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思想的面相

思想的面相

作者:聂运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3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1.0(7.5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思想的面相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35788
  • 条形码:9787520135788 ; 978-7-5201-357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思想的面相 本书特色

  《思想的面相(聂运伟自选集)》主要内容涉及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文学评论等领域。其中,关于西方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学、鲁迅《故事新编》的若干研究,集中体现出作者在全球性视野中,多学科探讨文化、美学、文艺学问题的兴趣与见解,以及从思想史层面对中西文化会通的一些思考。

思想的面相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30余篇学术论文、随笔。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靠前部分是作者对海内外数位学者的学术访谈,涉及思想史、史学、哲学、美学、文化学、伦理学等领域,从不同的学科视域集中审视了百年来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的发展路径和优选化背景下价值重建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美学理论研究与文学评论,既有知识学层面的学理探究也有现象层的文本分析;第三部分是文化学视域里的伦理学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及学术随笔,话题各异,人文关怀是共同的主题。

思想的面相 目录

思想的面相(代自序)
·学术访谈
落日余晖仍从容*美海上夕阳红
——胡经之先生访谈录
思想何以贫困
——与邹老师书
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
——冯天瑜先生访谈录
兼容并包新生转进
——冯天瑜先生访谈录
彰显地域特征发掘区域个性
——冯天瑜先生访谈录
跨越太平洋的“宿缘
——张少书先生访谈录
思想史与哲学张力中的经典解释学
——陈少明先生访谈录
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
——万俊人先生访谈录
启蒙解放现代性
——回首“五四”三人谈

·审美论说
缘起·中止·结局
——对《故事新编》创作历程的分析
审美教育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及作用
关于民族美学、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一点反思
论艺术的色彩语言
《新青年》:百年身影犹可忆
江山代有才人出
——读陈占彪的五四研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真无观——与他者比邻而居》
达利遇见但丁
关于流行歌曲与当代大学生审美趣味的一份调查报告
“以人为本”与文学
青藤,从山间伸向原野
——谈《赶山》的现代神话、史诗意味
心灵旷野中爱的升华
——评长篇小说《雾都》
透视卑贱者的人格意识
——评长篇小说《蓝太阳》
现代人生的一出悲喜剧
——评长篇小说《愚人船》
灵魂的悲怆迁徙
——评叶大春的小说集《胭脂河》
“城市”的故事与城市里的“故事
——读彭建新的长篇小说《孕城》与《招魂》
和孩子一起舞蹈
——漫议曾玉华的儿童电视剧创作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报告文学《梦想启示录》读后感

·文化平议
意在返本功在开新
——评冯天瑜先生的历史书写
价值重建的历史之路
——“价值重建的历史之路:基于张之洞精神个性与‘湖北新政’之
关联的研究”成果要报
论“福星工程”的伦理学意义
城市与思想
——关于武汉城市文化的一次对话
潜江曹禺建筑群的空间意义
曹禺:一个文化符号的诞生
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由之路
——以“曹禺文化周”为例
9·11世界杯全球化
阅读与宁静
乡情漫说
编辑札记
展开全部

思想的面相 节选

  《思想的面相(聂运伟自选集)》:  聂运伟:冯老师,您曾对我说过,除了几次东渡日本做研究工作外,您一生基本上就是在武汉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我注意到,在您诸多的研究领域里,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与地域性文化相关,如荆楚文化研究、湖北地方志研究等。何晓明先生在《冯天瑜先生学术小传》里说:“冯天瑜先生一向认为,文化史研究理当用心于彰显地域特征。作为湖北本土成长起来的学问大家,冯先生对于桑梓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其*好的回报则是潜心研究湖北地方史志,以服务于家乡的文化事业、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数十年来,他积极参与湖北及武汉地方志的修撰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作。先后担任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出任《湖北省志 人物志》《武汉市志 人物志》《黄鹤楼志》的主编。而在学术著作方面,这一领域的代表作有《辛亥武昌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辛亥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我个人认为,在您的辛亥首义研究、张之洞研究的著述里,都有着浓厚的地域性文化解读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读您写的《民国初年湖北党人挽救革命的斗争》一文时,就有了这种很特别的感受。在这篇文章里,您洞幽掘微,从大量地方性文献里钩稽深广,细密而全面地展现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象,生动说明作为“首义之区”的湖北为何“不仅始终未能掀起大的波澜”,反而“成为北洋军镇压二次革命的前进基地”。①当时我正在读研究生,觉得此文的写法很别致,特别是对地方性文献资料的运用,给我很深的印象。现在重新回顾几十年前的阅读感受,倒从中悟到您治史的一个特点:既索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整体性特征,又关注思想文化的区域个性。  冯天瑜:是啊,我们多次聊到过我这一生的活动轨迹。1945年抗战结束后,我就随父母从红安来到武汉生活,一直至今。离开武汉较长的时间就是先后在日本待了近5年,1998-2001年,受聘于爱知大学做中国文化史研究;2004-2005年,又到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的短期研究。在中国文化的传统里,大凡有成就的学者无不关心自己家乡的文化事业和方志修撰,甚至认为修志难于修史。受此传统影响,我对荆楚文化的传播延续,湖北省、武汉市区域文化的研究,还有各种地方志的修撰及地方档案文献的整理研究,确实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谓家乡情结是一个方面。  ……

思想的面相 作者简介

聂运伟,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中文论坛》主编、《曹禺研究》主编。长期从事美学、文艺学、文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