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给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第二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420452
- 条形码:9787518420452 ; 978-7-5184-204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给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冯夏婷教授的又一部力作。可与《透视幼儿心理世界——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透视0—3岁婴幼儿心理世界——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配套阅读,全面了解婴孩子的心理发展现状,迅速找到应对和解决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 根据**版读者的反馈意见,结合近些年来的幼儿心理辅导工作,冯夏婷教授在第二版中增加了“不守规则”“不会做家务”等10种问题行为,并对**版的内容做了细致的修订,使全书的覆盖面更广,更具实践指导性。 与**版相比,第二版在排版、纸张和装帧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带给读者更美好的阅读感受。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给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家长篇)》的全新升级版。它是写给幼儿家长的教育指导书,对幼儿教师也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作者聚焦于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情绪情感方面、学习方面和生活习惯方面容易出现的40种典型的问题行为(较**版增加了10种问题行为),通过定义和行为表现的描述来帮助家长识别孩子是否存在某种问题行为,通过众多案例全面地探析了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指出家长们常见的错误态度和应对措施,并给出了非常具体且专业的心理学建议。关于每一种问题行为的写作都包括“案例”“分析”“错误应对”和“锦囊妙计”四个部分。 全书*后一部分还介绍了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家长理解教育方法和技术背后的理论支持,从而提高家长触类旁通的教育能力。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给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第二版) 目录
**部分 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行为
1.攻击
2.捣乱
3.破坏
4.乱发脾气
5.说谎
6.偷窃
7.不服从
8.不分享
9.社交退缩
10.不守规则
第二部分 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行为
1.吮吸手指
2.任性
3.依赖
4.过度焦虑
5.冷漠
6.妒忌
7.口吃
8.特异性恐惧
9.安全感缺失
10.情感表达障碍
第三部分 学习方面的问题行为
1.注意力不集中
2.没有学习兴趣
3.懒惰被动
4.说话晚
5.粗心健忘
6.怕上幼儿园
7.逻辑混乱
8.做事拖拉
9.坐不住
10.不会倾听
第四部分 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行为
1.不良饮食行为
2.不良睡眠行为
3.不良卫生行为
4.丢三落四
5.毛手毛脚
6.晃头眨眼
7.尿裤尿床
8.不会等待
9.生活自理能力差
10.不会做家务
第五部分 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
1.行为主义的方法
2.改变认知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给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第二版) 节选
10.不守规则 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迅速地富裕起来,出国旅游的人逐年增多。国人留给外国人的突出印象,除了出手阔绰、爱买名牌商品之外,恐怕就是不守规矩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禁止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进入的赌场,孩子硬闯乱跑,被赌场驱逐离开;还有女博士因为自己的原因误机却在机场对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大打出手,被多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永久禁飞。国人的不守规矩可谓丑态百出。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国人不守规矩、无法无天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要培养国人守规则的习惯,唯一的希望是从小开始注重规则教育。 小朋友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电影院里走来走去影响别人观影,在商场里不顾他人到处乱跑,在公园里没人看见的地方随地小便,往公园的池塘里乱扔垃圾,这些就是不守规则的行为。不守规则的行为主要是指孩子不遵守幼儿园、学校所制定的行为规则,不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缺乏公共道德的行为。 家长常常会认为不守规则的行为是小事、小节,不用管教,孩子长大后自然就能学会守规则。结果就是,由于从小没有规则意识,没有遵守规则的习惯,孩子长大后便成为不守规矩、缺乏教养的人,被人嫌弃、瞧不起。