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旅游文学欣赏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10765
- 条形码:9787302510765 ; 978-7-302-5107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旅游文学欣赏 本书特色
《旅游文学欣赏》紧紧围绕旅游文学欣赏的实际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教育紧紧围绕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旅游文学欣赏》立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由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编写,围绕职业教育,着重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按照适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确定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体例与内容贴近教学实际,便于操作,符合高职高专师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力争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潮流。
旅游文学欣赏 内容简介
《旅游文学欣赏》立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规格要求,牢牢把握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趋势,着眼于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以旅游文学欣赏理论知识介绍和旅游文学欣赏能力培养为载体,方便相关课程老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模块:旅游文学欣赏理论知识、旅游文学名篇导读、江苏旅游景点文学知识。模块是旅游文学欣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准备,着重使学生掌握各类旅游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模块是结合旅游文学的体裁分类而设计的,着重训练学生掌握鉴赏各类旅游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第三模块结合地方旅游文化背景,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旅游文学欣赏》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或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旅游行业的培训用书,还可作为旅游管理人员、高校教师的参考书。
旅游文学欣赏 目录
目 录
**篇 旅游文学欣赏基础知识
**章 旅游文学概述 3
**节 旅游与旅游文学的关系 3
一、旅游文学作品是旅游风景促销的
重要载体 3
二、旅游文学作品大大增强了旅游
景点的吸引力 3
三、旅游文学作品能促进旅游景点的
进一步开发 4
第二节 旅游文学的概念与构成 4
一、旅游文学的概念 4
二、旅游文学的构成 6
习题 7
第二章 旅游文学的特点与功能 9
**节 旅游文学的特点 9
一、多样性 9
二、抒情性 10
三、审美性 10
第二节 旅游文学的功能 11
一、宣传功能 11
二、审美功能 11
三、传播功能 13
习题 14
第三章 中国旅游文学发展简史 17
**节 旅游文学的奠基:先秦两汉 17
一、先秦旅游文学 17
二、秦汉旅游文学 18
第二节 旅游文学的兴盛:魏晋南北朝 18
一、魏晋旅游文学 19
二、南北朝旅游文学 20
第三节 旅游文学的繁荣:唐宋 21
一、隋唐五代旅游文学 21
二、宋代旅游文学 23
第四节 旅游文学的持续发展:元明清 24
一、元代旅游文学 24
二、明代旅游文学 25
三、清代旅游文学 26
第五节 旅游文学的突变:现当代 26
习题 27
第二篇 旅游文学名篇导读
第四章 旅游诗词曲赋名篇导读 31
**节 旅游诗词 31
一、旅游诗词的概念 31
二、中国旅游诗词的发展轨迹 32
三、中国旅游诗词的审美特征 35
四、旅游诗词的种类 36
第二节 旅游散曲 44
一、旅游散曲的内涵 44
二、旅游散曲名篇选读 45
第三节 旅游赋体 50
习题 63
第五章 旅游散文名篇导读 65
一、散文游记的特征 65
二、旅游散文的类型及审美功能 66
**节 古代游记 67
一、古代游记的产生与发展 67
二、古代游记名篇选读 73
第二节 现当代游记 76
三、现当代游记名篇选读 78
第三节 文史散文 86
一、文史散文的创作特点 87
二、文史散文名篇选读 88
习题 100
第六章 旅游戏曲、剧作名篇导读 103
**节 旅游戏曲导读 103
一、旅游戏曲的概念 103
二、旅游散曲的主要作品 103
三、旅游戏曲导读 104
第二节 旅游影视剧 114
