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报告2017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07581
- 条形码:9787302507581 ; 978-7-302-5075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报告2017 本书特色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是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2017年度政策研究报告,有助于读者了解与中国乃至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学术研究轨迹。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报告2017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2017年度政策研究报告。本报告综合研究中心各团队的政策研究成果,旨在向外界介绍研究团队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很新理念和观点,为中国政府与企业提供环境与发展的政策建议。2017年度报告阐述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内容涵盖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政策与行动、环境保护、绿色制造、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方面。 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与中国乃至靠前可持续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学术研究轨迹。我们希望报告中所阐述的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相关靠前背景与很新理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启发读者的关注、讨论,为探索中国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本书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靠前政府部门各级决策者;从事相关领域咨询或研究工作的各界专家、学者;高校相关专业的学子;关心我国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问题的公众。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报告2017 目录
**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低碳产业革命/001**节“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现状/003
第二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面对产业升级和低碳发展两大挑战/006
第三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分析/007
第四节总结与政策建议/012
本章参考文献/015
第二章中国建筑能耗形势与节能策略研究/019**节中国建筑能耗总体形势/020
第二节中外建筑能耗比较/026
第三节建筑节能理念辨析/039
第四节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与强度双控/050
本章参考文献/057
第三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国际对比研究/059**节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的现状/060
第二节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的现状/067
第三节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074
第四节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与LEED的对比/076
第五节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与英国BREEAM的对比/084
第六节各国社区绿色评价标准的发展/087
本章参考文献/108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目录第四章绿色交通发展政策及其效果评价研究/111**节为什么要发展绿色交通/112
第二节我国绿色交通政策的发展历程/114
第三节国际上的“绿色交通风暴”/118
第四节不同规模城市交通发展趋势与交通需求发展特征/132
第五节不同规模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目标战略与实现途径/139
第六节绿色交通发展政策建议及效果分析/146
本章参考文献/149
第五章大数据时代的绿色智能一体化交通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151**节大数据及其在交通中的应用/152
第二节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的需求分析/161
第三节大数据、物联网背景下的交通发展趋势研判/174
第四节基于物联网的交通发展战略研究/183
本章参考文献/188
第六章地方政府执行绿色制造战略的经验分析/191**节绿色制造的内涵与意义/192
第二节国内外实施绿色制造的相关案例及实施经验/193
第三节揭阳市绿色制造规划助力城市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196
第四节揭阳金属生态城打造粤东绿色制造的标杆/209
第七章绿色发展政策的公众认知与态度研究/229**节引言/230
第二节理论框架: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中的公众认知理论/230
第三节实证研究一: 邻避设施的公众态度及影响因素/234
第四节实证研究二: 公众雾霾风险感知与雾霾治理政策工具偏好/253
第五节结论与政策建议/268
本章参考文献/270
本章附录公众邻避态度研究的自变量及具体指标设定/276
第八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趋势与国际合作机制研究/279**节世界产业发展受气候变化政策影响/281
第二节各地区的国际合作/287
第三节国际合作机制分析/289
第四节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形势展望/307
第九章应对气候变化与巴黎协定履约——中国碳定价与可再生能源
政策分析和模拟/315**节引言/316
第二节嵌套电力技术模型的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321
第三节中国碳定价政策与可再生能源政策模拟/331
第四节结论与政策含义/344
本章参考文献/345
第十章环境污染物跨介质转移案例与管理对策/347**节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跨介质迁移转化与防治对策/348
第二节城市水循环系统中污染物跨介质迁移转化与防治对策/369
第三节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跨介质迁移转化与防治对策/396
本章参考文献/413
第十一章跨介质环境管理——以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氮元素优化
控制为例/421**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中碳氮元素的跨介质代谢/422
第二节国外跨介质环境污染控制的管理实践/424
第三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碳氮元素跨介质代谢分析方法/426
第四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碳氮元素跨介质代谢分析与优化/432
第五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跨介质环境管理建议/441
本章参考文献/443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报告2017 节选
