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
>
DD罗翔作品集 法治的细节+圆圈正义(全2册)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
>
私人财富保护、传承与工具
-
>
再审洞穴奇案
-
>
法医追凶:破译犯罪现场的156个冷知识
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第2版)/刑罚理性四部曲(2)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220449
- 条形码:9787510220449 ; 978-7-5102-204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第2版)/刑罚理性四部曲(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对刑罚的正当性予以全面反思为主题的极具学术价值的专著,是作者继《刑罚理性导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以逻辑演绎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刑罚哲学力作。在书中,作者采用全新的理性分段法,将刑罚进化史分为报复、威慑、等价、矫正与折衷五个阶段,并以其所提出的刑罚理性统一论为标准,对刑罚的这五种进化形态予以各别的静态反思,指明了其优劣利弊,进而对刑罚进化史予以整体的动态反思,揭示了刑罚的进化趋势。
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第2版)/刑罚理性四部曲(2) 目录
前言
**编 刑罚的正当性的历史反思
引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之一般
**章 报复刑的理性反思
**节 报复刑的表征
第二节 报复刑的社会进化背景
第三节 报复刑的认识论分析
第四节 报复刑的刑理评价
第二章 威慑刑的理性反思
**节 威慑刑的表征
第二节 威慑刑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威慑刑的认识论分析
第四节 威慑刑的刑理评价
第三章 等价刑的理性反思
**节 等价刑的表征
第二节 等价刑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等价刑的认识论分析
第四节 等价刑的刑理评价
第四章 矫正刑的理性反思
**节 矫正刑的表征
第二节 矫正刑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矫正刑的认识论分析
第四节 矫正刑的刑理评价
第五章 折衷刑的理性反思
**节 折衷刑的表征
第二节 折衷刑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折衷刑的认识论分析
第四节 折衷刑的刑理评价
结论
第二编 制刑的现实反思
引论:制刑的现实反思之一般
**章 生命刑反思
**节 生命刑的合理性
第二节 生命刑的不合理性
结论
第二章 自由刑反思
**节 无期徒刑评价
第二节 有期徒刑评价
第三节 拘役刑评价
第四节 管制刑评价
结论
第三章 财产刑反思
**节 罚金刑评价
第二节 没收财产刑评价
结论
第四章 资格刑反思
**节 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合理性
第二节 剥夺政治权利刑的缺陷
结论
结论与余论
……
第三编 动刑的现实反思
第四编 配刑的现实反思
第五编 行刑的现实反思
致谢
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第2版)/刑罚理性四部曲(2) 节选
《刑罚理性四部曲(2)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第二版)》: 在正式律令中将无责任能力者排除在动刑对象之外,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源头在周代的“三赦”,亦即《周礼·司刺》所载的一赦幼弱、二赦老旄、三赦蠢愚。据此,年幼无知者,年老昏花者以及智力低下者均可赦免刑罚,即不作为动刑对象。自此以后,后代刑法均因袭此制。根据秦简《法律问答》的规定,未达一定身高(六尺)的人视为无责任能力人,纵然犯罪,也不受刑罚惩罚。由于身高在通常情况下与人的年龄成正比,因此,对身高不足六尺者不动刑,实际上也就是不将不具有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作为动刑的对象。至汉代,则已明确以年龄作为确定应否动刑的界限,且规定未达一定年龄的幼者或已过一定年龄的老者只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动刑的对象。至唐代,不但未达或已过一定年龄者,而且包括精神病人在内的残弱者均可免予受刑。 威慑时代之刑罚的无恶不罚的动刑理性,不只是体现在不赋予无责任能力者以刑事义务因而不将其作为动刑对象的规定上,而且还表现为罚不及不识,即不对意外事件的肇事者动刑上。如自秦以降,威慑时代的中国刑法即将有无犯罪意识作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从而将无犯意亦即无主观恶性的意外事件排除在刑罚的动因之外。据秦简《法律答问》规定:“甲盗,赃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赃不盈一钱,问乙何论?同论。”又:“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也?毋论。”两相对比,即可知,只有明知是赃物而受之始可动刑,不知是贼赃则不能作为动刑的原因。 与定罪动刑注重行为人之主观恶性相适应,威慑刑的另一条重要的动刑理性是有效必罚。这是因为,对犯罪是行为人主观恶性的产物的认识,同时也就意味着对犯罪的可控性以及刑罚对犯罪的可制性的认识,因而必然肯定刑与罪之间的遏制与被遏制关系。相应地,能收遏制犯罪之效,构成动刑的充分理由,有效必罚作为动刑的基本理性,顺理成章。 有效必罚的动刑理性建立在这样的命题之上:凡是可受遏制的行为都可以作为动刑的原因,凡是可遏制犯罪的刑罚都可用以遏制犯罪。与此相适应,动刑的随意性在所难免。