一、影视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
影响 115
二、旅游影视剧解说词导读 115
习题 135
第七章 旅游楹联、题刻名篇导读 143
**节 旅游楹联 143
一、楹联的起源与发展 143
二、楹联的审美特征 144
三、旅游地楹联选读 145
第二节 旅游题刻 157
习题 163
第八章 旅游小说、报告文学名篇
导读 167
**节 旅游视角下小说名篇导读 167
一、小说与旅游的关系 167
二、旅游视角下小说名篇导读 168
第二节 旅游视角下报告文学名篇
导读 190
一、报告文学 190
二、旅游视角下报告文学名篇
导读 191
习题 201
第三篇 江苏旅游景点文学知识
第九章 江苏山水类旅游景点文学
知识 205
**节 江苏山水旅游简述 205
第二节 江苏山水景点名篇导读 205
一、江苏山体景观文学名篇 205
二、江苏水域景观文学名篇 213
习题 223
第十章 江苏人文建筑类旅游景点文学
知识 225
**节 江苏建筑文化简述 225
第二节 江苏人文建筑景观文学名篇 225
一、江苏陵墓建筑景观文学名篇 225
二、江苏园林建筑景观文学名篇 229
习题 235
参考文献 237
旅游文学欣赏 节选
第六章 旅游戏曲、剧作名篇导读 **节 旅游戏曲导读 一、旅游戏曲的概念 旅游戏曲是宋元以后旅游文学中常见的体裁,它以散曲、元杂剧、传奇等体式来描写山水胜景,刻画历史遗迹,表达旅游者在旅游中的审美愉悦、历史感悟以及精神享受,并进一步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怀和艺术境界。 戏曲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比较宽泛,不仅有传统诗词中常见的吟诵,也有底层人民的生活感受,雅俗共存,内容丰富。其中既有以豪迈激越的笔调抒写山川江河的雄伟壮丽和以明快简洁的笔触描绘林溪村舍秀美怡人的篇章,也有以细致灵动的笔触描绘城市都会的风情画卷。 二、旅游散曲的主要作品 旅游散曲有的记叙游踪,细致详尽;有的描摹景物,形象鲜明;有的借景抒情,颇多感慨;有的登临怀古,充满感悟。关汉卿是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重要人物,其作品拓展了散曲中的旅游题材。【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描写了杭州都市繁华与秀丽的景色。 马致远的散曲声誉极高,其山水游历之作,大多寓情于景,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其代表作,他还有一组写景散曲【双调?寿阳曲】八首,分别吟咏山市晴岚、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八种胜景,以疏笔勾勒为主,寥寥几笔,神韵毕现,极富诗情画意,是散曲中写山水景物的佳作。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游历怀古的佳作,这首散曲既写出了潼关的险峻,重峦叠嶂,气势恢宏,又深寓世事兴衰变幻无常之感,揭示出封建王朝兴亡盛衰的本质,令人警醒。 张可久和乔吉是元代后期的散曲名家,张可久的著名套曲【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可以说是一篇散曲游记,写作者西湖游赏,花月诗酒,直至二更才欣然回归。全篇写景优美,尤其是首曲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描摹湖光山色,勾勒西湖晚景,尤为出色。张可久一生怀才不遇,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总是挥之不去,所以他向往归隐,希望以隐逸生活的闲适洒脱来抚慰现实中的失意与痛苦。 乔吉旅游散曲中也有抒怀遣兴、咏物写景的上乘之作。如【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通篇用生动的比喻、奇丽诡谲的语言淋漓酣畅地描绘出瀑布壮丽变幻的景象和雄起磅礴的气势,想象奇妙,意境超凡。 元代以后,散曲逐渐衰微,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旅游戏曲导读 【例文一】 闲对着绿树青山(1) 元·王实甫 [越调斗鹌鹑]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2)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3)。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紫花儿序]也不学刘伶(4)荷锸,也不学屈子(5)投江,且做个范蠡(6)归湖。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7)将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8)。 [小桃红]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9)。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10)。 