第三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国际对比研究0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第三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国际对比研究0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1996年香港地区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HK Beam,台湾地区则于1999年发布了《绿建筑标章EEWH》,大陆地区于2001年借鉴美国LEED推出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由于在实践中发现美国LEED的核查表式(Check List)的评分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在2003年推出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中采用了与日本CASBEE类似的评分体系结构,并推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这个研究为我国发展今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起步较晚,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并进行对比分析很有意义。本章基于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调研,给出初步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修订与改进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节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的现状〖1〗一、 中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首次发布于2006年,2014年发布了修订版[1]。标准评价的对象包括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两个类型。评价标识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个阶段,分别给予标识。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标识只有两年有效期。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评价专家根据实效作出评价。 该标准采用了核查表式的评分体系结构,指标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五大类。而对于运行阶段的评价,还增加了施工管理与运营管理两类指标。每一类指标单独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求得总分。总得分分别达到 50分、60分、80分,而且每类指标单独得分不低于40分时,可评为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其中三星级为*高级。 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评价,住建部陆续启动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等各类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标准的编制,颁布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出台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等技术文件。此外,各省市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结合本地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编写了更加适宜地方建筑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该工作的成果将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见图31)。 图31完善中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上述标准体系中,除了针对建筑本身进行评价的标准以外,还包含绿色小城镇、绿色校园、绿色小区等针对区域进行评价的标准。其中绿色小区评价标准还在编制中。 二、 中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制度 2007年原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管理、申报程序、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作出规定。2008年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根据标识工作实践发布了相关的评价管理文件。 为了鼓励各地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住建部于2009年6月发布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对于具备一定绿色建筑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地区,经申请审批通过后,可以开展本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工作则由住建部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公室以及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两个机构受理进行。 2015年10月,住建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不再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评价机构审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和统一颁发证书、标识,并要求各地方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推进绿色建筑评价向第三方评价方式转变,各地新增评价机构应及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三、 中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应用现状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进行的绿色建筑标识工作起步于2008年。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全国已评出4515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2 317万m2(由于2015年年底开始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编号发证,因此2016年9月以后的统计数据不全)。存在的缺陷是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过少。按项目数量统计,运行标识占6%;按建筑面积统计,运行标识占7%。2008—2016年的标识项目情况如图3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2009年发展较缓,2010年以后发展较快。图33给出的是每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星级分布。 图32每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及建筑面积 (数据来源: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http: //www.cngb.org.cn/) 图33每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星级分布 随着绿色建筑标识工作的推进,全国涌现出一批非常出色的绿色建筑项目,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见图34)。 图34从左至右为: 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深圳建科院办公楼和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 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2007年获得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2008年获得了绿色二星级运行标识,是我国首个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该项目采用了低成本的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其建安费只有2150元/平方米,与当地同类建筑持平,但却达到了非常好的节能效果。该建筑竣工于2003年,但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于2005年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测全年总电耗仅为30kWh/m2,其中用于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热水泵的电耗只有13.6kWh/m2;冬季采暖耗煤量为7.8kg标煤/m2,低于当地节能标准20%,受到了业主和使用者的好评。 竣工于2009年的深圳建科院办公大楼先后获得了绿色三星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该建筑处于中国的夏热冬暖地区,优先采用了适用于热带地区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降低了建造成本,因此建安费仅为4200元/平方米,低于当地同档次写字楼的造价。该建筑物的亮点是设计了大量的可敞开或半室外的空间,降低了照明和供冷需求,可调式的围护结构带来令人感到舒适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该建筑物在保证了优良的室内外环境质量的条件下,全年单位建筑面积实际电耗(能耗均为电耗)为62.1kWh/m2,远低于深圳市同类建筑的统计平均值103.6kWh/m2。 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是北京市首个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项目,获得了绿色三星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2013年获得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该建筑除了在被动式设计方面采用了建筑保温、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节能措施以外,还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自动跟踪太阳位置的反光采光系统、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动切换等先进的主动控制措施。