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河北省地方戏曲传承与振兴研究
¥22.1¥45.0西交民巷:剧本
¥30.0¥50.0新书--开时似雪谢时似雪:两宋卷(大美中国系列)
¥31.5¥42.0新书--大美中国系列--姹紫嫣红开遍:元明卷
¥31.2¥52.0中国古代文学-(下)-(第三版)
¥13.7¥42.7
心之启航:灵之归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259120
- 条形码:9787501259120 ; 978-7-5012-591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心之启航:灵之归宿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学与影视比较大观丛书”的第七本,也是*后一本,选取了离散及流浪主题的文学作品与它们的电影改编版本进行对比研究。这些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各个时代人们所面对的迷茫与困惑,以及他们如何在当时的自然与社会背景下思考和调适自我,*终确认自我,实现身份认同。本书所涉及的七部文学作品按年代排序分别是《本杰明?巴顿奇事》《走出非洲》《沃特?米提的秘密生活》《在路上》《荒野生存》《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走出荒野》。
心之启航:灵之归宿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学与影视比较大观丛书”第七本。选取离散及流浪主题的作品,将其文本与影视剧改编版本进行对比研究。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主人公在各种之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由迷茫困惑,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到很终在现实中找到自我,并与生活及自然和谐相处的心路历程。本书选取七部离散文学作品及由其改编的电影进行分析,分别是《荒野求生》《沃特·米提的秘密生活》《印度之行》《返老还童》《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派的奇幻旅行》。
心之启航:灵之归宿 目录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刘建华 黄春燕 张雪丹
【深度解读】之一:半个离散的灵魂
——从《本杰明?巴顿奇事》
看菲茨杰拉德的身份认同危机
本文讨论了菲茨杰拉德在创作《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小说时的动机和他在情节铺排、人物建构方面的逻辑;同时,也透过这部作品和他的其他作品,讨论了菲茨杰拉德在身份认同方面曾经遭遇的各种离散陷阱,其中包括他对金钱和地位的痴迷、曾经经历的迷惘年代和幻灭情结这样的悲剧审美。
【深度解读】之二:电影《返老还童》
——逆行人生蕴藏的箴言
拥有逆行人生的本杰明,其人生体验远异于常人,但正是这种独特的体验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人生的真相。整个电影就是一部箴言大全,借助本杰明在逆行之旅中所遭遇的一切,把人生的智慧展示在观众面前。这些关于爱、命运以及生活的箴言句句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深度解读】之三:假如生命可以逆行
——《本杰明?巴顿奇事》从小说到电影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于2008年被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搬上银幕。改编电影在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改动、在视觉效果和化妆方面也十分成功,并用特有的镜头语言为原著小说增加了丰富的内涵。
2.《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穆育枫
【深度解读】之一:超验主义视角下的《走出非洲》
初到非洲的卡伦,还略有一些虚荣和脆弱,然而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她。渐渐地,她开始了解这片土地与这里的人们,开始爱上这里的草原、山峦、河流、落日、云霞、羚羊、狮子、雄鹰……《走出非洲》整本书语言云淡风轻,然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作者对非洲大陆浓烈而深沉的挚爱。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非洲的自然环境改变了她的自我,使她成为自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共存。
【深度解读】之二:一个女性的异域成长史诗
——评析电影《走出非洲》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与悲欢离合之后,卡伦领悟到了更多的人生真谛——人生在世,到底有什么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独自一人地来,也独自一人地走,能永远陪伴我们的,不是农场,不是房子,不是金钱,不是名利。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是每一刻的感受与体验,欣赏过的每一片景色、读过的每一段文字、聆听过的每一段音乐、度过的每一段美好时光……如果能学会放下对拥有的执念,不计名利得失,淡定平和地看待自我与世界,人生就会就此释然。
【深度解读】之三:《走出非洲》中的那些庄园过客
在非洲生活的18年中,卡伦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先后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农场,失去了爱人……而在她*后不得不变卖庄园与家当,只身离开非洲的时候,她终于领悟到那句话的深意——“We are just passing by”(我们都只是过客)。她由此完成了历经苦难之后的超越,她认识到孤独是生命的本质,但是她并没有消沉沮丧,而是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磨难,以更加平和超脱的姿态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与哀愁。
3.《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李 华
【深度解读】之一:用心倾听生活的旅程
——赏析电影《白日梦想家》中的三首歌曲
电影《白日梦想家》讲述了《生活》杂志的员工沃尔特为了完成工作而展开的一场奇妙冒险旅程。剧中的歌曲时尚动听,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本文特意选取其中的三首歌曲加以分析,从而突出歌曲在故事情节中的独特作用。
【深度解读】之二:从沃尔特的“白日梦”说起
电影《白日梦想家》里的主人公沃尔特喜欢做各种“白日梦”,在超现实的幻想中寄托自己对工作与爱情的深沉情感。本文从沃尔特与爱情和工作有关的超现实“白日梦”入手,分析沃尔特的自我发现之旅,展现他热爱生活、敬业爱岗的精神。
【深度解读】之三:泛谈《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小说
原著与改编电影的差异
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在他*著名的讽刺短篇小说《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中,用简练新奇的手法刻画了大都市小人物的种种幻想。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作品(又译《白日梦想家》)只借用了原主人公的名字和喜做“白日梦”的特质,几乎没有其他相同之处。本文对原著文本与电影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向这部创意独特的作品致敬。
4.《在路上》On the Road
李瑞青
【深度解读】之一:《在路上》的生存美学解读
生存美学是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思想精华,他认为创造和叛逆是生存美学的基本实践,关怀自身是生存美学的核心,我们应在语言游戏中审美地生存。本文从福柯生存美学的这三个主要论点出发分析解读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以达到对这部垮掉一代的信仰宣言的深刻理解。