具体表现为法外动刑与株连无辜。 受凡是有效的刑罚都是可以动用的刑罚这一命题的主宰,威慑时代的动刑实践自然不愿让制刑的立法所束缚。因此,在立法所确定的刑罚方法被认为不足以遏制犯罪即不具有充分的威慑力之时,动用虽不为法律所确认但被认为有效的刑罚,便成为合理的必然。在中国,自汉代开始,除少数朝代,历代各朝均大量使用法外刑。汉代有断人手足、去眼、割耳等法外酷刑,宋朝有刺配、凌迟、断食等事实上的常刑,元朝亦将剥皮、抽筋、磔等法外刑广为运用,至明代,法外刑多达20余种,包括凌迟、枭首与剥皮等。显然,历代所动用的法外刑几乎无一不是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但因过于残忍而在立法时被废除的严刑苛罚。如滥觞于上古的菹醢之刑虽自汉代以后均不是法定正刑,但事实上,这一残忍之至的酷刑一直为历代所动用。《晋书·刑法志》载日:“乃魏国建,傍采汉律,定为魏法。……至于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枭菹……,不在律令”。《宋朝事实》十六载:庆历四年,率众攻破环州的欧希范被捕获后,“仍醢之以赐溪洞”。《元史·世祖纪》载,至元十九年,合谋刺杀权臣阿合马的王著与高和尚,被“皆醢之”。诸如此类动用法外刑的事例足以表明,为收遏制犯罪的威慑之效,威慑时代的动刑者可以完全不受制刑的束缚。 至于株连无辜,更是威慑时代世界各国刑罚所通用的动刑准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株连无辜可以强化刑罚的威吓效果,增强对犯罪的社会控制,有利于实现遏制犯罪的目的。在整个威慑时代,中国历代刑法无不将此作为动刑的通例。早在公元前407年魏文侯李悝编纂的中国**部成文法典《法经》中便规定,“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妻氏,杀二人者及其母氏”。秦孝公时,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敌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广,……匿奸者与降敌同罪”。唐律中也有“诸谋反及大逆者腰斩,父子年十六以上者皆绞”的规定。明朝方孝儒因反对明成祖篡位,被诛灭十族,处死870多人。不仅如此,在历代刑法中,株连甚至被作为一种法定常刑而确认。《史记·秦本纪》载,秦文公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表明族诛自秦始被作为法定刑。自此以后,族诛不但一直被历代所沿用,而且株连面逐渐扩大。如唐律规定,谋反者不但本人皆斩,其有关亲属,虽未过问或根本不知,也“缘坐”得重罪,或绞、或流、或没入官府为奴婢、部曲,其余财产也全部没官。明律规定,凡“谋反大逆”,本犯无论首从皆凌迟处死,本宗亲族祖父、父、子、孙、伯叔父、兄弟、侄、堂兄,同居异姓亲族如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仆,凡十六岁以上皆斩,十五岁以下男子及女性亲族“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同样,在中世纪的西方,株连无辜也极为盛行。在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1670年颁布敕令确立了株连原则,一人犯罪,举家遭殃,即使是孩童也不能幸免于死,甚至罪犯所在村社的全体人员都遭连坐。在中世纪的英国,法律规定,在找不到杀死“法兰克人”(即来自诺曼底的封建主)的凶手的情况下,案发地区的农村公社的全体居民都应承担责任。 ……
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第2版)/刑罚理性四部曲(2) 作者简介
邱兴隆,男,1963年元旦生于湖南湘乡东台山。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先后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厦门大学与湖南大学,曾兼任湖南醒龙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与律师。学术研究以刑罚哲学见长,系国内刑罚学与死刑废止论的首倡者,曾荣获湖南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与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并曾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聘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与法国***未来人才计划。出版有《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等个人著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与《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150余篇,先后多次获***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律师业务以刑事辩护著称,出版有《为了弱者的权利》《一切为了权利》《法庭上的刑事法学》等刑事辩护著作。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5¥3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2.7¥42.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3.4¥38 -
中国法律思想史
¥20.5¥25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4.9¥49.8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4.4¥32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8.8¥20 -
法律的悖论
¥3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