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在一座大山的下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201789
- 条形码:9787521201789 ; 978-7-5212-0178-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在一座大山的下面 本书特色
梦也的散文写作,在一定意义上受益于诗的写作。他喜欢在散文中融入诗性,特别注意讲究散文的优美,现在更看重朴素和意义。他以为优美的散文都有一种基调和味道,要写出味道不容易。他的散文在总的基调中也有变化,较长的散文,注重情节,但不是单一的情节,可以说是在围绕一种主题下的复调式回旋。表面看他的散文在结构上是松散的,事实上它有一个隐秘的主题。他的一些短章,往往是某一种情绪和感受的再现。
在一座大山的下面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历年散文的结集,包括对故乡、对亲人邻人、对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对世间万物的感触,以及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与评论,篇篇有的放矢,情真意切,不无病呻吟、堆砌辞藻,文字朴素而富有感染力。
在一座大山的下面 目录
目录
我从哪里来?
天都山帝影/003
我从哪里来?/019
故乡/036
感动着我的世界/042
风中消失的云片/052
纯粹的世界给予我的/058
我如何长大?
说说我自己/073
求学时光/103
我眼中的世界/120
延续的血脉
延续的血脉/161
我的亲人们/169
左邻右舍/192
家畜四题/204
听见,不如同时看见
世界上*伟大的葬礼/223
甘露寺大门前的桃花/229
公鸡打鸣/233
睡在果核里的佛/236
榆叶上的蜜/239
某一时刻的蜻蜓/242
一副鸽子的骨架/244
火刑/246
蜜蜂城和蝴蝶国/249
七载丹青/251
我与花鸟/256
巴丹湖/263
居延海/267
第五十三个春天/270
身体的美/273
乐观的心态/275
忧郁的面孔/276
两次梦见母亲/278
梦想/282
不合时宜的存在/283
回到某一个特定的时刻/284
遥远的西山/288
冬日的河滩/290
遗弃的院落/292
从安静的墓地到一条喧嚣的大河/296
他山之石
活在同一天的人们
/303
精致的牙雕/312
高尔基:被重新认识的文学大师/314
呈现本身就有意义/322
在想象与真实之间
/327
雷蒙德·卡佛:作为小说家的诗人/333
谷川俊太郎:距离我们*近又*远的诗人/339
在黑暗与明亮之间
/344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350
樱桃的滋味/356
莫名的恐惧/359
雨中的广场/361
额尔齐斯与博格达/363
自然而为/365
在一座大山的下面 节选
天都山帝影 一 在宁夏,有这样一座山——天都山,可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去探寻它、了解它、熟知它,以至真正地去贴近它。所以,带有西夏烙印的天都山实际上是一座被人遗忘的山。即使我们老家的人——海原县人,也只知西华山和南华山,而少有人知道它在西夏时期却叫天都山。中国人是*容易遗忘的民族,有些是因为文化的欠缺,有些是因为不屑一顾,因为我们往往*上心的是衣食住行,而往往*易丢失或*不容易得到的就是衣食住行。一个不能用文化去武装的民族是没有自信心也没有战斗力的。因此,缅怀过去,或是来一次文化的心理旅行,是有必要的。 隐藏在海原县境内的天都山实际上只是一座活在党项人心中的山。然而,八百年前,党项人在成吉思汗的铁蹄下已消失殆尽,即使没有被斩草除根,也早已改姓埋名,与中华大地上的其他民族融为一体了。因此,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精彩一笔的党项人真正成为了种族被灭绝的代表,而独据一方与宋、辽抗衡,持续了近两百年之久,创造了文字、酿酒术、耕织术、冶铁术,留下了大量宗教雕塑和绘画的党项民族,也就成为国破家亡、人丁灭亡的悲剧。而没有被书写的党项人的历史,也就成为今天的冷学。 诉说一座山的盛衰,不是我的专长。天都山对于我只是一位洗尽了战争创伤的伟人,一个因落魄而与普通老百姓融为一体的人,只是我们在感受到它的亲切的同时,偶然间也会瞥见它不一般的真容。我是在天都山下出生并长大的,可以说,我是喝着从它的山上流下来的雪水长大的,是吃着在它的山上啃着牧草长大的牛羊肉长大的。我是承受着从它那儿吹来的长风长大的,也是聆听着它的低语,慢慢地才懂得了天地万物,懂得了人生,学会了识别真与假的人。因此,天都山不仅是我身体上的母亲,还是我精神上的父亲。在我的心中,天都山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或许是天性使然,我只记住了它的慈容,只领会了它的善意,而忽略了它的威严。 年少时,每天与它相伴,却从没有感觉到它有什么出奇之处,及至到了盛年,我才一点点地去接近它,并试着去读懂它。 