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作者:郁达夫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4(6.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108759
  • 条形码:9787201108759 ; 978-7-201-1087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本书特色

★自传部分让你更加全面地了解郁达夫的个人经历 ★笔调清新,好似吹来一股春风,吹醒无数人沉睡的心 ★夏衍、刘海粟、郭沫若、沈从文等大家曾给予郁达夫很高的评价 ★收录郁达夫《沉沦》《迟桂花》《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名作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内容简介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不畏惧》收录了郁达夫的经典小说、散文、杂谈及自传。郁达夫的著作,无论是对于爱情、对于国家、还是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字里行间,无不率真地表达着自己一生的思想艺术全貌,坦诚地展露自己全部的内心独白。读郁达夫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个赤城无畏而又特立独行的文人在畅谈人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目录

第壹章 只缘心动说风幡
沉沦
茑萝行
春风沉醉的晚上
微雪的早晨
迟桂花

第贰章 一种风怀忘不得
归航
北国的微音
零余者
故都的秋
苏州烟雨记

第叁章 笑我浮生真若梦
悲剧的出生――自传之一
我的梦我的青春――自传之二
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
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
远一程,再远一程――自传之五
孤独者――自传之六
大风圈外――自传之七

展开全部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节选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一      在沪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初我住在静安寺路南的一间同鸟笼似的永也没有太阳晒着的自由的监房里。这些自由的监房的住民,除了几个同强盗、小窃一样的凶恶裁缝之外,都是些可怜的无名文士,我当时所以送了那地方一个Yellow Grub Street①的称号。在这Grub Street里住了一个月,房租忽涨了价,我就不得不拖了几本破书,搬上跑马厅附近一家相识的栈房里去。后来在这栈房里又受了种种逼迫,不得不搬了,我便在外白渡桥北岸的邓脱路中间,日新里对面的贫民窟里,寻了一间小小的房间,迁移了过去。      邓脱路的这几排房子,从地上量到屋顶,只有一丈几尺高。我住的楼上的那间房间,更是矮小得不堪。若站在楼板上伸一伸懒腰,两只手就要把灰黑的屋顶穿通的。从前面的弄里踱进了那房子的门,便是房主的住房。在破布、洋铁罐、玻璃瓶、旧铁器堆满的中间,侧着身子走进两步,就有一张中间有几根横档跌落的梯子靠墙摆在那里。用了这张梯子往上面的黑黝黝的一个二尺宽的洞里一接,即能走上楼去。黑沉沉的这层楼上,本来只有猫额那样大,房主人却把它隔成了两间小房,外面一间是一个N烟公司的女工住在那里。我所租的是梯子口头的那间小房,因为外间的住者要从我的房里出入,所以我的每月的房租要比外间的便宜几角小洋。      我的房主,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弯腰老人。他的脸上的青黄色里,映射着一层暗黑的油光。两只眼睛是一只大一只小,颧骨很高,额上颊上的几条皱纹里满砌着煤灰,好像每天早晨洗也洗不掉的样子。他每日于八九点钟的时候起来,咳嗽一阵,便挑了一双竹篮出去,到午后的三四点钟总仍旧是挑了一双空篮回来的,也有挑了满担回来的时候,他的竹篮里便是那些破布、破铁器、玻璃瓶之类。像这样的晚上,他必要去买些酒来喝喝,一个人坐在床沿上瞎骂出许多不可捉摸的话来。      我与隔壁的同寓者的**次相遇,是在搬来的那天午后。春天的急景已经快晚了的五点钟的时候,我点了一支蜡烛,在那里安放几本刚从栈房里搬过来的破书。先把它们叠成了两方堆,一堆小些,一堆大些,然后把两个二尺长的装画的画架覆在大一点的那堆书上。因为我的器具都卖完了,这一堆书和画架白天要当写字台,晚上可当床睡觉的。摆好了画架的板,我就朝着这张由书叠成的桌子,坐在小一点的那堆书上吸烟,我的背自然朝着梯子的接口的。我一边吸烟,一边在那里呆看放在桌上的蜡烛火,忽而听见梯子口上起了响动。回头一看,我只见了一个自家的扩大的投射影子,此外什么也辨不出来,但我的听觉分明告诉我说:“有人上来了。”我向暗中凝视了几秒钟,一个圆形灰白的面貌,半截纤细的女人的身体,方才映在我的眼帘上来。一见了她的容貌,我就知道她是我的隔壁的同居者了。因为我来找房子的时候,那房主的老人便告诉我说,这屋里除了他一个人外,楼上只住着一个女工。