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作者:教研室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53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7.4(5.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26436
  • 条形码:9787569026436 ; 978-7-5690-264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内容简介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为收录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的教师和研究生论文的文集,此为第三辑。本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深入阐述党的方针和政策,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目录

经济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定位再思考
浅析成都市创意型经济的发展——以十九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背景
关于脱贫攻坚问题的研究
浅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
共享经济视野下的信任危机——以共享单车运营为例
浅析我同城镇化建设巾的农村困境及应对策略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脱贫攻坚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

政治篇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腐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新时代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新理念和新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新”意浅谈
强国强军,我们责无旁贷——在新时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浪潮中砥砺前行
新时代中国的网络强国建设——基于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研究
基于历史视角分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从台湾地区政论节目对十九大的报道看新阶段下的两岸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川西林业政策的转型及影响

文化篇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鱼凫村为例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关于新时期我国文化自信思考
论媒介变革环境下的文化创新
剖析国产主旋律影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战狼2》为例
对文化自信的初步探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路径
向世界讲述中国:以“5W模式”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在文学翻译中彰显文化自信——以《道德经》翻译为例
文化传播正能量携手展望新时代

社会篇
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思考
关于全面禁止以药养医的研究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以《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SWOT分析为主线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路径
互联网现金贷的风险及其防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我国健康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党建篇
辩证否定观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新时代下提升青年党员党性修养的路径探讨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其他篇
从“四个自信”看“一带一路”对外交流活动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蕴含的哲学原理及其时代价值
共享发展视域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探析
着墨生态文明擘画美丽家园
新时代中国基层军医的职业困境和发展前景
论西方唱衰中国经济失灵
展开全部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节选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1.重视农业,是固本安民之要  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从来都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定位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农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化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和统购统销政策,满足了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对粮食的需要,又通过剪刀差攫取了大量的农产品剩余,获得了工业化发展的资金和要素需求。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物质产品还十分短缺,经济基础尚且十分薄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选择从农村人手,首先进行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有效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如果没有农村体制改革所提供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要素支撑,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现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只有农业基础稳固,才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才有充足的后劲决胜小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新常态”这个提法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既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农业发展也不例外地进入了新常态,并且已经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而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对策,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在这两个对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使创新动力更强,农业现代化程度更高,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加快。为打造绿色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助力,使农业强起来,与城市站在平等地位,共同发展、决胜小康。  2.心系农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仍然有四千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这四千万农民的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农民增收为“三农”政策的目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全体国民的小康。农民和农村是全面小康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补齐这块短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时刻心系农民的体现,是使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与以往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意在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物质富足,也强调让农民成为一种自豪的职业,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教育程度,使农民在精神上也富裕起来,要使农民也朝着“全面发展而自由的人”这一目标前进。  3.关注农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选  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日益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乡村却日渐凋零,乡村环境污染、产业发展不合理、生态脆弱、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常住人口是“三六九部队”,由此造成农村的深度贫困。要建设美丽中国,先要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民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五位一体”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

热点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辑 作者简介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承担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推进这主题教学改革,近年来形成了多项重要成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