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制度设计的科学:制度工程学

制度设计的科学:制度工程学

作者:孙绍荣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
开本: 24cm 页数: 150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46.2(6.6折) 定价  ¥7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制度设计的科学:制度工程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80184
  • 条形码:9787030580184 ; 978-7-03-05801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制度设计的科学:制度工程学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涉及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制度设计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发生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效用、资源、机会。本书还提出了测量效用的实用方法,即交换效用法;提出了在制度设计中起重要作用的心理成本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提出了制度设计的符号系统“孙氏图”,发现了生产制度的孙氏图结构不同则其自发均衡点的偏离倾向不同,而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来减少企业数量,可以使均衡点偏离有所改善,以及补贴制度可以纠正正外部性对生产的不良影响,税收制度可以纠正负外部性对生产的不良影响;还发现了广为流传的参与者越多竞争越激烈的结论为谬误,通过数学模型推导证明了当具有两个参与者时竞争*激烈。因此,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是治理恶性竞争的有效方法,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设法减少竞争参与者。本书还提出了两类制度设计,即制度结构设计与制度部件设计,其中制度部件设计对于改善具体的制度效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制度设计的科学:制度工程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制度设计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发生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效用、资源、机会。本书还提出了测量效用的实用方法,即交换效用法;提出了在制度设计中起重要作用的心理成本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提出了制度设计的符号系统“孙氏图”,发现了生产制度的孙氏图结构不同则其自发均衡点的偏离倾向不同,而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来减少企业数量,可以使均衡点偏离有所改善,以及补贴制度可以纠正正外部性对生产的不良影响,税收制度可以纠正负外部性对生产的不良影响;还发现了广为流传的参与者越多竞争越激烈的结论为谬误,通过数学模型推导证明了当具有两个参与者时竞争*激烈。因此,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是治理恶性竞争的有效方法,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设法减少竞争参与者。本书还提出了两类制度设计,即制度结构设计与制度部件设计,其中制度部件设计对于改善具体的制度效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制度设计的科学:制度工程学 目录

目录 第1章 制度设计的科学—制度工程学概述 1 1.1 制度设计的意义与问题 1 1.2 制度工程学的特征 2 1.3 制度工程学的主要成果 3 1.4 两类制度设计—制度结构设计与制度部件设计 5 第2章 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与交换效用及心理成本 6 2.1 行为的三个必要条件 6 2.2 行为效用 6 2.3 行为资源 7 2.4 行为机会 7 2.5 行为机会与行为资源的区别 8 2.6 行为效用的构成要素 8 2.7 回报的数学期望与例子期望 10 2.8 交换效用 11 2.9 测量交换效用的临界值法 12 2.10 交换效用的重要意义 13 2.11 心理成本M与临界心理成本M* 13 2.12 心理成本的测量 14 第3章 制度部件—观测器 17 3.1 制度部件的概念与类型 17 3.2 观测器 19 3.3 三类常用的观测器 20 第4章 制度部件—促进器 27 4.1 促进器的基本类型 27 4.2 回报促进器 27 4.3 资源促进器 36 4.4 机会促进器 37 第5章 制度部件—抑制器 38 5.1 抑制器的类型 38 5.2 回报抑制器 38 5.3 成本抑制器 40 5.4 机会抑制器 40 5.5 资源抑制器 42 5.6 抑制器的失灵问题 43 第6章 制度设计的工具—孙氏图 45 6.1 孙氏图的意义 45 6.2 孙氏图中的概念的定义 46 6.3 孙氏图中的部件和行为集的符号 47 6.4 行为与部件的编号规则 55 6.5 孙氏图的绘图规则 57 第7章 制度的结构分析—竞争制度及参与者数量对竞争激烈程度的影响 60 7.1 竞争制度结构模型的孙氏图与数学模型 60 7.2 两个竞争参与者时竞争*激烈—参与者越多竞争越不激烈 69 7.3 同步竞争模型与无谓成本 73 第8章 竞争制度的结构改进设计—限制过度竞争 75 8.1 带有警察的竞争制度的概念及孙氏图 75 8.2 带有警察的竞争制度的数学模型 77 8.3 重要结论—警察的社会意义 79 第9章 制度结构模型分析—正外部性的生产制度 80 9.1 决定生产制度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产出与成本的外部性 80 9.2 不同的生产制度结构下企业的生产规模适当与否的比较基准—群体*优 81 9.3 回报与成本双独立制度—无外部性的生产 83 9.4 回报共享制度—有正外部性的生产 86 第10章 正外部性的生产制度的结构改进设计—补贴的意义 90 10.1 具有成本补贴的回报共享制度的概念及孙氏图 90 10.2 具有成本补贴的回报共享制度下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均衡点 91 10.3 补贴的意义 93 第11章 制度的结构分析—负外部性的生产制度 94 11.1 成本公摊制度的概念及孙氏图 94 11.2 成本公摊制度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均衡点 95 11.3 成本公摊制度的特点—企业生产规模偏大 96 11.4 成本公摊制度下的降低生产规模均衡点的办法—关停并转小企业以减少企业数量 97 第12章 负外部性的生产制度的结构改进设计—税收的意义 99 12.1 具有税收的成本公摊制度的概念及孙氏图 99 12.2 均衡模型与生产规模的均衡点 100 12.3 重要结论——对税收的意义的新认识 102 第13章 制度部件设计—用于多任务激励的回报促进器 103 13.1 多任务激励的重要意义 103 13.2 多任务行为的特点 103 13.3 多任务回报促进器的回报函数设计的特点 104 13.4 多任务回报促进器中的常用回报函数—绩点法 104 13.5 多任务回报促进器中的另一种常用回报函数—门槛绩点法 107 13.6 多任务回报促进器的执行者设计 107 第14章 制度参数设计—基本步骤与方法 109 14.1 制度参数设计的概念与特点 109 14.2 制度参数设计的基本步骤 109 14.3 每一设计单元的治理设计步骤—分析当前制度参数 112 14.4 每一设计单元的治理设计步骤—对当前制度的改进设计 119 14.5 多元行为设计单元的治理设计步骤—分析当前制度参数 121 14.6 每一设计单元的治理设计步骤—对当前制度的改进设计 130 14.7 制度参数设计的重要意义 135 第15章 制度参数设计—方案比较与优化 137 15.1 制度参数设计中的方案比较与优化的重要意义 137 15.2 绘制环节流程图 138 15.3 确定环节流程中的问题环节 138 15.4 制定问题环节的问题主体分析表和划分设计单元 138 15.5 分析T6R2的当前制度参数并计算制度效果 140 15.6 成本限制条件及可选的改进方案的制定 144 15.7 对T6R2的制度改进方案一的效果计算 145 15.8 对T6R2的制度改进方案二的效果计算 147 15.9 对两个制定改进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50 参考文献 151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