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胡同里的江湖
¥29.2¥68.0论人的奴役与自由
¥23.1¥68.0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东京梦华录全译
¥10.8¥36.0春华秋实-纪念北京曲艺团成立60周年图册
¥91.1¥268.050000词英汉英英汉英词典-全新版
¥19.1¥59.8
十年颠沛一顽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218532
- 条形码:9787530218532 ; 978-7-5302-1853-2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十年颠沛一顽童 本书特色
导演、编剧、演员王正方首部非虚构长篇童心谐趣书写家国历史 大地山河丹心白发沧桑归来调笑如昔 不输《平如美棠》的亲切 比《巨流河》更有烟火气 在近年面世的回忆文字中,我们看见浩浩荡荡的南下人群中,有许许多多家属和孩子,将近半个多世纪后,是这些孩子将历史还给我们。
十年颠沛一顽童 内容简介
王正方怀乡执笔再现童年影像,书写颠沛岁月军官家庭的生活细节。文字自然、质朴、亲切,娓娓道来,毫无雕饰,却切近生活肌理,瞬间击中人心。几句描写、一个细节,便可真切感受当年生活的真实原貌和质感;貌似不经意的寥寥数笔,人物音容笑貌已跃然于纸上;仿佛随手拈来的生活细节,却能直入人心久久难忘。既有妙趣横生的童年趣事,又有旧人不在忧郁感伤。笔调轻松,诙谐,亦庄亦谐。每一细节都生动、独特、有趣,细细品味,又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意蕴无穷。在记述特定历史生活、以小见大方面,可与齐邦媛的《巨流河》作比,虽不似其深刻、厚重,但却更有趣味、更日常化。对亲情的描写同样令人动容,且有《平如美棠》的清新和平易。
十年颠沛一顽童 目录
一、在鹅湖长大
克宁奶粉
独坐危墙上
爸爸是我们的打虎武松
用心听就学得好
学唱戏·我乖了嘛!
鹅湖山下
大公鸡啄小鸡鸡·“鸡捏我爹”
二、辗转到上饶
孙学长
我们到南城去
鬼子兵打过来了
浙赣战役考
一拐一拐地领着学生跑步
同学们,你们要给我发明个“电子弹”
三、回家的路上走了一年
顺流而下归故里
西湖边上读小小说
小妹儿丢了·大表姐来了·野阿姨醉了
很多亲戚,还有五个姐姐
四、北平生活
铜尺打手心,热辣辣的疼
逃学的下场
左邻右舍
看病·休学·香草冰淇凌
到柜上去
去大妈家吃饺子
从东搬到西,上了*好的学校
月下舞刀
母亲说
办墙报·狗咬屁股
孔傻子·刘喋喋·脸面上见高低
我考第十八名·魏伯伯天天来
五、远赴台湾
美信轮之旅
六、附录
我的父子关系
朱大哥生我的气了
十年颠沛一顽童 节选
我出生在湖南长沙湘雅医院,早产两个月,母亲四十二岁。在战火炽盛的岁月里,高龄产妇与纤弱婴儿都活下来了。哥哥比我大两岁又五个月。 小时候家中的谈话,多由声音宏亮的爸爸主导,他说: “你母亲一直身体衰弱,又不得安宁的奔走逃难,在医院里剖腹生下了小方之后,恶性贫血,状况非常危险,一定要大量输血,打仗时期医院的血库根本没有存血了。幸亏我们俩的血型都是O型,医院当场给我做紧急输血,三百CC的血才保住了她的命。” “你生下来四天,第三战区政治部下命令要我去带一个演剧工作团,领着三十几个团员在战地巡回演出。我实在很犹豫,但是你妈妈要我不用耽心,鼓励我去就任。然后长沙战事吃紧,你们必须逃到湘潭三角塘去。” “小方刚满月,我带着两个小孩一路走到湘潭就别提多辛苦了。”通常妈妈在这时候接下去:“我们在你爸爸的同事老萧家住了大半年。” “等我到三角塘去接你们,小方都九个月大了,”爸爸说:“呀巴呀巴的还挺能说的!那段日子多不容易啊!你妈妈平常就睡不好,病歪歪的——。” “我睡不好都是因为你打鼾的声音吓死人的,鼾声震天。”母亲平时讲话的语音还正,说起四个字的成语时,南昌官话的口音便漏了馅儿。 “身体弱奶水不足,逃难的时候去哪里找奶妈?”父亲继续讲:“你饿的每天在那儿干嚎,怎么办?” “从傅伯伯那里弄来一罐奶粉。”我在旁边接腔。这段小方如何从饿死边缘逃生的故事,大家听得熟悉,每一段都可以背出来。 “对,是一罐美国的克宁奶粉,抗战时候有美国奶粉可真叫稀罕哪!你妈每天冲奶粉喂你,还得省着点用,喝了三个月,没有那罐克宁奶粉的话你根本长不大。” “喂了两个月又十八天,”母亲更正:“*后几次都淡到没什么白颜色了。” “克宁奶粉的英文名字叫Klim,它倒过来是什么字呢?” “倒过来是Milk”我回答:“英文的牛奶。”“对啰!”
十年颠沛一顽童 作者简介
王正方于193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举家逃难各地,抗战胜利后定居北京,后随父迁往台湾生活,现定居美国。王正方毕业于台大电机系,后赴美留学,在宾夕凡尼亚大学取得电机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过工程师、研究员、大学教授等职位。 他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从事教育工作,自幼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氛的浸染,即使在战乱中仍有良好的社会资源、教育环境,在父亲的影响下得到多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都滋养着他的戏剧能力与天分,也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这使得他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了大学教职,一头栽进了电影圈。1983年他担任主角,出演港片《半边人》。他的电影才华,在1986年他身兼编、导、演三职的电影《北京故事》(A Great Wall)中得到充分展现,影片成为该年度特别片种(非好莱坞制作)卖座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