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经济学一本通

经济学一本通

作者:朱广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44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19.4(2.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8.8(5.7折)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经济学一本通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252202
  • 条形码:9787550252202 ; 978-7-5502-522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经济学一本通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非经济专业的普通读者快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经济学一本通》,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投资、管理、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通过一本书读通经济学,学会像经济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更快地走向成功,尽享财富人生。

经济学一本通 目录

上篇经济学的本质
**章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使人幸福的学问
当经济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经济学是一种选择
经济学的无穷魅力
第二章
经济学的思考方式
你身边的外部性
需求大都是好事吗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麦当劳挨着肯德基的玄机
“天价”的背后
什么叫“看不见的手”
另一只手
“同居时代”的背后
“谷贱伤农”是哪般
需求定理有例外吗
长相与收入有关吗
名牌背后的秘密
赌博会赚到钱吗
贝克汉姆的发型
第三章
经济理性能力的培养
成功人士的经济学特点
适度的非理性有时是一种理性
光有理性也不行
要相信自己的思考
能屈能伸,理性地看待创富路上的挫折
目录
□中篇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
**章
选择中的成本与收益
人生之路是一条选择之旅
非多考个证不可吗
乔丹有必要自己修草坪吗
“霍布斯的选择”
*好的选择来自理性的比较
收益就是你的标尺
第二章
机会成本
何为机会成本
吃苹果的学问
“面子”经济学
关注考研的机会成本
第三章
逆向选择
什么是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
为什么企业偏爱“名牌生”
惊人的彩礼钱
爱情中的逆向选择
招聘里的逆向选择
小人得志与怀才不遇
如何避免逆向选择
第四章
偏好与效用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偏好在先,效用在后
1元钱对于穷人和富人的效用差别
黑玫瑰的命运
戒烟难,难于上青天
企业的用人之道
商家、消费者的效用博弈
乡下人,懒并快乐着
第五章
边际效用
边际主义的诞生
我们生活在边际报酬递减的世界里
边际量有利于做出*优决策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应注意几点
边际效用递减面面观
幸福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一支雪糕的边际效用
消费中的“边际效用”
第六章
人力资本
发现人力资本
从孩童报班看人力资本投资
家庭主妇的专业化投资
人力资本的回报
全面盘点你的资本
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第七章
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的来历
幸福指数不仅仅是幸福感
金钱、地位、幸福值
幸福指数与GDP
理性看待幸福指数
越有钱越幸福吗
百万富翁的感觉
关于生活幸福度的经济学分析
幸福需要多少钱
第八章
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
劣币真的能驱逐良币吗
如何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谨防“劣币”始入
劣币驱逐良币到此为止
第九章
光环效应与形象的价值
光环效应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自古以来,美貌就是财富
美女有什么经济效应
别让美貌成为明日黄花
不修边幅的人没有影响力
为自己的形象投资
脸蛋与资本
魅力与美即好效应
如何增强你的美与魅力
名声、品牌及其价值
品牌意识与品牌定位
如何营造好名声
第十章
魔鬼经济学:表象背后的真实世界
有动机,一定有私心
吆喝得*响的人,往往东西卖得*多
“仇富”不是仇其钱多,而是仇其来路
你相信一夜暴富吗
婚纱照的陷阱
有一种职业叫乞丐
测不准原理和跃迁原则
吸引消费者眼球和占领消费者头脑的原则
赢家通吃现象与快鱼原则
追求复利的原则
奇货可居原则
老板的魔鬼法则——*少的人做*多的事
□下篇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学应用
**章
政治生活中的经济学
个人为什么不愿意举办烟花表演
集体行动的悲剧
5毛钱怎么花
寻租现象
仅靠道德能消除腐败吗
下水道堵塞找谁去
从1元钱看马太效应
财政转移支付你收益多少
“二八法则”与收入分配
公共选择与羊群效应
“帕累托*优”*难做到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贤妻良母”要三思
春运时,为什么一票难求
不吃剩饭的哲学
民航打折的秘密
竞争有什么好处
节俭是一种悖论
富人为何买贵不买贱
我们为塞车付出了什么
闲暇提供什么效用
什么是覆水难收
司机为何老摁喇叭
公交车能解决出行难吗
马路杀手与社会保险
你在闲暇时做什么
休闲的成本收益
适度娱乐提升生活质量
让你的假期发挥*大效用
休闲效用*佳组合
规避休闲风险
健康就是财富
亚健康与工作
如何以*小的成本保持健康
看病挨宰与不完全信息
富了医院,苦了病人
未雨绸缪,规避健康风险
第三章
教育中的经济学
人力资本的价值取决于教育
大学生到底要花多少钱
为什么哈佛的毕业生那么牛
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么难
望子成龙莫心切
是读研还是参加工作
学习型人才*有前途
规划人生,减少沉没成本
路径依赖:男怕入错行
目标为人生提供动力
培养核心竞争力
执著与勤奋来自对成功的渴望
第四章
职场中的经济学
饭碗从哪里来
哪些因素影响劳动价值
是否被人抢了饭碗
理性看待就业难
从“天之骄子”到“街头浪子”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跳槽是否理性
职场中的处世的哲学
加薪的学问
生存智慧: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办公室中的“智猪博弈”
职场里成功的秘诀
职场共赢6法则
第五章
人际关系中的经济学
人际关系就是资源
人际关系的选择学问
朋友间也需要投资
人与人是利益关系
为什么陌生人更容易发生摩擦
网络人际的成本
不要做一次性人情
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
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人脉是一种资源
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人脉具有场效应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分享快乐和分担风险