所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真的不是小事。 (1)因为不听从指引而导致的不守规则 案例1 4岁的强强是个令大人头疼不已的孩子。大人叫他吃饭,他玩玩具不肯停下;大人叫他洗澡,简直是像打架一般才能把他放进澡盆,然后洗好了又要一番战斗才能把他弄起来穿好衣服。外出一趟也不容易,做任何一件事强强总是拧着,完全不听指挥。 案例2 6岁的米乐参观博物馆,大人说不可以做的事情,米乐偏要做。妈妈不准他乱跑,他偏要乱跑,妈妈在后面追个不停;妈妈不准他大声说话,他偏要吵吵嚷嚷;妈妈不准他到处乱摸,他偏要挑衅,碰碰展品,摸摸画架。*后,妈妈只好把他强行带走,博物馆之行彻底以失败而告终。 案例3 6岁的星星外出旅游,参加一个有趣的浮潜活动。导游叔叔向大家讲解规则,要求大家文明对待海洋生物,爱护海洋中的一切,不要去追逐触碰鱼儿,不要采摘海草,不要带走海里的石头和贝壳。星星说:“我偏要抓鱼,我就要它死。”导游叔叔只好劝说爸爸妈妈不要让星星下水浮潜。妈妈只好陪着被禁止下水的星星。真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回。 分析 听从指引是基本的社交技能,也是人类*基本的教养。只有听从指引,相互之间的沟通才能成功。不听从指引,各干各的,就不可能有成功的社交,也就不可能有我们有组织的人类社会。所以,从孩子初学语言,学习和别人打交?开始,父母就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听从指引。“张开嘴,吃苹果啦”“把杯子递给妈妈吧”“帮爸爸找一找鞋子”,不要以为这样支使孩子好像委屈了孩子,其实这些就是*初的“听从指引”,也是人*初的教养! 错误应对 ◆怂恿放纵。面对上面的这些情况,有些爸爸妈妈会护着孩子,或者替孩子求情,或者直接和别人起争端和冲突,这些都会助长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令孩子变得更加无法无天,无法管教。 ◆制定太多的规则却不执行。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给孩子讲道理,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规则,但是当孩子违反了规则的时候,却不能下狠心让孩子承担后果。比如,对于不肯好好吃饭的强强,父母一直苦口婆心地劝他吃,觉得他没有吃饱,就给他吃零食;强强不肯洗澡,父母就一直给他讲要讲究卫生,否则会有细菌,会生病,他洗着澡不肯起来,父母又费了不少工夫跟他讲泡太久会感冒之类的道理;强强外出不听从指挥,父母就一直追在他后面讲这不可以那不可以的道理。父母这样做反倒让孩子过足了不守规矩能让大人忙得团团转的“瘾”,无意之中强化了他的坏行为。 ◆规则的制定本身不合理。父母定下的规则太多,而且规则本身不合理也是难于执行的原因。我们常常见到家长一直对孩子说“不”:不许乱跑,不准坐在地上,不要弄脏衣服,不准顶嘴,不许吃炸鸡,不许吃冰冻的东西……家长定下了那么多不合理的规则,孩子要做到其实是不可能的。所以,父母为孩子定下的规则一定得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不许乱跑”改为“不要在人多的地方乱跑”就更合理些。不准坐在地上、不要弄脏衣服、不准顶嘴、不许吃炸鸡、不许吃冰冻的东西,改成“不做危险的事情”“少吃油炸食品”“不要过量吃冰冻的东西”就更合理些。 ◆制定的规则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家长制定规则的目的是约束孩子的行为,所以规则一定要得到孩子的认可,他愿意执行规则才有用。很多父母只是单方面认为孩子应该这样那样,不可以怎样怎样,却没有花时间和孩子讨论这些规则,让孩子理解并且愿意执行这些规则,结果就是规则变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起冲突的根源,亲子冲突多了,孩子却没有遵守规则。 锦囊妙计 ◆父母要成为主导者,指引孩子的正确行为。比如:“我们来吃香喷喷的蛋炒饭啦”“来来来,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可舒服了”“我们来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参观者吧”“爱护动物的孩子*棒了”。父母给出非常明确的指引,孩子很自然地就会跟从父母的指引,相处愉快,而且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麻烦,孩子体会到服从指引其实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后,慢慢地就会形成服从指引的行为习惯。 ◆奖励孩子服从安排的行为。父母常常在孩子不好好听从指引的时候发飙,但是孩子大部分时候都能听从指引,父母却没有任何意识,这就难怪孩子要搞点事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了。所以,父母要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适当地做出回应:一个赞许的微笑,竖起大拇指,悄悄地告诉他“我喜欢你今天这么懂事”。当然,适当的赞许就可以了,切忌过于夸张的表扬,比如,在一大堆客人面前夸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又搂又亲表扬他,这些做法会极大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导致孩子是为了表扬而不是真的喜欢自己遵守规则的行为。 ◆遇到孩子反抗不顺从时要冷静,切忌自己先发火。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可以等一等孩子,他稍稍冷静一段时间也许就想通了。如果父母失去耐心发火,冲突就会愈演愈烈。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讲道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听不进去道理。等他冷静下来后,父母可用主导性的语言,如“我们现在可以高高兴兴地去吃饭啰”“不哭不闹的宝宝可以去坐缆车啦”,很自然地把孩子引回“正道”。 (2)因为没有公共道德的概念而导致的不守规则 案例1 爸爸妈妈认为5岁的青青难教极了。去到哪里她都好像在家一样,摸摸这儿碰碰那儿,喜欢的东西顺手拿走,好玩的东西占着不放,公共汽车上要求妈妈讲故事,火车上拿着爸爸的手机放音乐,在公园里蹲下去就把路边的花摘了下来,一下没看住她就把面包扔到池塘里喂鱼。