【深度解读】之二:《在路上》小说与电影人物塑造对比
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在路上》基本保持了原著的思想内涵和故事框架,但明显加强了父亲的角色、改变了萨尔和迪安关系的发展走向,并且使卡洛这个人物立体鲜明,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与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差异。
【深度解读】之三:电影《在路上》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指两个或几个不同文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与呼应,可以互为参照。本文从这一概念出发,分析电影《在路上》与原著、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及作者生平的互文关系。
5.《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李 华
【深度解读】之一:回放的生命
——谈电影《荒野生存》中的插叙手法
电影《荒野生存》采用荧屏插叙的手法将主人公克里斯短暂而非同寻常的一生串联起来,向观众展现了人物和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三种插叙方式——克里斯的明信片文字、克里斯妹妹卡琳的旁白、克里斯的独白。这些插叙回放着克里斯的生命,短暂却美好,令人惋惜却也令人羡慕。
【深度解读】之二:荒野的呼唤
——从陪伴克里斯的作家及作品谈起
《荒野生存》这部影片取材于美国作家乔恩?克拉考尔的纪实名篇《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是依据真人真事写成。主人公克里斯远足荒野、漂泊流浪的精神成为这部作品的亮点。除了社会和家庭的原因,陪伴克里斯流浪的文学作品更是他响应荒野的呼唤、前往阿拉斯加冒险的主要精神动力。本文从他随身携带的几部作家作品分析克里斯荒野漂泊的心路历程。
【深度解读】之三:对比分析《荒野生存》文本
和电影中章节设计的异同
电影《荒野生存》通过声音光影的技术真实还原了克里斯漂泊流浪的成长轨迹。与只展现人物和故事经过的电影作品不同,传记《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作者乔恩?克拉考尔给予了克里斯更加细致的评价和分析,表现了作者对克里斯殒命荒野的理解之情。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文本和电影章节设计的异同,帮助读者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充分领略传记作品的精华。
6.《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张 娜
【深度解读】之一:《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象征符号的解析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作品,到处充满了隐喻性的表达,其中几个主要象征符号的运用对作品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少年Pi的昵称、老虎和漂流历程这三个象征符号进行解析,深入分析了这几个叙事要素在作品中的含义,认为少年Pi的昵称代表着无理性、没有结束,老虎代表着人的原始本能和野性的冲动,而漂流历程则代表着人类的人性与兽性较量博弈的心路历程。
【深度解读】之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隐喻意义
影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作品,处处存在着隐喻的影子,而老虎是其中*为核心的隐喻元素。对老虎隐喻意义的理解不同,影片的主题表达就会因之而不同。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影片,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老虎的隐喻意义进行了三重解读,即老虎代表信仰,老虎代表人的动物本性,老虎代表人类的邪恶。对这一隐喻元素的多重解读,能够增强读者对影片表达意图的把握及对影片艺术魅力的欣赏。
【深度解读】之三:析《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从文学到
电影改编的得与失
从文学到影像,是由一种艺术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加工再创造,它是在一定程度忠实于文学原著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改编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成适合光影和声画效果的视听盛宴。导演李安以他的睿智、才识及敬业精神,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部*不可能改编成电影的文学作品以直击心灵的震撼呈现在观众眼前。即便如此,影像艺术的局限性仍是它永远无法取代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本文将参照《少年Pi的奇幻漂流》文学作品和导演李安的影像改编,对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从文学到电影改编的得到之处、从文学到电影改编的缺失之憾逐一进行分析,以挖掘这两种艺术形式各自独特的艺术之美。
7.《走出荒野》
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
刘建华
【深度解读】之一:荒野之信仰
——评《走出荒野》中的奥德修斯之旅
荒野在美国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现在文学上的荒野情结和荒野审美。在谢莉尔?斯特雷德的笔下,荒野呈现出非常丰富的意象:它既是女主人公人生旅程的起点,也是她人生低谷时心灵状态的隐喻,更是让她放弃一切凡俗杂事毅然回归的怀抱。*终,荒野帮助她走出了心灵的阴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深度解读】之二:电影《涉足荒野》叙述和风格特点浅析
《涉足荒野》在叙述和风格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无论是半循环叙述模式的运用,还是大量的蒙太奇、音效和不安全空间等风格要素,都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荒野独行时不断徘徊的心理状态,既烘托了影片气氛,又深化了叙事层次,同时也升华了电影关于爱、救赎与成长的主题,使得影片显现出了完整的艺术性和强烈的个人风格。
【深度解读】之三:评影片《涉足荒野》对原著主题和角色的改编
在电影《涉足荒野》中,由于时长和艺术表现手段所限,弱化了原著中对于荒野主题的描写,相应地强化了母爱、亲情这一主线。与此同时,与荒野体验有关的角色如继父艾迪和旅伴道格等都被删除,而与亲情主线有关的角色则得到了加强
心之启航:灵之归宿 作者简介
刘建华,1978年生,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曾于2009年赴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访学半年。曾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若干。
李华,1971年生,籍贯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已在《外语界》《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其中在《电影文学》《长城》《山花》《时代文学》《芒种》等发表文学和电影评论8篇,合作译著2本,独立译著1本,参编教材1部。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28.3¥39.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5¥24.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艾青诗选集(全本)
¥9.6¥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诗歌卷(八品)
¥18.2¥52 -
守夜人-余光中诗歌自选集-中英对照
¥15.3¥35 -
空白
¥14.2¥38 -
我们爱过又忘记(八品)
¥19.7¥58 -
天真的歌
¥1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