他亦有。 所以,他就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从某种意义而言,他成了一个特定符号。 他叫韦大年(化名)。 2.“血书”事件 他的瘦、小、弱,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同学们看不起他,嫌弃他,不愿与他共处。尤其是他住的201男生宿舍,8个人共一舍,其他7个同学皆拒他于千里之外,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远。 他几乎没有朋友。 因为他的身上总有一股浓烈的骚臭味,他的床铺被褥鞋袜也充斥着骚臭味。原因是他有漏尿症,说尿就尿!夜里,每晚几泡尿,还没来得及醒来,全都似水库关不住闸门般漏到了床上。每晚皆如此,春夏秋冬皆如此。 久病同窗没好脸。 他因此常常招来许多同学的白眼、冷嘲热讽,甚至辱骂。 久而久之,除了自卑、逆来顺受、多赔笑脸,他也有忍不了和反抗的时候。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总被乡邻讥讽他头上那“亮疤”,也会还以颜色和拳脚。 一回,几个同舍的同学半认真半戏弄地推搡他,威胁着要将他撵出宿舍,甚至,他那一堆远远就能闻到的散发着浓烈尿骚味的床上用品,一股脑儿全被同学扔到了廊道里。这是要清场、要扫地出门、表示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了! 这回他不忍了!他忍不了了!这触及了他*后的底线。老实人三年不发火,一发火抵三年。 他忽然声嘶力竭地大吼。音量不大,但惨烈。困兽犹斗,两只小竹竿般的胳膊如车轮转动般地在几个强壮的同学面前乱抡。 壮汉惧醉汉,神拳怕乱棍。几个惹事者遭到了自卫还击,理亏心怯,且战且退。但还是有人倒霉地挨了拳,鼻破血出。 但韦大年仍不解恨,蘸了挨拳者滴落在地上的鲜血,迅疾地在宿舍墙上写出两个字:“去死!” 过后,我寻思着“去死”这两个字的含义,或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你们都去死”,另一个是“我不想活了,我去死”。 而201宿舍的这起“血书”事件,知之者极少。“武斗”是在双方都处于狂怒和失去理智的非正常状态下展开,故而收场和开幕一样迅捷,就如天上的流星,稍纵即逝。 这个“血书事件”一直深藏于201男生宿舍8个孤儿学生的心里。老师中,知之者仅一二人而已。而我——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从一位老师那里颇费周折将之“挖”了出来,付诸文字,绝非猎奇,更非抢人眼球,而是责任使然,是还原真实的需要使然。 3.三巡 那么,像韦大年这样“招人嫌”的孩子,有人疼、有人理、有人爱吗? 有,有的!有许多老师爱他! 李江北老师,这位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师范专业在明天学校教美术课的老师,原本与孤儿学生的生活无关——他不是孤儿管理处的专职生活老师,但他却觉得这与他有关。他有个很出名的习惯——“三巡”。这是我在采访之后给他总结出来的。每天,他必定三次巡察男生宿舍:早上来校上课之前,一巡;中午饭前或饭后,二巡,因为此时是教学的“盲点”;下午放学离校之前,三巡。 他不单“三巡”,还“陪睡”。 我们听李江北老师自己说: “晚上,我常到201宿舍(男生宿舍,有2个六年级学生和6个一年级学生)轮流陪孤儿学生睡。能和我一起睡,他们甭提有多高兴了!开始我是有些不习惯,时间长了,便觉得没什么。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与这些农民孩子有天然的感情。 “对七八岁的孤儿,我格外用心。他们很小就失去双亲,还不太懂得自理生活。我经常帮几个年纪小的孤儿洗衣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我怕冻坏了孩子的手。夏天,有的孩子睡觉喜欢踢蚊帐,因此常被蚊子叮咬。我查夜,开灯,发现了,就帮他们驱蚊。201这间宿舍共有8个孩子,就韦大年常尿床。我照样陪他睡,一视同仁。我摸清了他的情况:如果在晚上11点30分至12点之间喊醒他,拉着他上厕所,这晚他就不会尿床。喊早了,不行,他清晨仍尿床一次;喊晚了,也不行,因为他已经憋不住,尿出来了。每次我唤醒他,他总是愣坐着,迷迷糊糊,立即就想在床上尿,我赶紧抱起他直奔卫生间……” 这一抱,不能说是“惊天一抱”,但却是“亲情一抱”。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亲生爹娘,才能如此! 4.不容乐观 在明天学校,我接触过韦大年数次。对他,我的脑海里多次冒出一个字:难! 