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作者:李林荣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5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1(4.5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37577
  • 条形码:9787511537577 ; 978-7-5115-3757-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内容简介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人民日报学术文库》系“全国当代文学研究首届青年论坛”论文集。收入《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人民日报学术文库》的27篇文章,多数已在论坛做过较充分的发言和讨论,编选成册时按照选题、运思的学理取向分别归入“全局纵横观”“个案深纹路”“解析新维度”三个主题。其中,既有对当代文学领域师承有自的话题进行“重写文学史”的不断努力,也有对当代文坛新人新作新现象近距离把握的热切观察,显示出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气象、新风貌。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前言

 “首届全国当代文学研究青年论坛”结束之后,李林荣说要编选一部论文集。我知道这是好事,但多少有些怀疑。因为论坛上的发言要整理成文章,有一个过程。大家都是忙人,能不能把文章都整理出来,*终形成一部论集,还真不好说。因而,当4月底看到李林荣真的发来“首届青年论坛”论文选的电子版时,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原有的疑惑不只变成了欣喜,甚至完全就是惊喜。
  这里首先说一下这次“青年论坛”的缘起。
  大概是在2010年于海南海口举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时,因为参会的专家学者接近500人,大会发言只能安排20-30人,分了5个小组也平均每组60-70人,也不能确保人人都能发上言。也是在这届年会上,与会的青年学者开始增多,无论大会小会他们都很难有机会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临机决定,增加一个以青年学者为主的晚场,让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以此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也给年会增添一些青春的色彩。孰料,晚间的“青年论坛”举办得异常成功,远远超出原来的预想。围绕着当下文坛的前沿话题,青年学者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而且带着年轻学者特有的活力与锐气,有时不同的看法还会发生碰撞和引起争论,使得气氛格外活跃而热烈。一些并不年轻的专家学者也来观会和听会,时不时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结果,临时加场的“青年论坛”,反倒成为年会上的一个亮点。有了这次意外的收获,我们在2012年的徐州年会、2014年的武汉年会、2016年的西安年会上,都坚持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举办“青年论坛”。由此,“青年论坛”成为年会中的保留节目,效果不仅越来越好,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大。
  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和背景,研究会在商议2017年的工作计划时,就有了一个在更大范围里举办“青年论坛”的想法。此想法在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会上提出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这个计划的具体实施,便是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青年论坛”,广邀全国各个领域的青年文学学者前来参加。结果,在各主办方的积极努力之下,参会的青年学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都有备而来,使得为期两天的论坛,发言踊跃,讨论活跃,气氛热烈,收获颇丰。
  我参会听会之后,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多,*为突出的印象是两个方面。
  一是与会的青年专家学者来自不同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中,有来自研究机构和全国高校的青年文学研究者,又有一些在文学写作中颇有成就的青年作家、网络小说作家,还有一些重要文学网站和网络文学公司的经营者、领导者。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现状,研讨问题,实际上构成不同板块文学从业者的相互对话与深度交流。这种文学研讨,会使与会者打开自己原有的视野,看到更多的风景,吸纳更多的信息,从而使自己置于一种比较宏观的格局之中,获得一种整体感与全局观。
  二是由发言的情况看,与会者都有充分的准备.而且关注点与兴趣点也相当广泛。从研究对象看,小说、诗歌、散文、网络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以及整体的文学态势与走向等,都有一定的涉猎;从研究的时段看,从当下的文学现状到四十年的文学发展,从新时期的文学起源到20世纪的文学经验,都有一定的研探。有些话题看似并不新鲜,但却带着青年学者特有的锐意与个性,有着与习见的看法不尽相同的新的观察与新的发现。如黄平、李振关于新时期文学起源的思想资源的寻索,杨晓帆关于高晓声的出国经历影响其创作更变的思考,金理关于近年小说创作中“失败青年”故事的探讨等等,都在个人的文学研思中溢渗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目录

序言 雏凤清于老凤声
**辑 全局纵横观
新时期文学起源阶段的虚无
四十年来思想资源的文学传播
论20世纪女性写作叙述声音的艰难建构
中日当代文学作品关于记忆的艺术表达探究
新诗的音乐性及形式创造
西方十四行诗传统对中国新诗创作的影响
小说中国·历史想象·文学谱系
“华语语系”作为一种方法
当代汉语文学的语言、民族和国家认同

第二辑 个案深纹路
老舍后期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重复与哀怨
夭折的《预言》修订版及其背后的文事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重写、改写
黎汝清的“命运启示录”
归来者的位置:“高晓声访美”与《陈奂生出国》
杨康之死
当代银幕女侠“她”者形象的叙事悖论
“红色经典”的时代变奏与传播策略探析
陶正是谁?