或许是因为逐渐颓废的心性使然,现在我所关注的东西似乎都是不太起眼的东西,好像宏大的东西正在离我远去,代之而来的却是一些小事情、小物件,或是带有沧桑气息的老物件。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体质衰弱的征兆。不知源于何时,逝去的时光带着一丝温暖一丝淡淡的光晕一缕轻轻的忧思慢慢向我走来,慢慢向我呈现。 人*终都会回到本原,那养育过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畦田地、一处山坡,一场降雪、一次山洪暴发……凡此种种都会在你的身体上或心灵上留下永久的记忆。说到底,人是物质上的人,更是精神上的人,人赖以生存的东西是山川河流,是日出日落,是风花雪月,是季节更迭,是历史传承,是乡风民俗,是民族血脉。由此而来,你们可以想见,故乡的一座山、一条河,给了我多大的恩赐,给了我多大的启示,给了我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因此,它们不仅是我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家园。 古往今来,多少贤哲和文学家,都有自己可以依托的精神故土。老子的终南山,弘一法师的灵隐寺,鲁迅的绍兴,高更的塔希提岛,梵高的阿尔……可以说,每一个有成就的人,尤其是富有文化作为和精神创建的人,都有一块心灵安放和精神飞升的所在。这样的一块地方,不一定是故乡,却一定是精神和心灵感到安适的所在。所以,如其说一个人一生都在寻找可以安放身体的所在,倒不如说是在寻找一处可以安放心灵的所在。 无论贫富贵贱,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寻找心灵安放的意识,只是有人如了愿,有人却留下终生的遗憾! 二 即使睡在土炕上也能听到,风在摇动梵铃,能感到高空——那高得不得了的高空,星星像微风摩擦下的火苗明明灭灭,而那月亮像被剪下的一块黄绸缥缥缈缈地忽闪着。而那条河流,正温柔地绕过村庄,流过宽阔的河滩,向更为深远的山坳里流去。 那在梵铃的轻响中端坐无语的山叫西山,那在睡梦中轻绕的河叫麻春河——来自于西山的河。它们就是我不厌其烦地反复吟诵的山和河,是牵动了我魂魄的山和河,是我走过了千山万水之后,才止住了脚步的山和河,是与我的精神和创造力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山和河。然而,我对这一条河和一座山的认识是在中年以后。及至在我读了宋史和有关的西夏史料之后,我才明白。被我注视和仰望了数十年之久的山,被我一直称为西山的山,原来在西夏时叫天都山。多厉害的名字,你可以想象,千年前的党项人、蒙古人,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是多么敬重这样的一座山啊,它高耸入云,巍峨庄严!在那些习惯了骑马奔驰,喜欢在杀伐中度过一生的人来说,偶然地一瞥,却看见了一座神山,于是被震得滚下马来,纷纷匍匐在地。在党项人的心中,那是一座寄托了梦想和宗教情怀的山,因为,一座被称为天都山的山,一定是天之国都,是万神聚会的所在,是仙乐缥缈、天女翩跹的所在,是苦难人间的寄托。 或许是故乡海原县太过贫瘠的原因,让我们一度以为,有着贫冠天下之称的西海固,不会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东西。事实上,贫穷不但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造成遗忘,造成对一切东西的漠视和鄙薄。比如贺兰山,要是没有岳飞的《满江红》,贺兰山就不会这样出名。比如六盘山,要是没有毛泽东主席和他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留下的脚印,要是没有毛泽东主席豪情满怀的《清平乐·六盘山》,也许它的命运会跟天都山相同。 看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真是这个道理。可见一处地方,要是没有先哲和伟人留下的声音和气息,则多半不会闻名遐迩。可见文化效应是多么重要。
在一座大山的下面 作者简介
梦也,本名赵建银,1962年生于宁夏海原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为宁夏文联《朔方》杂志副主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于《十月》《中国作家》《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诗歌及散文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并获奖。《感动着我的世界》荣获宁夏第六次文学艺术奖散文二等奖,《草原童话》(组诗)荣获宁夏第七次文学艺术奖诗歌二等奖,《梦也诗九首》荣获宁夏第八次文学艺术奖诗歌一等奖。出版诗集《祖历河谷的风》《大豆开花》、散文集《感动着我的世界》、长篇小说《秘密与童话》、中短篇小说集《羊的月亮》等。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