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陈乐民集 本书特色
《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学者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学者文选》旨在积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陈乐民集 内容简介
《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学者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学者文选》旨在积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陈乐民集陈乐民集 前言
这本文集辑入的是我近二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部分文章,计二十余篇。
我在治学方面的旨趣,由于早年长期从事外事工作,是从国际政治开始的。然而在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后不久,我就感觉到,“追踪现实”和就事论事使我不能得到满足,于是探索一条把国际政治与文史哲相结合的道路。又由于我研究的重点在“欧洲”,即使在从事“民间外交”的实际工作期间,也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这个地区;于是几十年下来,从经验到理性,形成了一个深深的认识,那就是:欧洲体现的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也不限于政治的或经济的概念,而尤其是一种文明的概念。由此,我进入了欧洲的历史文化的广泛天地,试图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它从古代到今天的轨迹。在差不多十年前,我提出了“欧洲学”的观念,以期对欧洲作立体的、多层面的和综合的观察,以期反映出“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总体欧洲”。或许有人要问:欧洲人自己看欧洲不比你看欧洲看得更准确么?我有辩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些事往往是山外人比山里人更能看出山里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再者,有一点必须提及,即从我幼年起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对照西欧的情况时,便自然而然地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前途产生了须臾不能摆脱的情结。因此在研究欧洲时,我内心里时时想到的总是中国,焦聚在我晚年研究的命题上便是:“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为什么欧洲的文化传统通向了现代化,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却没有和不能。我在中西文化的比较方面的研究,*终关心的正在于此。有一位青年朋友说我有“欧洲情结”,他没有说错;但更深层的,乃是积郁心中的“中国情结”。
这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在我的一些书里都有印迹可寻。同样,这本“文集”也是按照这个思路选编的。准此,“文集”依辑入文章的侧重点编为“国际·欧洲”、“中西文化”、“历史”三个部分;两篇难以划入这三类而又与之有不同关联的,另立“其他”一类。至于报刊上发表的散文、随笔以及“应景”的文字,则一概未收入本集。
思索与读书是没有终点的,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天假以年,我还要不停顿地思索和读书,并把心得尽可能写进也许是我*后的一本著作《在中西之间》(暂名)中。
我相信两句话:一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一句是基尔凯哥尔说的:“生活总是朝着未来,而悟性则经常向着过去。”
另,《文集》中辑入的文字作于不同时期,其间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容有某些出入或重叠,一律一仍其旧,未作更动,以保存下我治学的足迹。
陈乐民
2002年1月于京中
芳古园陋室
陈乐民集 目录
自序
国际·欧洲
欧洲与和平
一
二
三
西欧安全论
安全与结盟
安全与均势
安全与缓和
“欧洲观念”探源
欧洲和基督教文明
“欧洲观念”的政治化
理念中的和现实中的“欧洲统一”问题
略论西欧在世界中的地位
一
二
三
黑格尔的“国家理念”和国际政治
一
二
三
戴高乐主义和民族主义
一 戴高乐主义的欧洲构想
二 争取大国地位的努力
三 戴高乐主义的时代特点
四 戴高乐主义的影响
国际合作与主权
1992年后的欧共体对中国构成威胁吗?
英国外交史论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西方外交思想史》绪论
外交的属性
外交和文明
外交与主权
近代西方外交史述要
欧美大国外交特征
拓宽国际政治研究的领域
从文明史的观点看欧洲——兼为“罗马条约”四十年作
面对理论的困境——20世纪社会民主主义的三个时期
中西文化
历史与展望——中、西(欧)交流发展之我见
一 中、西(欧)交流史一瞥
二 从隔绝到接触
三 历史上的不平等关系
四 中、西(欧)关系的新时期
五 关系的深化和学者的任务
马勒伯朗士及其哲学与宋明理学
17世纪的西方哲学
马勒伯朗士其人和他的哲学
关于马勒伯朗士的《对话》
马勒伯朗士与宋明理学的歧异
关于这个集子的说明
莱布尼茨与中国——兼及“儒学”与欧洲启蒙时期
“全球化”与中国
关于一种历史观
全球化的悖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欧洲与中国
中西文化各自的历史背景
中西文化的不同“思想底格”
“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文化的态势
比较和超越比较
中国从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历史
《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笔记
一
二
三
四
五
伏尔泰的《历史哲学》
两个伏尔泰
历史里不该有虚构的寓言
《圣经》质疑
坐视世界如恒沙——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
历史的观念——释“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不速之客
甲 十六世纪葡萄牙东航的历史时代背景
乙 明季中国与外界交通
丙 明王朝与葡萄牙人
丁 小结:新来客,新问题
欧洲文明扩张史论纲
一 泛论“文明”和“扩张”
二 一种文明史观的概述——人类文明的“自然发展过程”(natural process)
三 近代欧洲的中世纪前提
四 近代欧洲——从襁褓到成年
五 “欧洲文明”与中国
六 结束语
其他
费希特的矛盾
康德论启蒙——读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一
二
三
作者著述举要
作者年表
陈乐民集 节选
国际·欧洲
欧洲与和平
欧洲国际政治史从来是同战争与和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一
从17世纪算起,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的三百多年当中,各种各样的战争曾连绵不断地在欧洲进行。借用一位西方学者的话,近代史中的欧洲是在战争的铁砧上敲打出来的。
战争与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在历史上是分不开的。民族国家观念在战争中确立,又为更复杂、更错综、更激烈的争夺和战争提供新的动因,宗教战争变成了王朝战争,王朝战争又发展成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新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巩固代表其利益的国家主权,并为了强化和扩张本国势力而求助于同别国的战争。
尼古洛·马基雅弗利应是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早的政治家之一。他认为15世纪的意大利之所以支离破碎,受人欺凌,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君主政权;君主应是与神权统治对立的国家*高统治者。他主张君主作为国家的象征,必须依靠包括强有力的军队在内的各种力量,才能维系内部的和平和抵抗外来的敌人。
陈乐民集 作者简介
科研局(学部工作局)是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学部主席团的办事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77年建院,曾设科研组织局和规划联络局。1982年两局合并成立科研办公室,1985年更名为科研局。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学部,科研局更名为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1.6¥30 -
潮骚
¥18¥42 -
沉默的大多数
¥23.8¥36 -
假装得很辛苦(九品)
¥20.2¥48 -
生活如此多娇(九品)
¥18.5¥48 -
大师的国民理想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