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街区经济研究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街区经济研究

作者:洪增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77.4(7.9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街区经济研究 版权信息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街区经济研究 内容简介

  街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作用愈加重要的体现。把街区经济作为一种大跨度的历史现象和客观存在来考察,从经济学、城市学、系统学等不同视角,创新性地对街区经济、商业街等主要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构建了街区经济的系统模型;重点分析了建设、管理及融资三个子系统;系统评价了街区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实例研究了发展街区经济中的探索和实践。《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对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适合区域经济、城市管理领域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街区经济研究 目录

总库
第六辑序

前言
**章 重要概念辨析
**节 街区经济与商业街
第二节 商业街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商业街的分类

第二章 国外商业街区的发展状况
**节 国外商业街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国外商业街区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现代国外商业街区的重要形态
第四节 国外商业街区的发展趋势及经验

第三章 中国古代商业街及街区经济发展过程
**节 中国古代商业街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商业街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传统商业街时空形态及功能演进
第四节 中国古代市场管理制度对当今街区经济发展的借鉴

第四章 街区经济的特征、发展条件与效应效益分析
**节 街区经济的特征
第二节 街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三节 街区经济的经济效应
第四节 街区经济的综合效益

第五章 街区经济的系统分析
**节 街区经济的系统界定
第二节 街区经济系统的环境与目标
第三节 街区经济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第四节 街区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第五节 街区经济系统的驱动力
第六节 街区经济系统的模型分析
第七节 街区经济系统的运行与发展

第六章 街区经济建设系统
**节 街区经济建设指导原则
第二节 街区经济建设系统分析
第三节 街区经济建设流程
第四节 传统街区有机更新改造

第七章 街区经济管理系统
**节 街区经济管理理念
第二节 街区经济管理系统分析
第三节 街区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第四节 街区经济科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五节 街区经济管理系统模型构建
第八章 街区经济融资系统

**节 融资方式
第二节 街区经济融资系统分析
第三节 街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方式选择
第四节 街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案例
第五节 街区改造中的融资问题

第九章 街区经济运行评价
**节 街区经济运行评价基础
第二节 街区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街区经济运行评价与结果分析

第十章 街区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节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评价程序
第三节 评价实例

第十一章 街区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介绍
**节 西安大唐西市——依托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街区
第二节 青岛啤酒街——依托品牌特色经营驱动发展的街区
第三节 南京1912商业街——依托经营管理品牌输出的街区
第四节 成都宽窄巷子——运用有机更新理论方法改造的街区
第五节 上海田子坊——创意产业街区
第六节 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大型城市综合体
第七节 丽江四方街——规模效应发展形成商业街群
第八节 苏州观前街——科学管理示范街区
第九节 拉萨八角街——展示藏族聚居区民族特色产品街区
第十节 深圳欢乐海岸——体验式旅游商贸街区

第十二章 西安市莲湖区发展街区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节 莲湖区概况
第二节 莲湖区街区经济发展环境的sw0T分析
第三节 莲湖区发展街区经济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街区经济研究 节选