根据2012年能耗数据统计,该项目年空调和照明系统运行电耗分别为27.1kWh/m2和11.5kWh/m2,全年总电耗为44.3kWh/m2,全年总耗热量为0.244GJ/m2。电耗相当于北京市同类办公楼单位面积电耗的一半。 目前绿标评价与授予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是: 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中,绝大部分都是设计标识,运行标识太少。运行标识要求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评价,需要评价专家针对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对申请方来说的确难度要大一些。但获得实际运行的标识,才意味着这个已经建成的建筑是真正符合现行的绿色建筑标准的。因此今后的工作应该是采取措施,激励更多获得运行标识的绿色建筑出现。 四、 中国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 为了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住建部、财政部于2012年4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住建部于2012年5月9日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为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更具体的意见和规划。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该《实施意见》提出了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对经过上述审核、备案及公示程序,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 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m2,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m2。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中央财政对经审核满足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在城市规划的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旧城更新区等实施100个以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为主的绿色生态城(区)。尽管目前绿色建筑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但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和公益性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m2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2014年起将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五、 中国内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研究发展史 古罗马的维特鲁威(Vitruvius)在公元前一世纪发表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三原则: 坚固、适用和美观。其实这个理念已经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达到可持续和谐关系的考虑,也是绿色建筑概念的朴素表达。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党的建筑方针”是: “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又重提建筑方针是: “适用、经济、美观”。2016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又提出了新的八字方针: “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实际上,我国的建筑方针与维特鲁威的三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我国建筑界主流对建筑本质的一贯认识,只是在新时期更加强调“绿色”的理念。 在20世纪国际建筑界提出绿色建筑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国也有少数学者对此给予关注,并着手开展研究和实践。1999年在北京召开并发布了《北京宪章》的国际建筑师大会对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的普及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9年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合作,承担了国际可持续发展联盟AGS(Alliance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在中国发展可持续住宅建筑。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2000年,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借鉴了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相关法规,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体系,研究并于2001年发布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11],成为我国**部完整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的雏形。整个技术评价体系从土地利用与规划、能源与大气环境、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材料与资源五个方面,对居住小区进行全面评价,并兼顾社会、环境效益和用户权益。每个方面得分满分都为100分,60分为及格。各部分单独评价,得分并不叠加。被认定的生态住宅各方面得分都必须达到60分以上。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在2002年10月立项,是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由北京市科委提供配套资金并具体负责,由清华大学牵头,汇集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该课题对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汲取了包括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美国的LEED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长处,并根据我国的资源、能源、气候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评价指标。由于在《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试评工作中发现原有的类似LEED的核查表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适应我国的应用现状,因此在评价方式方面做了非常大的改变,更多地借鉴了日本CASBEE和GBTool的评分方法。《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是我国发布的**部体系和方法都比较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很多奥运建筑的绿色设计和评价中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2003年8月发布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reen Olympic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GOBAS)中,首次对中国的“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12] 其后,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中,对前述“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化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大限度地节省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国标GB/T 50378中,把节省资源具体化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而且把节能放在了**位,这是针对我国的资源特点和环境压力提出的。