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徐世甫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26cm 页数: 215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1(7.2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133846
  • 条形码:9787567133846 ; 978-7-5671-338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内容简介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 新》围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主题,主要探讨了新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规律、方法等,特别是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以教学实践为依据,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设与措施。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目录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 切实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张远新(1)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念重构研究 徐世甫(12)

与时俱进、因材择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把握的两条基本原则 张光紫 张森年(25)

共享发展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生态问题研究 徐俊峰 楚宏勇(3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刘会强(50)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中的“三重三轻”问题解决路径刍议 王文臣(73)

上海近现代历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探索 杨华(86)

“知—信—行”三位一体的法治理念教育模式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为基础 刘旭光 施健 朱青叶(94)

略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大学生的多维价值渗透 宋德孝(109)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知问题研究——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个案的分析 梁莹(1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及对策 陈晓燕(133)

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 高校工会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张光紫 陈婷(139)

关于互联网和电子科技产品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研报告——基于上海政法学院的调查 陈宝 杨慧文(148)

培养大学生节俭生活方式的意义和路径探索 马小峰(155)

关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王杏娟(165)

当前我国网络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施洁琼 楚宏勇(172)

关于当代学生党员学习“两学一做”精神的调查报告 贾梦真(181)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及路径 郑景仁(187)

浅析当下基层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状况 司孟琦(199)

从理论到实践: 马克思共享思想的当代发展 陈婷(206)

后记(214)


展开全部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节选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 切实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作者简介】张远新(1964—),男,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大学生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的任务与举措。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切实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 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和战略任务(一) 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及其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首先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活跃、*革命、*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其次在于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的价值追求。再次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即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住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袭和挑战,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已经说明,在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任何其他的主义或学说能够解放中国、发展中国。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始终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成果武装人民大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未来社会的重要生力军,要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就必须让他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认同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唯其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二)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由大学生对党、国家乃至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决定的 胡锦涛曾指出: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党中央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1).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人。他们是青年一代中的精英,是国家、民族建设与发展的储备力量,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大学生中深入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教学,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对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和“基础工程”。 (三) 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也是由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决定的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异常复杂。从国际看,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激烈变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来没有放松,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从国内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政治思想、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思想日趋活跃开放、复杂多样,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思想多元化,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干着反马克思主义的勾当,其目的就是要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对于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坚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刘延东曾在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职责进行了准确定位。她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在这五个重要职责中,“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职责,集中体现了我国意识形态的灵魂和主旨,完成好这一职责对于顺利完成其他职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求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使大学生能够很好地认同、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并自觉地运用其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具有特殊的责任和优势。 本科阶段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都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共同承载着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任务。 具体地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原理基础,为大学生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打牢经典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流”,“源”是“流”的基础和前提,“流”是“源”的创新和发展,无“源”则无“流”,“流”来自“源”,要讲清“流”必须先讲清“源”。事实上,也只有讲清“本”与“源”,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究竟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才能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色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能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打牢经典理论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历史基础,为大学生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打牢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中包括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得出的结论之一,“史”是“论”的基础和前提,“论”是“史”的结论和概括,无“史”则无“论”,“论”来自“史”,要讲清“论”必须先讲清“史”。事实上,也只有讲清“史”,才能说明我国、我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和客观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必然性与客观性,进而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能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而且能让他们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打牢历史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功能基础,直接为大学生综合性地应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服务。该课程具有两大特点: 其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能综合地运用其他三门课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创造性地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和阐释;其二,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在培育和养成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在传授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实践和行为,更重视“规范”向实践的转化本刊记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 访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召集人)罗国杰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够紧密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和功能在培养人方面落到实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直接承担着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大任务。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中国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的跨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也是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与重点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承载着这一重要使命。这门课程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作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全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了近代以来我国面临的两大历史性任务,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大力进行理论创新,使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进而不断推进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这门课程能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进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徐世甫,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持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