  《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  街区是城市的肌理和主干。街区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部分,具有规模性、聚集性等特征。街区经济的兴起、发展与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及发展潜力密切相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区域专业化的程度,又往往取决于街区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来看,街区作为承载城市商品和服务生产交易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的城市商业街,经历了从*初古希腊的.Agora、古罗马的Forum、中世纪的Plaza,到近代的大型购物场所、现代商业街,直至新兴的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发展阶段。中国的城市商业空间,从《周礼》所载的古典“市”制,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北宋时期的临街设店、行业街市和庙会集市等多种形态,发展到现代商业街、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新的形态。在漫长的城市经济发展历程中,街区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郊区化发展加快,一批商业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快速推进,很多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程度,商业街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对原有商业街的整体改造提升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的商业街,都面临着街区定位、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融资等问题。如何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街区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命题。国内外以“街区经济”为主题或对象的研究文章很少且不成体系,主要集中在与街区经济有紧密关系的商业街和历史街区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目前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五个层面。一是在概念层面,Stansfield、Stephen、Burtenshaw、Getz、保继刚等学者提出了“城市RBD”、“城市CTD”、“城市TBD”等新颖的概念,并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Stansfieldetal,1970;Ste-phen,1990;Burtenshaweta1,1991;Getz,1993;保继刚,1995)。二是在规划设计层面,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时代发展所引起的规划设计变化,国内则以案例研究为主。于洁等学者注意到了文化软实力在街区规划设计中的独特作用,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其中(于洁,2010)。三是在评价层面,多以定量的实证研究为主,评价内容较为完善,模糊评价与层次分析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马小琴,2007;沈燕峰,2007)。四是在发展策略层面,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街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大都围绕某一特定方向阐述其对街区发展的作用,或者是针对某一特定街区来讨论其发展策略(Judd,1995;周嫒嫒,2007)。五是在历史街区研究层面,国外学者们的研究思路已从政府主导转移到鼓励公众参与,而国内仍以实证研究为主,同时将有机更新、和谐社会及其他一些人文理念融人历史街区保护之中(Pendlebury,1996;riesdell,1995;王骏和王林,1997;潘俊,2011)。目前国内外研究在三个方面亟待加强。一是富有解释和预测能力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统一界定,解释性较好的理论及规律性总结还比较欠缺。如何将适用先进的理论(如复杂性理论等)纳入街区经济研究,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切人点。二是研究方法有待优化。目前相关研究仍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相对缺乏,但定量研究的成果显然更具说服力,另外也需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三是对街区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动因、机制与规律等,也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在街区经济研究中,《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贯穿始终。笔者在2008年发表的《浅议街区经济》一文中,首次系统界定了街区经济的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同。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完善了街区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在《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中所论述的主要是指城市中心区及城区的街区经济,位于城市郊区的购物中心、综合商贸体等形态则不作为《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的研究重点。《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研究街区经济及相关问题运用了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了城市规划理论、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新城市主义理论等城市科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了复杂系统理论、协同论、控制与管理理论、共生理论、系统分析与评价等系统理论与方法。《街区经济研究/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六辑)》组织结构分为基础分析、系统研究和管理应用三个部分,共十二章。基础分析部分包括**至第四章。系统研究部分包括第五至第八章。管理应用部分包括第九至第十二章。各章内容具体如下。**章,重要概念辨析:重点对街区经济、商业街等概念进行界定,研究分析商业街的发展阶段,提出商业街的详细分类。时期,街区经济形态主要为市场和集市贸易。街区经济形成的地点已经突破了古代的广场范围,向街道纵深方向延伸,并逐步形成了以某一点或街道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商业街区。专业化市场的出现,体现了社会化分工的发展。货币制度及早期储蓄银行的建立,方便了城市商品交换,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与复兴。商业行会和统治阶层的共同监管,保证了中世纪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街区功能已由传统的以宗教、集会功能为主转变为商业、宗教和集会功能的综合。三、近代商业街区的发展(一)近代商业及街区的发展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步人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欧洲社会逐步摆脱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束缚,生产力大大提高,手工业从狭窄的范围中摆脱出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爆发的工业革命使得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爆炸式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剧增,使原本尺度宜人的步行街人满为患。19世纪中叶以来,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原有的以步行活动为主的城市格局被打破,转而以车行活动为主,商业街从主要供行人通行的街道变为了被车辆挤占的车道。  近代以来,大量城市人口聚集在新兴的城市交通干道周围,店铺逐步向着这些区域迁移。商店和人流互相促进、互为因果,新兴街道日渐繁华,此时,新型零售商业建筑类型迅速出现与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百货商店和带拱廊的商店街等现代大型购物场所(图2-3),它们充分占据了街道转角处的*优经营位置,迫使其他小商店向着专业商品交易点和交通便捷点转移,因而逐步形成了在城市主要干道路口、街道转角处等布置大型综合商店,而在街道两旁布局专业商店和服务行业店铺的现代典型商业街区布局(陶石,2002)。现代商业街区的雏形就此产生。  近代的商业交往活动摆脱了定期贸易的局限,形成了固定的永久市场。市场除了出售满足日常消费的基本物品外,还出现了洗浴设施、音乐厅、剧场、画廊、会场和各种俱乐部等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的公共设施。在街区上,除了传统的商贸服务业之外,还出现了以消费文化为特色的新型商业活动。  随着商业交易量的增加和交易范围的扩大,商人对银行及信贷业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商业银行得到快速发展。银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信用工具的发展,包括汇票和支票的使用。汇票和支票的使用方便了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流通,为商业交易大量化、商业活动常态化、商业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化提供了条件。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