【作者简介】 王实甫(1234-1294),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两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注释】 (1) 闲对着绿树青山:这是元代杂剧《丽春堂》第三折乐善所唱的三支曲子。《丽春堂》,全名《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作者王实甫。 (2) 潜入:此处意味退隐。 (3) 龙潭虎窟:指朝廷争权夺势的是非之地。 (4) 刘伶:魏晋间名士,字伯伦,以诗文和善饮而闻名于世。 (5) 屈子:即屈原。 (6) 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功成后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 (7) 棹:船桨,此处作动词,意指用桨划过去。 (8) 胡必归欤:为什么一定要归去。 (9) 由咱取:由自己造成的。 (10) 都装入酒葫芦:意指酒醉后万事皆休。 【赏析】 王实甫的《丽春堂》讲的是金世宗大定年间丞相完颜乐善的故事。这三支连续的曲子,集中而完整地表现了乐善被贬在济南时的生活与情境。一位声名显赫的丞相,骤然被贬到青山绿水之间披蓑垂钓,这一巨大的变化,必然给他带来种种前所未有的感受。在曲子的前面。有乐善的一段自白:“老夫每日饮酒看山,好是快活呵!”这种快活的感受是真实可信的。【斗鹌鹑】一曲,表现的就是这种感受。他“闲对着绿树青山”,得到了大自然的陶冶,因此,“烦心倦目”都被“消遣”。“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两句,正是乐善从昔日朝廷重臣到眼前闲散隐者这一巨大变化的概括,而且构成强烈对比,显示了乐善对目前生活的快活感。接着,“披着领箬笠蓑衣”一句。塑造了“潜入那水国渔乡”之后乐善的形象;寄情山水,飘逸洒脱,体现着隐者生活的情趣。而“堤防他斜风细雨”一句,又暗暗道出了披蓑垂钓的生活,正可免去人间是非的纠缠。*后,“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更表现了他无拘无束,闲散自由,与世无争的生活,而这些正是乐善感到快活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斗鹌鹑】主要表现了乐善对新的生活的某些感受,那么紧接着的【紫花儿序】一曲,则主要写他对这种生活的一些思考。“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三句,表明他既不想如刘伶,也不想效法屈原,他要模仿的是范蠡:功成名就泛舟五湖。这表明,乐善并非盲目地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而是有明确的效仿对象,这正是他思考的结果。而且他认为,他泛一叶小舟,“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惊起那几行鸥鹭”的生活,正似范蠡归湖的故事。故足以以乐忘忧而不必归欤之叹。曲中所写“一滩红蓼”“两岸青蒲”“几行鸥鹭”,都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幽美,以及乐善以范蠡自喻而获得的恬淡心境。 乐善对隐者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他毕竟是被贬之后才开始这种生活的。因此,在他内心深处,还深藏着难以自解的踌躇。当他内心深处的踌躇隐约泛起的时候,就唱出了这曲【小桃红】:他感到水声和山色都模糊了。“闲看云来去”,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惆怅。何以如此?就因为他“我怨结愁肠对谁诉”——满腹怨仇而无告,唯有“自踌躇”。显然,绿水青山的美景,终究不能完全消除被贬谪居的苦闷。由苦闷进而自责:“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表现了无限的悔恨。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他发出了“感今怀古,旧荣新辱”的感叹。所谓“旧荣”,当然指昔日为相时的荣华富贵;而眼前的“自斟自饮,自歌自舞”,却成了“新辱”。因此,他内心*深处的愿望,显然是改变目前的处境,消除“新辱”,正是这两句的真正意义。然而,他的“新辱”是皇上贬斥的结果,本人无力消除。于是,所有的踌躇、自责、感叹,只好“都装入酒葫芦”——以酒浇愁,这是他唯一的解脱。 三支小曲,细致而深刻地表现了乐善被贬隐居时的感受、思考和苦闷;也生动地描写了昨日景物,并使二者达到了和谐统一。语言质朴,正与人物性格吻合,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乐善的心理活动过程,曲折地反映了全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 【例文二】 红杏深花 明·汤显祖 【排歌】〔外引众上〕红杏深花,菖蒲(1)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生、末接介〕〔合〕提壶(2)叫,布谷喳。行看几日免排衙(3)。休头踏(4),省喧哗,怕惊他林外野人家。 【八声甘州】平原麦洒,翠波摇翦翦(5),绿畴如画。如酥嫩雨,绕塍(6)春色苴。趁江南土疏田脉佳。怕人户们抛荒力不加。还怕,有那无头官事,误了你好生涯。 【前腔】千村转岁华(7)。愚父老香盆(8),儿童竹马(9)。