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伊豆的舞女
¥32.5¥56.0古代文化常识
¥16.8¥48.0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2022
¥28.8¥59.9我偏爱读诗的荒谬:现代诗的三十堂课
¥44.8¥59.0全频带阻塞干扰
¥14.4¥30.0
人间有味:图文珍藏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821435
- 条形码:9787516821435 ; 978-7-5168-214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间有味:图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设计精美、具有收藏价值版的汪曾祺散文选,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16幅精美插图为汪曾祺的书法、绘画作品,字、画、文相得益彰;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生活家。写字、画画、买菜、做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情,他都有一番“讲究”,生活中常见的一茶一饭,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有味; 汪曾祺先生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擅长粗菜细做,让食物变得有滋有味,使我们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的精致; 读他的文章,让我们会觉得:活着多好呀! 他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汪曾祺先生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常识,希望人们不只是在食物的造型上创新,更要在食物的味道上用心,而对于文化的汲取与传承,更是如此。
人间有味:图文珍藏版 内容简介
《人间有味》是一本有关吃食与文化的散文集。内容涵盖五味、鱼我所欲也、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辑。 无论是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还是栗子、豆腐、韭菜花,在汪曾祺先生的描述下,都变成了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这也是汪曾祺先生崇尚恬淡自然精神境界的写照。 本书文字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食物和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感受到:至味在人间。
人间有味:图文珍藏版 目录
自报家门
辑一?五味
五?味
葵·薤
故乡的野菜
马铃薯
萝?卜
菌小谱
韭菜花
豆?腐
豆汁儿
干?丝
食豆饮水斋闲笔
蚕?豆
家常酒菜
辑二?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鳜?鱼
肉食者不鄙
手把肉
贴秋膘
面?茶
寻常茶话
泡茶馆
烟?赋
辑三?吃食和文学
吃食和文学
《旅食与文化》题记
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
作家谈吃**集——《知味集》后记
王磐的《野菜谱》
宋朝人的吃喝
辑四?四方食事
四方食事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元宵
草巷口
昆明的吃食
昆明的果品
昆明菜
采?薇
栗?子
唐巴拉牧场
大等喊
沽源
泰山拾零
福州
长城漫忆
人间有味:图文珍藏版 节选
五?味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作“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人爱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两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初春吃苣荬菜。苣荬菜分甜荬、苦荬,苦荬相当苦。 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不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择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剧团有一干部,是写字幕的,有时也管杂务。此人是个吃辣的专家。他每天中午饭不吃菜,吃辣椒下饭。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的,各种辣椒,他都千方百计地弄来吃,剧团到上海演出,他帮助搞伙食,这下好,不会缺辣椒吃。原以为上海辣椒不好买,他下车第二天就找到一家专卖各种辣椒的铺子。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亦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我吃过*辣的辣椒是在越南。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橘黄色的。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云南佤族有一种辣椒,叫“涮涮辣”,与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四川不能说是*能吃辣的省份,川菜的特点是辣且麻——搁很多花椒。四川的小面馆的墙壁上黑漆大书三个字:麻辣烫。麻婆豆腐、干煸牛肉丝、棒棒鸡,不放花椒不行。花椒得是川椒,捣碎,菜做好了,*后再放。 周作人说他的家乡整年吃咸极了的咸菜和咸极了的咸鱼。浙东人确实吃得很咸。有个同学,是台州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掰开包子就往里倒酱油。口味的咸淡和地域是有关系的。北京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大体不错。河北、东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但这与个人的性格习惯也有关。湖北菜并不咸,但闻一多先生却嫌云南蒙自的菜太淡。 中国人过去对吃盐很讲究,如桃花盐、水晶盐,“吴盐胜雪”,现在则全国都吃再制精盐。只有四川人腌咸菜还坚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国家的人爱吃臭。 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卖油炸臭豆腐干。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我们一个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嘱咐他带一点臭豆腐干回来。他千方百计,居然办到了。带到火车上,引起一车厢的人强烈抗议。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进臭坛子里——我们那里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物中*特殊的是臭苋菜秆。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作“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北京人说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过去是小贩沿街叫卖的:“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现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装,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块,得很长时间才能吃完,而且卖得很贵,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这种包装能改进,一器装五块足矣。 我在美国吃过*臭的“起司”(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
人间有味:图文珍藏版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人间草木》《岁朝清供》等。 他在散文、小说、戏剧创作上颇有成就,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