我一则喜欢房价的便宜,二则喜欢这屋里没有别的女人、小孩,所以立刻就租定了的。等她走上了梯子,我才站起来对她点了点头说:      “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以后要请你照应。”      她听了我这话,也并不回答,放了一双漆黑的大眼,对我深深地看了一眼,就走上她的门口去开了锁,进房去了。我与她不过这样地见了一面,不晓得是什么原因,我只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她的高高的鼻梁,灰白长圆的面貌,清瘦不高的身体,好像都是表明她是可怜的特征。但是当时正为了生活问题在那里操心的我,也无暇去怜惜这还未曾失业的工女;过了几分钟,我又动也不动地坐在那一小堆书上看蜡烛光了。      在这贫民窟里过了一个多礼拜,她每天早晨七点钟去上工和午后六点多钟下工回来,总只见我呆呆地对着蜡烛或油灯坐在那堆书上。大约她的好奇心被我那痴不痴、呆不呆的态度挑动了吧,有一天她下了工走上楼去的时候,我依旧和**天一样地站起来让她过去。她走到了我的身边忽而停住了脚,看了我一眼,吞吞吐吐好像怕什么似的问我说:      “你天天在这里看的是什么书?”      (她操的是柔和的苏州音,听了这一种声音以后的感觉,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所以我只能把她的言语译成普通的白话。)      我听了她的话,反而脸上涨红了。因为我天天呆坐在那里,面前虽则有几本外国书摊着,其实我的脑筋昏乱得很,就是一行一句也看不进去。有时候我只用了想象在书的上一行与下一行中间的空白里,填些奇异的模型进去。有时候我只把书里边的插画翻开来看看,就了那些插画演绎些不近人情的幻想出来。我那时候的身体因为失眠与营养不良的结果,实际上已经成了病的状态了。况且又因为我的唯一的财产的一件棉袍子已经破得不堪,白天不能走出外面去散步和房里全没有光线进来,不论白天晚上,都要点着油灯或蜡烛的缘故,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脚力,也局部地非常萎缩了。在这样状态下的我,听了她这一问,如何能够不红起脸来呢?所以我只是含含糊糊地回答说:      “我并不在看书,不过什么也不做呆坐在这里,样子一定不好看,所以把这几本书摊放着的。”      她听了这话,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作了一种不了解的形容,依旧走到她的房里去了。      那几天里,若说我完全什么事情也不去找,什么事情也不曾干,却是假的。有时候,我的脑筋稍微清新一点下来,也曾译过几首英法的小诗,和几篇不满四千字的德国的短篇小说,于晚上大家睡熟的时候,不声不响地出去投邮,寄投给各新开的书局。因为当时我的各方面就职的希望,早已经完全断绝了,只有这一方面,还能靠了我的枯燥的脑筋,想想法子看。万一中了他们编辑先生的意,把我译的东西登了出来,也不难得着几块钱的酬报。所以我自迁移到邓脱路以后,当她**次同我讲话的时候,这样的译稿已经发出了三四次了。      二      在乱昏昏的上海租界里住着,四季的变迁和日子的过去是不容易觉得的。我搬到了邓脱路的贫民窟之后,只觉得身上穿的那件破棉袍子一天一天地重了起来,热了起来,所以我心里想:“大约春光也已经老透了吧!”      但是囊中很羞涩的我,也不能上什么地方去旅行一次,日夜只是在那暗室的灯光下呆坐。有一天大约是午后了,我也是这样地坐在那里,隔壁的同住者忽而手里拿了两包用纸包好的物件走了上来,我站起来让她走的时候,她把手里的纸包放了一包在我的书桌上说:      “这一包是葡萄浆的面包,请你收藏着,明天好吃的。另外我还有一包香蕉,请你到我房里来一道吃吧。”      我替她拿住了纸包,她就开了门邀我进她的房里去。共住了这十几天,她好像已经信用我是一个忠厚的人的样子。我见她初见我的时候脸上流露出来的那一种疑惧的形容完全没有了。我进了她的房里,才知道天还未暗,因为她的房里有一扇朝南的窗,太阳返射的光线从这窗里投射进来,照见了小小的一间房,由二条板铺成的一张床,一张黑漆的半桌,一只板箱和一条圆凳。床上虽则没有帐子,但堆着有二条洁净的青布被褥。半桌上有一只小洋铁箱摆在那里,大约是她的梳头器具,洋铁箱上已经有许多油污的点子了。她一边把堆在圆凳上的几件半旧的洋布棉袄、粗布裤等收在床上,一边就让我坐下。我看了她那殷勤待我的样子,心里倒不好意思起来,所以就对她说:      “我们本来住在一处,何必这样客气。”      “我并不客气,但是你每天当我回来的时候,总站起来让路,我却觉得对不起得很。”      这样说着,她就把一包香蕉打开来让我吃。她自家也拿了一只,在床上坐下,一边吃一边问我说:“你何以只住在家里,不出去找点事情做做?”      “我原是这样想的,但是找来找去总找不着事情。”      “你有朋友吗?”      “朋友是有的,但是到了这样的时候,他们都不和我来往了。”      “你进过学堂吗?”      “我在外国的学堂里曾经念过几年书。”      “你家在什么地方?何以不回家去?”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是不畏惧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22年3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19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