第六章
恋爱中的经济学
爱情名词的经济学解释
带不带密友去相亲
选对男友的策略
凄美爱情是吉芬商品吗
自古红颜多薄命
爱情婚姻是一场交易
再见钟情
美貌、青春与金钱
恋爱中付出的不仅仅是感情
谁更容易花心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恋爱的时间价值
如何降低恋爱风险
第七章
婚姻中的经济学
婚姻的风险
人为什么要结婚
单身女子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不是长期饭票
性行为的经济学
和谁结婚*“划算”
结婚可以大大降低生活成本
娶了老婆失了什么
结婚是男女的资源重组
从“七年之痒”看婚姻
夫妻过招:婚姻中的博弈
少年夫妻老来伴
离婚、再婚的代价几何
经营婚姻收获幸福
第八章
家庭中的经济学
谁当家庭财政部长好
家庭财政作用大
家务经济与时间价值
保姆的劳动价值
怎样把钱用在刀刃上
理财要摸准经济周期
提前准备孩子的学费
人民币升值与理财
育儿——一桩大买卖
什么时候要孩子
家庭条件与儿女价值的关系
“慈母多败儿”的经济学分析
父母与儿女的互动
把孩子培养成才
规划退休生活
工作是银,年龄是金
老年人的负担问题
有钱难买老来俏
展开全部

经济学一本通 节选

  上篇  经济学的本质  **章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使人幸福的学问  萧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和社会主义宣传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从经济学如何教人致富,如何合理利用人类稀缺的资源等问题来看,它的确如此。  这种幸福感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见一斑。美国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幸福地生活了97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94年的时光。“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经济学精神对于我们社会的建设性作用。”经济学家卢周来这样评价两位大师。  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也是94岁高寿,中国经济学家薛暮桥生活了101年,这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学思想巨匠普遍长寿。回想起开头萧伯纳说的那句话,我们可以认识到献身经济学研究的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的来源在于经济学家用经济学这个工具认清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经济学,其*基本的功能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平台、分析世界的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这样一个扑朔迷离而又快节奏的社会里,用经济学的眼光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让一切事物真实地呈现在自己面前,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看破红尘”,由此看来,经济学家普遍长寿也就不足为奇了。  研究经济学一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经济学的任务应该是透过表面现象来研究和揭示经济规律、经济现象、经济关系。正是由于经济学家们对世界“心如明镜”,才使得他们心情愉悦,得享高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平更高,但他却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他的技能得到提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却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  经济学不仅能揭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趋势,而且还能解决人们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使人幸福的经济学”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也绝不是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鸿篇巨著、经济评论家的艰深高论和难辨真假的媒体评论上,它是使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而使社会大众幸福则正是经济学的宗旨所在。  当经济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做研究是一种生活方式,做经济学研究是经济学家的生活方式。  经济学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禀赋,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就能够提高社会的总产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想,不同的人就可以相互学习与合作。分工合作是经济学*为朴素的智慧,但即使是读经济学的人也并不一定真正领会到其中的含义。  在通常情况下,每一个人创造的价值都可以由市场来评判,于是每个人根据自己产品的市场价格来决定生产什么,社会分工自然就形成了。但这套机制放在学术研究里就不行,道理非常简单——而且又是个经济学的朴素原理——知识是没有竞争性的市场的,因此也难以定价。正是基于这些朴素的道理,经济学家坚持与学生一起通过专题讨论会的方式来学习新的论文,讨论那些与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相关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会利用一切机会请国内外的学者与之交流研讨。  经济学的另一个原理是,对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每个人都有搭便车的倾向,这使得公共产品将陷于供给不足的局面。经济学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学术研究的合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创造(对合作各方而言的)公共产品的过程。因此,在学术研究的合作中,经济学家必须克服自己的惰性,先做一个愿意奉献的好人。  经济学还有一个简单的原理是供给应该适应需求,否则,会给生产者带来亏损,在更为宏观的层面,则是资源的误配置和经济衰退。这就涉及“研究什么”的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必须在内容上适应需求,特别是来自于当代社会的需求。经济学应该去研究有利于人类福利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经济学家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如果没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就难以做出出色的研究,因为他关注的问题可能对大多数人都不重要。