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云南公共事业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3443
- 条形码:9787520333443 ; 978-7-5203-334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云南公共事业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云南公共事业发展研究》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立足点,以实证调查材料为依据,从云南的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文化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等方面对云南公共事业的发展变迁展开研究。书稿基于实证材料,深入剖析云南公共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符合云南省情的合理化建议。
云南公共事业发展研究 目录
一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二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三 研究内容及重点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章 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节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回眸
一 恢复整顿阶段,现代化教育任务的确立
(1977-1984年)
二 探索进取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1985-1989年)
三 综合配套阶段,完善“两基”任务,优化教学资源
(1990-1998年)
四 全面推进阶段,教育产业化
(1998-2003年)
五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阶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03年以来)
第二节 云南教育现状分析
一 云南少数民族情况
二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现状
第三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
一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特点的宏观分析
二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 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地方负债办学现象普遍存在
二 双语教育发展滞后、缓慢
三 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落后
四 贫困生救助体系有待完善
五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I
六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突出1
第五节 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 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力度,提高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三 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多元化教育
四 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保守的观念
五 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章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文化建设研究
**节 民族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含义
二 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三 民族自治地方的文化发展是实现各民族
“两个共同”的重要基础
四 边疆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
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五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建设
……
第三章 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科学技术发展研究
第四章 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
第五章 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研究
第六章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边疆民族
自治地方公共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云南公共事业发展研究 节选
《云南公共事业发展研究》: 一恢复整顿阶段,现代化教育任务的确立(1977-1984年) 1977年5月,邓小平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明确指出要依托教育,培育知识型人才,实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讲话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价值,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使教育工作得以恢复,并为后期教育方针的确立以及教育改革方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80年5月,邓小平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四有”培养目标,并*终于1985年将教育口号正式更改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有”强调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控制,“三个面向”强调重视改革教育,发展优秀人才,二者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时期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1984年10月至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关于经济、科技、教育三大重要领域改革的决议案。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筹划的过程中,教育方针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新教育方针的制定需求尤为迫切。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教育为两翼,带动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 二探索进取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1985-1989年)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个提法否定和替代了“教育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首次以正式文本形式明确中央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此后,党和国家在各项工作中反复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工作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并成为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 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在保证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在此期间,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己有明确共识,但在教育方针方面提法较多的有“三育”:德、智、体育全面发展;“四育”: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正式确定教育方针为: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逐步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它标志着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 1989年,政治风波中断了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教育事业的发展重新陷入了政治化的局面,原本试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高校又逐步恢复到原有的体制范围内。在这一阶段,教育体制改革并不理想,总体上缺乏实质性进展,80年代后期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教育,劳动教育片面化倾向与教劳结合、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一矛盾凸显,对于教育方针的实践性要求更为迫切。 ……
云南公共事业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杨荣,男,彝族,1978年12月生,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法学博士。2002年至今在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学术研究及管理工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参与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5年修订版)的修改和审定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大学校级项目3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民族艺术研究》《边疆民族研究》《农业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研究。 王晓艳,女,汉族,1978年9月生,云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硕士。2012年至今在云南艺术学院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 -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理解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47.6¥68 -
1909-1928-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戴季陶思想研究
¥8.1¥29 -
政治分析-政治科学概论
¥17.8¥56 -
大国政府
¥29.3¥39 -
布朗基文选
¥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