第三辑 解析新维度
撕开时代的沉默
失败青年故事的限制与可能
小城故事变奏曲
建构与变异:蒋峰小说叙事风格探微
残酷青春另类成长
中国当代散文经典化的尝试
当代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性和现代性
从中年危机看网络文学
关于网络文学作品抄袭界定的几点困惑

后记
本书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节选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在讨论“四十年来中国文学的思想资源”时,我的专注点主要在于思想资源在社会中的传播与接受问题。
  我自己于此的研究要上溯到清末民初。清末有一位人物不是特别有名,但是相当重要,他叫梁济,是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就是一个所谓的小知识分子,他在思想层面上,几乎可以说是梁启超的追随者。民元之后,梁启超人京,他曾两次求见梁启超,都没能见到。直到梁济1918年自杀以后,梁启超才发表文章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他都不知道。
  梁济在清末跟他的亲友彭翼仲、杭辛斋等人一道发起了北方的启蒙运动,这场启蒙运动长期不在思想史研究范围之内,因为它的发起人并不是思想家,它的接受方主要也是底层,跟南方由思想家发起、主要接受方是学生和商人的启蒙运动架构不太一样。再后来,民国建立,大量的南方新式知识分子入京,就把北京启蒙运动的架构覆盖了,之后的民初报业兴盛期,后袁世凯时期的《甲寅》《新青年》直至新文化运动,都是南方启蒙运动架构的延续。
  但真正衡量起来,以能否将启蒙内容传达到社会的中下层为标尺,清末北方的启蒙效果超越了南方。蔡元培、林白水他们在上海办《警钟日报》,曾经派人到北京调查,惊异地发现北京“担夫走卒居然有坐阶石读报者”,上海启蒙知识分子对北京同行的底层启蒙效果也是很羡叹的。①
  从1976年开始的“新时期”,在晚清以来的思想史脉络中,是一场再启蒙运动。从1976年到现在,大约40年,中国文学的思想资源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时段,一个时段是前20年,也就是从1976年到1997年;另一个时段是后20年,从1997年到时2017年。
  两个时段的区别当然很多,但观其大略,前20年的文学,基本上是一个“柱状结构”,所谓柱状结构,就是所有参与文学事业的人,基本上还是在一个相对明晰化的体制当中,生产和消费着我们的文学产品。甚至很多不是文学界的人士,也经常参与到这个柱状结构当中来。
  我们如果回顾清末会发现,像梁启超这样的思想家,他们会自己操刀来写小说,向大众传播自己的观念①;到了“新时期20年”,写小说的思想家比较少,但还是很多思想界的人会对文学问题发言,因为文学问题当时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文学本身承载着传播思想的功能。文学可以成为突破禁区的试验品,也可以成为启蒙大众的宣言书。思想界与民众拥有的共同目标,比如解放思想,比如打破“大锅饭”,比如伦理变革,文学都在中间起到了连接与聚焦的作用。那是一个全民文学阅读时代,也是一个单中心时代。
  到了后20年,文学的社会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一方面文学出现了“双中心”,以作家协会主持文学生产与评价,以杂志发表、评奖、权威出版为动力的文学体制仍然在发挥作用,但与此同时,商业,或者说资本,对文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围绕作协和商业两个中心形成了两种文学体制,两种文学体制之间有交流,但基本处于并置的状态。
  ……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作者简介

  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北京老舍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北京作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著有《嬗变的文体:社会历史景深中的中国现当代散文》《经典的祛魅:鲁迅文学世界及其历史情境新探》《疆域与维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跨世纪转型》《犁与剑:鲁迅文体与思想再认识》等,发表学术论文及各类文艺评论20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