作为中国的经济学家,应了解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了解中国,应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要务是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学的智慧。  知识的生产是否符合需要还与知识生产的方式有关。在目前的中国,经济学的普及程度不会好于40年前的美国。因此,经济学家还需要借助于各种现代的手段来普及经济学的知识,包括教材、媒体和“内参”。经济学的又一条原理是,不同的生产要素如果是互补的,那么,多种生产要素的互补就可以提高单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无论是论文,还是教材,抑或是博客,都是生产和传播经济学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并不是天然互补的,如果用得不好,如果它们被用来生产与知识无关的东西,那么,它们相互间的互补性就无从谈起。利用各种方式的“互补性”来生产和传播经济学的知识,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经济学是一种选择  不要以为经济学是那些高居庙堂的经济学家们才玩的游戏。经济学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道理进行选择和取舍,企图以*小的成本获得*大的收益。  经济学卸下了人们头上浪漫的生活光环,让人们走出虚幻的精神圣殿,走进柴米油盐,走进利益纷争。红尘浮世,人间冷暖,成败得失,背后都有一股利益暗流的涌动。这个利益不仅是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感情利益,更有许多日常选择面临抉择的智慧。  一位刚从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想到自己找到工作的经历仍然感到很得意。她的简历对自己的能力及不足来了个“明码标价”,乍一看,就像一个“价目表”。她说:“这一招助我一路拼杀,找到了现在非常满意的工作!”  基本价值:1800元——作为一个国家直属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16年的求学生涯中耗费了父母大量的金钱和感情,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来回报家人和提供个人生活基本费用,并用于支付工作技能的进一步的发展。  技能价值:-500元——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管理学专业的学生缺乏“一技之长”,所能干的工作似乎任何专业的人都可以胜任,但我的优势只有在进入某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才能有所发挥。为了感激贵单位给予这个“进门”的机会,认为应该减去500元的月薪。  性格价值:100元——开朗活泼幽默的性格,能*大限度地使一个团体士气高昂,在愉快的氛围中保持工作的高效。  经验价值:-500元,深知自己的经验欠缺,没有独立地完成过一次完整的学术研究,也没有组织过大型的社会活动,但是请相信,作为一个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社会新人,能很快完成从学生到管理工作者的过渡。  ?? ??  和其他毕业生的简历相比,她的简历更像一份报价单。她对自己的各项素质进行了具体而客观的评价,分别给出了或正或负的价值数额。*后,她给自己评定的市场价值是2500元。  这位同学就是以经济学的眼光看待自己,衡量自己。也许她并不懂得经济学,但她的行为却符合经济学原理。如果把求职看为一种市场行为,这位同学就是卖方,企业则是买方。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特点一一介绍并明码标价,她的优劣让企业一看便知。这和商家推销产品是一个道理,这种产品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价值多少,让人清清楚楚。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尽是“本人刻苦努力,成绩优良,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只要贵单位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之类,至于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擅长什么,能干什么工作,该拿多少钱,则让人云里雾里,难以知晓。  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要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吗?怎样才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己的价值有多大?好多人未必清楚。在经济学家的眼里,人生的价值是有价码的,这个价码可用金钱为媒介的价格来标示。10多年前,巩俐在一则广告里笑了一下,价值100万元人民币;今天,巨星姚明的身价据说超过了5亿美元;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仅掌握着世界上近千亿美元的财富,而且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他身上获得了启发而变成大富翁。我们凡夫俗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微薄的薪水养活着自己和家人。有人贪赃枉法、杀人放火、盗窃抢劫,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经济学让不同的人的人生价值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用经济学的方法,为我们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而经济学对人的自身选择的判断与评价更理性、更客观、更具体,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多少就是多少,一点也不含糊,不像其他社会科学,比如伦理学,对一个人的评判就很模糊。我们常常说,某某是好人,就是对这个人的道德评判,但这个人好到什么程度,则无法给出清晰的答案。道德还常常以动机来评判人,明明做了坏事,却以“出于好心”为由为其辩护。  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也常常会迷失自我,找不着北。经济学可以让人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帮助人进行理性选择和决策,少走弯路,少受损失。  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学问,选择是为了正确的决策,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更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的*大化,即以*小的成本获得*大的收益。这个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感情利益等。而正确的选择来自于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正确估价。  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在大多数社会里,资源不是由一个中央计划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人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多少,储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例如,经济学研究一种物品众多的买者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后,经济学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人口中找不到工作的人口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等。