因此,绿色建筑的定义被简称为“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加上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 这些在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制定前开展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为澄清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寻求更成熟实用的评价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我国香港地区的HKBEAM HKBEAM全称为Hong Ko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香港环保基准评估法),是由香港环保建筑协会于1996年发布的,旨在通过建立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鼓励和促进香港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开发。其参考了香港建筑能源法规,适用于香港亚热带、高密度和多层建筑的特定情况;主要评价对象为采用空调的商业楼宇和多层住宅,对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分两个版本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节地(SA)、节材(MA)、节能(EU)、节水(WU)和室内环境(IEQ),另外还仿照美国的LEED设立了创新得分项。前五部分的权重占比分别为19%、6%、50%、3%和22%。可见对能耗评级是*为重视的,而节材和节水部分的权重占比较小。评价结果分为白金、金、银、铜四个等级的认证。 HKBEAM认证体系针对新建建筑的评估流程分为两步,分别为预评估审核(PA)和*终审核 (FA)。预评估审核(PA)认证关注的是前期的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符合绿建规范要求,*终审核 (FA)认证则更侧重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七、 我国台湾地区的《绿建筑标章EEWH》 台湾的《绿建筑标章EEWH 》是由台湾“内政部”建筑研究所1999年推出的,主编为成功大学的林宪德教授。1999年版本中制定了绿建筑的七项评估指标系统;2002年,在七个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两个指标构建了九大指标系统;为了获得综合评价值,2005年重新修订的版本加入了权重,指标整合为四大类,包括生态环境、节能、减废、健康,把九大指标均涵盖在这四个大类中。评价结果分为合格级、铜级、银级、黄金级、钻石级,一共五个等级。 绿建筑标章的认证体系也是分为两步,设有“候选绿建筑证书”与“绿建筑标章”两种标识。前者是设计阶段的绿色评价,后者是在项目完工后经现场检查合格后的认证。针对不同类型建筑有不同的版本,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评价方法也不同。办公楼、商店、医院、酒店、学校等均作为普通建筑进行评价,另外还有住宅、工业厂房、改建建筑和街区等版本。 第二节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的现状 围绕规范和推广绿色建筑,近年来许多国家制定和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体系,包括: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加拿大牵头的多国GBC制定的GBTool体系(目前由国际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组织iiSBE主持,改称作SBTool)、德国的LNB DGNB、澳大利亚的NABERS、挪威的Eco Profile、瑞典的Eco Effect、法国的ESCALE、奥地利的TQB、荷兰的GreenCalc、新加坡的GreenMark、韩国的GBCC、卡塔尔的QSAS、南非的SBAT等。其中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GBC的GBTool以及日本的CASBEE为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评估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都没有出现一个由ISO(国际标准组织)组织制定的绿色建筑的国际标准,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气候、资源、能源、生活习惯等差别,绿色建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难以制定一个全球适用的评价标准。 一、 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本情况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介绍四个在国际上影响力*大的,也是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影响*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一) 英国的BREEAM 英国的BREEAM(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8]1990年由英国建筑研究所(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开发,是国际上*早且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被评建筑,推出了多种版本评估体系,包括办公建筑、住宅建筑、零售业建筑、学校、医疗建筑、新建轻工业建筑、多户型居住建筑、法庭建筑、监狱建筑和非常规建筑类型等,覆盖各种建筑类型。BREEAM通过对管理、健康和舒适、能源、运输、水、材料、废弃物、土地利用与生态、污染、创新十大类进行评估,每一类别下分若干子项,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建筑性能、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三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满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BREEAM的评价是由经过BRE培训和认证的评估师进行的。评价结果是“认证等级+详细评估报告”。BREEAM有两个认证,一个是初始认证(initial certification),另一个是*终认证(final certification)。建筑的真实环境性能只有在试运行和正式开始使用之后才能进行测量,所以*终认证是唯一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建筑环境性能的。评价结果分为四级: 通过、好、很好、优秀。 BREEAM是**个商业化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2003年4月起,英国住宅协会要求申请该基金的新建住宅至少获得BREEAM住宅版本“通过”级的认证,并鼓励获得一个“好”级别的认证。到2005年,住宅公司(Housing Corporation)将要求“好”级别的认证,并建议取得“很好”级别的认证。 由于BREEAM是基于英国的情况开发的,要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推广,需要进行工程浩大的修订工作,这使BREEAM的适应性受到很大限制。如何提高BREEAM在国际范围的竞争力,是BREEAM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BREEAM对英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定制标准,定制标准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的标准和法规以及环境特点,在十个方面进行具体参数的调整,不会跟当地的立法和建筑规范发生抵触。但定制的标准不会删掉标准原有的条款,也不会增加,而是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所处的自然条件的不同来调整权重值。 (二) 美国的LEED 美国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 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开发,1998年首次发布LEED1.0试行版。它是一个建立在自愿参与基础上的评价体系,主旨为推动高效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从1998年到2000年3月,利用该试行版对12座建筑进行了认证,根据这个试行阶段得到的反馈信息对LEED进行了广泛的修订工作。2000年3月,LEED2.0公布,之后2005年、2009年、2013年均有修订版推出。LEED评价体系不是美国的**个建筑环境性能评价体系,但它是唯一一个在全美范围内被许多私人机构、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团体所承认和采用的系统。 LEED根据不同评价目标也推出了多类评价体系,包括新建可改扩建建筑NC(包括所有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与四层楼以上的住宅)、既有建筑运营EB、商建室内装修CI、结构改造CS、社区ND、小型住宅H,共六大类。NC认证的有效期是3年,而EB认证的有效期是5年。LEED从以下五个核心内容进行评价: 可持续场地、节水、能源与大气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另外再加上一个创新设计内容。 LEED是一个公认的市场化运作非常成功的评估体系。由于地域气候和资源环境对绿色建筑的影响,绿色建筑并无国际通用标准,所以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都在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6.7¥45.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9.7¥4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