为了照顾这个孩子,老师们承担了许多许多。 对韦大年,我只是“挖”开了一个井口。我决意往下深挖。 关于他的身世,说法不一。 2001年7月26日,骄阳似火,酷暑蒸人。我坐着明天学校那辆没有空调的蒸笼般闷热的老旧“柳微”小面包车,在乡村小路上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到了韦大年的老家——这是当年南宁市郊区所辖富庶乡的一个小山村。此村有“两多”远近闻名:穷人多,光棍多。 韦大年的爷爷已71岁,干瘦,耳背,一个肩高一个肩低,一直咳个不停。 韦爷爷的五个儿女中,四个女儿已外嫁。“独龙崽”(韦大年之父)体弱多病,1992年患糖尿病,一治五年,在大医院进行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来又回家服用草药偏方,花去1.6万元,可谓耗尽家财,还是没能保住性命,于1996年逝世,死时33岁。是年韦大年仅6岁。也就是说,从韦大年1岁开始,父亲就抱上了药罐子,一直与病魔抗争,自顾不暇。在这痛苦的五年里,这位父亲从来没法给予韦大年完整的父爱。 韦爷爷老年丧子,儿媳妇又离家,四个女儿亦一一嫁了人,家中就剩老伴和独孙(韦大年)相伴。 韦大年因家贫、智力有缺陷等原因,一直没上学。直至10岁,才有幸到明天学校就读。 听完韦爷爷说的这些,我有意测测韦大年的智商。 我让他背白居易的《草》。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课本上有的,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和默写。 “离离原上草……”我给他起了个头。 我提示了五六遍,花了十多分钟,他终于背出下面的三句,再往下就没词了。 我又问:“3加5等于多少?” 他数手指,数完了左手的5个手指又数右手3个手指,他答出了:“8。” “6加5呢?”我继续问。 他又数手指。手指不够用,他答不出了,茫然地看着我。 我再次问:“5加3等于多少?” 这是刚问过的问题,只不过我将数字调了个顺序而已。他又伸出了手指…… 爷爷终于气得憋不住了,大骂起孙子来。 韦大年不数了。因为紧张,这时的他已是大汗淋漓。 爷爷很沉重地长叹一口气,悲戚地说:“我和他奶奶都是70多岁的人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韦大年没爹没妈,记性又太差,3加5和5加3都弄不清,往后书肯定是读不下去了,看来是个苦命的人了!……” 我想不至于如此悲观。或许这孩子只是暂时的反应迟钝,或许是一时紧张造成的。过了片刻,我再次用另一种方式“考”他。 “见过你爸吗?” “没见过。” “你爸打过你吗?” “打过……打我的手,好痛!” “期考语文、数学得了多少分?” “语文99分,数学88分。” 陪我采访的王春松老师让韦大年拿出成绩册来给我们看,语文:B,数学:B。 可见,他完全是答非所问,而且稀里糊涂。 我失望了。 这时,与我们同行的广西电视台记者黄汉低声对我说:“看来,韦大年10岁才读书,智力开发太迟,造成逻辑思维混乱,言语表达能力差……” 我仔细打量韦大年,他长得瘦小,肤色蜡黄,黑黝黝的皮肤上长满了痱子。他目光呆滞,但他的手连一分钟都停不下来,不停地挠头、搔身、抓脚。 我当时的**个反应是:韦大年到了明天学校,肯定会成为老师们头疼的“老大难”! 5.**手材料 我不想也觉得没有太多必要展开来写。窥一斑可知全豹。在这里不妨引用以下**手材料,以印证我的看法。 我们来看明天学校保育员管理孤儿的情况记录本,值班保育员张红干2000年12月3日的记录: 今天吃午餐时,其他同学都不愿和韦大年同学一起坐着吃饭,因为他每天晚上都尿尿在床上,身上臭臭的。偶然忘记帮他换裤子,就造成了今天的尴尬。后来很多同学都端着碗跑到饭堂外边去吃。为了让同学们回来,我就叫他先去换条干净的裤子再回来。可是怎么叫,他都不肯再进饭堂。我起初还以为他根本没有自尊心呢!平常集合时他总不排队,在队列前走来走去,我怎么批评,他都不理会。同学取笑他,当面叫他“濑尿王”,他也不理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么看来,他虽有自尊心,但不懂自尊自爱…… 6.倒数** 韦大年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尿床、胃口好、弱智。 2000年时他10岁,是一年级的学生,班主任是刘润娥。在班里,他属大龄生,但学习成绩总排在倒数**。 先后带过12名孤儿学生的以教学见长的刘润娥老师曾与人道:“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对韦大年,我是束手无策!” 那天下午,刘老师有一节课的空闲时间,我邀请她跟我专门谈谈韦大年。