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份资源(现代已有人力资源的概念),“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能正确估价自己这份资源。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不是把自己看得过高,就是太低,因而不能把自己和社会资源(环境、职业、工作、配偶等)进行合理的配置。现实中有不少男人怀才不遇,不少女人红颜薄命,大都是不能正确估价自己造成的,*终,男人耽误了事业,女人耽误了终身。  经济学的无穷魅力  经济学是一门理性而中性的学问。它既有模型、又有理论,但不像文学,争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总让人觉得一头雾水。  经济学的魅力在于可以解释大多数的社会现象。如:  (1)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2)房价到底会不会降?  (3)为什么大米又贵了,鸡蛋又涨价了,为什么通货膨胀又来了?  (4)大学为什么要扩招,“毕业生为什么一毕业就失业”?  (5)汽车为什么一直在降价?  (6)人民币为什么一直在升值?  (7)股市会出现长期的牛市和春天吗?  (8)春运的车票为什么那么紧张?  (9)收入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10)老百姓看病会越来越容易吗?会越来越便宜吗?  这些问题都能从经济学那里得到解答。经济学有一些*基本的术语,如成本、收益、利益、资源,等等。我们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解释人生的选择,用沉没成本来形容不能挽回的过去;用投入和产出来衡量我们的收益,用资源禀赋来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很多曾经美好的东西,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再,那是因为边际效应递减。  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利益的基础在于资源。我对你有权力,在于我具备你想要得到的资源。所以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魅力,首先要创造别人所需要的东西。经济学领域中的前辈们已经讨论得很多,感情就是如此——想要一个人对你好,不在于你对他有多好,而是你有能够吸引、抓住他的地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点和魅力。  资源这种东西,我们一定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它。如果你放着资源不用,那必然是一种浪费;如果你滥用资源,也许有一天会耗竭;如果你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资源,那么就会沦为“公共资源”,无人珍惜。  我们时刻要记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我们都是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中与身边的人结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或契约关系,包括同事、上下级、朋友、夫妻,我们在这个社会求生存、求发展,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代价既包括自己的艰辛努力,也包括自己的感情和灵魂。那么父母对子女的爱呢?从心理层次上(撇除感情因素)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出于自己发自内心的需求,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子女对父母的爱永远赶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爱。同样,当子女长大成人以后,他们又会有自己的子女。同样,慈善家对穷人的捐赠,表面上是无偿的捐献,但实际上他们通过捐赠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所以这个“免费”不仅仅包括物质,还应该包括精神。  另外,卡尼尔的“幸福经济学”把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试图破译财富与幸福的密码。人们对于“幸福”和“不幸”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把幸福量化,幸福为正值,不幸作为负值,在绝对值相等的情况下,所带给人的感受却不是相反的等值关系。  记得《红楼梦》里扮演惜春的演员说过一个故事:她的女儿曾经对《红楼梦》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近来却开始频频和妈妈探讨《红楼梦》里的情节和人物个性了,那是为什么呢?孩子眼中艰深晦涩的“古董”《红楼梦》怎么会突然引发她的兴趣了呢?那是电视红楼选秀的功效,那是古典名著通俗化、大众化的功效。恰如美丽高贵的公主下嫁到民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再举几个大家都知道的图书行业的例子,易中天《品三国》为什么那么红?于丹《论语》为什么长期走俏?完全草根的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为什么受到大众喜爱?因为他们不仅够档次、够文雅,更是够通俗、够风趣、够平民化。  通俗和平民化不是浅薄的表现,恰恰相反,高深到极致的东西反而更加朴实,印度*具成就的灵性大师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真理往往是*朴实无华的。表面的艰深晦涩也许是扮演学问高人的人为自己套上的一件虚假外衣。  因此,学习经济学便于提高自己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幸福是这一端,不幸是那一端,经济学知识可以帮你用自己的感受刷亮灰色的区域。  经济学的出世,是以世俗的科研精神——尽管有些不彻底不充分——反对神学,是以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反对所谓的“信仰”和“文化”。经济学的魅力正在于它首先是一门科学,而且应该越来越科学。  不可否认,经济学要展现这一魅力异常艰难曲折,因为它要触到人们*直接的利益。这就使一些人想把它弄成“文化”以远离实际,也使一些人在经济学中玩弄非科学、非理性以期搅乱人们的思维。但也必然会有人在科学的艰难道路上奋斗前进,以科学真理造福人类。  现实中,人们终究感受到了这一魅力,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还有待继续努力来建立,但其真正价值,不仅已被有科学精神的学者所认识,更已被广大人民深切体验。这里面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追求共同富裕的精神才真正贯通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自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也融合了西学中的优秀文化,包括吸纳了经济自由主义中的合理成分。这种精神才是经济学的魅力源泉。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