父母一遍一遍地给她讲道理,青青好像完全没有听进去。 案例2 晓晓6岁了,由于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他,爷爷奶奶总是不分场合地什么都满足他,所以晓晓变得很任性。比如,在公园里,晓晓突然说要尿尿,爷爷奶奶早有准备,拿出备好的塑料袋就让他尿尿。晓晓吃东西也是不分场合,在商场里、公车上、上兴趣班时,爷爷奶奶都有备好的水果等食物,随时随地给晓晓喂几口。晓晓的爸爸妈妈觉得很无奈。 案例3 4岁的豆豆总是不能理解大人的要求,比如:在家可以大声地和爸爸妈妈说话,为什么在剧院里就不可以呢?在家里可以捞鱼池里的金鱼玩,为什么公园里的鱼就不可以玩呢?爸爸妈妈说话时可以问为什么,可是博物馆里的阿姨说话时为什么就不可以随便插嘴呢? 分析 遵守公共道德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基本的条件。如果不能正确地区分公共空间和自己的家,孩子就容易出现上述行为。教给孩子公共道德是父母*基本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道德。“子不教,父之过”,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父母要教孩子遵守公共道德,遵守规则,成为有教养的人。 错误应对 ◆没有教给孩子公共道德的概念。家里和公共场合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场合,一个是家里人共同拥有的、不受别人打扰也不会打扰到别人的私密空间,一个是要和很多人共享的、大家需要相互照顾才不会互相干扰的公共空间。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两个不同空间的不同规则。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自己也没有太注重遵守两种不同场合的规则,更没有在孩子逐渐长大,可以带他外出的时候有意识地给他讲解要去的这个地方和家里的不同。在家长既没有言传也没有身教的情况下,孩子是无法自己形成公共道德的概念的。 ◆认为这是小事。孩子在公共场合不遵守规则,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小事:“在地铁上吃点东西而已,至于有什么错吗?”“不就是摘了几朵花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带孩子看电影时孩子问几个问题很正常啊,谁都有孩子!”如果家长不当一回事,孩子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对自己遵守公共道德的要求。 ◆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认为自己有理就可以不遵守公共道德。“孩子尿急找不到厕所,我这也是没办法,再说我已经用了塑料袋,并没有危害公共卫生嘛!”“我们着急赶路才不排队呀!谁都有急的时候嘛!”“他只是习惯了在家里的金鱼池里捞金鱼玩而已。”如果谁都这样找借口证明自己可以例外,公共道德就根本不可能有人遵守了! 锦囊妙计 ◆言传身教。家长要做遵守公共道德的模范:在公共场合不训斥孩子,不大声说话;爱护公共财物,不占小便宜;吃东西要在合适的场合;如厕要尽早安排;该排队的时候绝不耍小聪明插队;垃圾绝不随地扔;在带孩子出门之前就给孩子做好公共道德教育。 ◆有错必改。一次做错了就要求孩子改过来,孩子就不会第二次犯错。要求孩子遵守公共道德的态度要非常坚决,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公共道德。 ◆没有借口。不要给孩子犯错找借口,这是一个习惯。只要有一次可以找借口,聪明的孩子就马上明白这是可以挑战规则的机会。只有“永远不找借口”,孩子才能明白这是不可以挑战的规则。 (3)因为不理解规则的含义而导致的不守规则 案例1 阳阳3.5岁了,正在上幼儿园小班。老师跟家长沟通说阳阳喜欢跟着女孩进女生的厕所,让家长做好孩子的性别教育。爸爸妈妈有点蒙了,觉得才3.5岁的孩子根本分不清男生女生,更别说男厕女厕了,平时在家大家都用同一个卫生间,去商场等地方都是妈妈带着他去女厕,完全没有意识到要让孩子学习“女生上女厕,男生上男厕”的重要性。 案例2 东东刚上幼儿园不久,看见墙上贴的动物图案很好看,就一张一张地撕下来,摆在自己的桌上玩。老师看见之后非常生气,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向东东的父母“投诉”了东东的行为,并且对全班小朋友说大家不要像东东那样做,这是损害公物的行为。东东第二天说什么也不肯上幼儿园了。 案例3 妈妈约了好朋友一起带上两个4岁的孩子然然和彤彤到小区的图书馆去看书,鼓励小朋友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看,两个妈妈也各自挑了一本喜欢的书在安静地看。不一会儿,图书馆管理员过来了,提醒两个妈妈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们直接就把图书上喜欢的图案撕下来了!两个妈妈大吃一惊,要制止孩子已经来不及了,就问她们为什么这样做。她们说:“这个撕下来做练习贴到对应的位置上去啊!”妈妈们说:“这是图书馆的书,不可以直接做练习用,只能看!”两个孩子受到了惊吓几乎要哭了,图书馆管理员只好安慰她们不要怕,说只要妈妈们留下电话并买回同样的书赔给图书馆就可以了。 分析 上面这三个案例,都是因为孩子分不清私人场合和公共场合,分不清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不明白在公共场合使用公共物品有特别的规则而造成的失当行为。规则意识并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有的,是需要后天的教育才能形成的。规则的含义有的简单,有的复杂。简单的规则,孩子首先会从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和回应中学习,知道哪些事情做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会不高兴,所以不要去做。在这个阶段,成人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因为孩子在犯错中往往能够学到更多,严厉惩罚他的犯错,反而会把他吓坏,导致他再也不敢做一些新的尝试。