这位极富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这样说道:“这个学期(2001年春季学期),我接任韦大年这个班的班主任,发现他是个非常自卑的孩子。每次叫他写作文,他连题目都不看,马上就说:‘我不会写!’他自小没有父母,人长得瘦小,又不讲卫生,因此处处受人歧视、嘲弄和欺侮,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关爱。我想,他的自卑来源于此。据了解,他的爷爷和堂叔因为文化水平低,不讲究教育方式,以打骂为主,以致他常惶惶不安,总感觉到自己很笨,总感觉到别人瞧不起自己,总感觉到自己事事不如人。他既没脾气,也不懂得自尊自爱,几乎从不反抗。他从不刷牙,(我们)监督他,他也只是用牙刷在嘴里随便搅几下做个样子。在课堂上,他不敢读也不敢写。我为了激励他,他每完成一次作业,我就奖励他一些小物品,夸他聪明。但要使他完成作业是相当艰难的,他连*起码的抄写生字都不能独立完成,得由老师或同学手把手教他写。教他读书也十分费心费时,得花费三个晚上,他才勉强把一课书读出来,而且只是机械地读出来而已,他根本认不全字。如读熟了的古诗《草》,你要他指出‘草’字是哪一个,他怎么也找不出来。让他数数,从1数到10,他顶多能数到5,数学老师只能无奈地挠头。同学们也不太愿意帮助他,因为他经常尿床尿裤子,身上有一股尿骚味。他嗜睡,一旦睡熟,即使上课时间到了也很难叫他起床。可他讲礼貌——这或许是他较突出的优点。他模仿能力强,能模仿同学写的字,极像,但并不懂念;他能模仿动物形态,猴或熊啊什么的,惟妙惟肖,能逗得全班哄堂大笑,那个时候他会感到很得意,很有成就感。他常常会拿一只畚箕独自一人在校园里捡垃圾。我在班上表扬过他一次,(他)更加卖力,天天去捡……韦大年胃口较好,吃饭时常有这样的表现:在领回自己的那份饭菜以后,他立刻又拿一只碗去盛其他食物。比如盛粥,他会用勺子慢慢往下面捞,然后又另外舀一两勺汤水或一些菜汁。有时,他会一直盯着老师的菜碗,直至老师分一点菜给他,他这才移开视线,开始慢慢享用。他胃口很好,吃得特别多……” 7.艰难地成长 其实我颇费笔墨地写下这一章,只是想说明“韦大年”们的成长有多么艰难!老师们对他们的教育有多么艰辛! 我曾问李江北老师:“当好明天学校的老师,面对许多个形形色色的‘韦大年’,带好这些孩子的关键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着老师们坚持下去?” “爱!明天学校的老师就是得有更多的爱心。正如覃校长常说的:‘来明天学校不容易,干下去更不容易。缺乏爱心的老师不可能干好。明天学校的老师既比别校老师光荣,也肩负更多责任,更辛苦!’”李江北如是作答,几乎是不假思索。 我想,这个回答应当视作明天学校全体老师的心声。 ……
哭了笑了 作者简介
何培嵩,壮族,1944年6月出生于广东,祖籍广西陆川县。1963年考入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67年毕业,1968年分配到大新县,历任大新中学教师、大新县文化馆创作员、南宁地区文化局创作员兼《灵水》杂志编辑、《广西日报》记者、广西文化厅艺术创作中心戏剧影视部主任。原任广西民革专职副主委、广西人大常委会外事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迄今已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00多万字,其中个人报告文学专著16部。曾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广西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第一届和第三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998年获“首届广西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1996年12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001年12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广西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主席团成员、理事,广西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会长,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