阳春有脚(10),经过百姓人家。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真个,村村雨露桑麻。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对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注释】 (1)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根茎可作香料,外用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古人常在端午节采之。 (2) 提壶:鸟名,鸣声犹如“布谷”。 (3) 排衙:长官排列依仗,接受属员的参谒,坐堂办事。 (4) 头踏:古代官员出行时排在前边的仪仗队。 (5) 翦翦:簇簇,丛集的样子。 (6) 塍:田间的土埂子。 (7) 转岁华:过上了好日子。 (8) 香盆:封建社会中奉迎统治者的一种仪式,焚香插在盆里,顶在头上,跪地迎送,表示崇敬和爱戴。 (9) 儿童竹马:歌颂太守的成语。东汉郭伋,曾任并州牧,有一次他到所属的某地,有几百个儿童骑竹马来欢迎他。 (10) 阳春有脚:歌颂太守的成语。唐代宋璟,爱民恤物,百姓称之为有脚阳春,所到之处如阳春普照。 【赏析】 这是明代传奇剧本《牡丹亭》第八出《劝农》中太守杜宝所唱的三支曲子。 **支曲子[排歌]开始五句描述了太守杜宝出行时所见到的山野春光,杏花开放如火红艳,菖蒲抽芽,田野里春日渐暖,竹篱茅舍前酒旗招展,春雨初晴,炊烟袅袅。下面三句点出正值春耕时节,提壶鸟与布谷鸟在声声鸣叫。杏花春雨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四时江南风光画卷中的一幅名画,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中,至今仍是激发人们旅游的动因。 第二支曲子[八声甘州]头三句描述了田野间一片绿色的麦浪,有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下面四句描述,春雨如酥,春色已深,应该抓住墒情,及时耕种,切不可违迟农时,致使田地荒芜。田野之美是静态的,而田野中的劳作以及田园生活舒缓的节奏才是*值得竟日奔波之人艳羡的一种生活状态。 第三支曲子[前腔]头五句,描述了百姓对太守杜宝的爱戴与崇敬,有这样一位贤太守,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后四句描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雨后人们在努力耕种,村村是一片桑麻。日落月出,甚至听不到犬吠,好一个太平年景。 这三支曲子表述了太守杜宝清廉勤政,体恤民情,深受人们的拥戴。杜宝出行劝农催耕,在《牡丹亭》的全剧中,属于情节的枝蔓。但这几支曲子有如一首优美的田园诗、一幅古代的风俗画,自有其可取之处。 【例文三】 访翠 癸酉三月 清·孔尚任 【缑山月】(生丽服上)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眉批】王谢(1)风流。怕催花信(2)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 小生侯方域,书剑飘零,归家无日。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昨日会着杨龙友,盛夸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现在苏崑生教他吹歌,也来劝俺梳栊;争奈萧索奚囊(3),难成好事。今日清明佳节,独坐无聊,不免借步踏青,竟到旧院一访,有何不可。(行介) 【锦缠道】望平康(4),凤城东、千门绿杨。一路紫丝韁,引游郎,谁家乳燕双双。(丑扮柳敬亭上)黄莺惊晓梦,白发动春愁。(唤介)侯相公何处闲游?(生回头见介)原来是敬亭,来的好也;俺去城东踏青,正苦无伴哩。(丑)老汉无事,便好奉陪。(同行介)(丑指介)那是秦淮水榭。(生)隔春波,碧烟染窗;倚晴天,红杏窥墙。 【眉批】一幅江南旧院图。(丑指介)这是长桥,我们慢慢的走。(生)一带板桥长,闲指点茶寮(5)酒舫。(丑)不觉来到旧院了。(生)听声声卖花忙,穿过了条条深巷。(丑指介)这一条巷里,都是有名姊妹家。(生)果然不同,你看黑漆双门之上,插一枝带露柳娇黄。【眉批】末句天然风韵。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注释】 (1) 王谢:六朝时望族王氏与谢氏的并称,代称高门世族。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 花信:花开的信息。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 (3) 奚囊:《新唐书·李贺传》:“[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后因称诗为“奚囊”。 (4) 平康:唐长安丹凤街有平康坊,为妓女聚居之地。在当时,是属于“京都侠少”和“新科进士”两种人*常活动的处所,属于极风流的地方。后以此为妓女所居的泛称。 (5) 茶寮:茶馆。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9.3¥55.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