复杂一点的规则,则需要父母耐心讲解,反复提醒,这样孩子才能理解并执行。遵守规则是一个人的基本教养。如果孩子不守规则,甚至明知规则禁止,还故意为之,父母却不以为意,从根本上讲,父母就是在培养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 错误应对 ◆大发脾气,大声打骂孩子。家长以为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不让别人以为自己的家庭没有教养。这都是家长爱面子的表现,家长觉得孩子的行为很丢脸,所以,越是严厉惩罚越能捡回一点面子。但其实孩子只是不懂得公共道德,需要学习遵守公共规则而已。 ◆要孩子当众认错。家长认为大家都已看见了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所以孩子必须当着大家的面认个错。 ◆要孩子当场改正。家长认为,孩子的违规行为已经造成了后果,所以要他当场改正才能以示教育。 上述做法起到的是吓唬孩子的作用,孩子也许以后真的不敢再犯,但是他却会以为规则都是让人不开心的,他是害怕惩罚而不是真的愿意遵守规则。而且,过于严厉的惩罚对孩子还会造成伤害。真的把他吓坏了,会留下心理阴?,以后都不肯上幼儿园、不敢去图书馆了,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 锦囊妙计 ◆用形象具体的讲述告诉孩子公共场合和私人场合的区别。比如,给孩子出示图片并告诉他:幼儿园、商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公共卫生间、电影院、公共汽车、飞机、火车、客船,等等,都是公共场合,因为有很多人共享这样的场合,而且大多数人都是陌生人;私人场合就是只有家里人或者全部都认识的人在一起的地方,如自己的家、爷爷奶奶的家、好朋友的家、私人聚会场所等。在私人场合可以做的事情,在公共场合做就可能不合适了。所以,要分清楚场合。 ◆告诉他在公共场合合适的行为和不合适的行为。因为公共场合是很多人共享尤其是很多陌生人共享的地方,所以,在公共场合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保持安静,保持清洁卫生,照顾好自己和自己的物品,爱护公共物品,不离开家人,这些都是合适的行为。大声吵闹,乱扔垃圾,损坏公共物品,追逐打闹,擅自离开家人,这些都是不合适的行为。 ◆讲解在公共场合有那么多规则,是为了给大家都提供方便。孩子很容易认为那么多规则是不好玩的,大人一定要耐心地讲解每一个规则都是为大家的利益而制定的,比如:公共厕所之所以要分男厕女厕,是因为上厕所是非常私密的事情,是不可以让陌生人看见的,更不可以让异性看见。所以,女孩要去女厕,男孩要去男厕,男厕的标志是这样的(给他看多几种男厕标志图),女厕的标志是那样的(也多出示一些女厕标志图),不可以弄错。再比如:电影院里不能大声说话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好好看电影。地铁上不能吃东西,因为吃东西的气味很大,会让别人不舒服。幼儿园墙上的图画不能撕下来据为己有,因为大家都要看。图书馆里的书要爱护,这样下一个人才能看到这本书。这些规则都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更开心。孩子只有明白了公共道德的道理,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行为才能持久!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给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第二版) 作者简介
冯夏婷 1965年6月出生于广东河源。1982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986年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自1991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副教授,从事儿童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儿童智力开发、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培养、自闭症和多动症等发展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等。2011年起创办乐活心理辅导工作室,从事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 《妈咪宝贝》《家庭教育》《孩子》《心理育儿》等育儿杂志的专家顾问和撰稿人。新浪网亲子中心、太平洋亲子网、九叶网、爱我宝贝等网站的特约专家。《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纸的撰稿人和点评专家。美国的惠氏、雅培、美赞臣和友邦保险等著名公司与机构的讲座专家。 主编《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家长篇)》《透视幼儿心理世界——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透视0—3岁婴幼儿心理世界——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等育儿图书6本。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25.4¥49.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0.9¥38 -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手记
¥21.3¥56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2.8¥36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3.8¥36.8 -
走出心灵荒野:用表达性写作摆脱孤独与迷茫
¥15.4¥42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31.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