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论丛(第1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085010
- 条形码:9787562085010 ; 978-7-5620-850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论丛(第1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论丛”靠前辑,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论丛(第1辑) 目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探析
——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视角
论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维度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与现实
——总体性视野下对十九大报告文本的深度释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命题论析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生成逻辑论析
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
新时代人才理论创新的几个着力点
论法治人才的培养对党自身建设的作用
法治的中国语境与历史逻辑
全面依法治国视角下中国共产党功能调适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
贯彻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析
习近平学习观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马克思人学思想与正确幸福观、得失观、生死观的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学诠释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中“喜乐”观的当代价值研究
十九大的网络舆情解读
——基于大数据的舆情分析
关于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
生成规律与实现路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探析
农村“留守老人”的孝道困境及其对策
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看基层社会治理
幸福问题研究
用长征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下高校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教育探析
教学改革类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的基本内涵与提升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基础课》教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德法兼修”导向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和引领《基础课》教学全过程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课程考试改革探析
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论丛(第1辑) 节选
《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论丛(**辑 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辑)》: 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界标,由此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也正是立足新时代的基础上,才有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新的指导思想、社会发展的新方略,新党建等一系列的战略布局。因此,理解新时代是理解十九大报告的一个关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主体的价值理念日益明晰 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性。这是对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更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的批判和超越,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价值理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马克思早在《神圣家族》中就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简短而又有力地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群众是进行历史活动的主体,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人民主体的发展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人民主体观的理解和认识。概括来看,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肯定并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鼓励并发挥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的形势下,更要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宏观看,不论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还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价值目标和制度设计的着眼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微观看,着力改善民生、精准扶贫等更是在帮助人民脱贫减困,让改革发展带给人民更多获得感。此外,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公平正义的需求。三是强调党的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于群关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凝聚党心民心。 (三)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构想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还有30年时间,这一段路程怎么走?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如下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有论述。早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后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并把共产主义**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提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根本论断,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根本判断和理性认识,这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基于对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基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认识,习近平同志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后,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将处在新的发展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有益创见。 ……
-
为什么是中国
¥19.6¥58 -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理解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47.6¥68 -
1909-1928-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戴季陶思想研究
¥8.1¥29 -
政治分析-政治科学概论
¥17.8¥56 -
大国政府
¥29.3¥39 -
布朗基文选
¥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