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 008-2018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 008-2018

作者:陶虹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30cm 页数: 23页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1(6.7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 008-2018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541653
  • 条形码:9787562541653 ; 978-7-5625-416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 008-2018 内容简介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附录A、B、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E、F为资料性附录。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长安大学、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主要起草人:陶虹、范立民、宁奎斌、贺卫中、王雁林、张卫敏、李辉、陶福平、丁佳、李勇、向茂西、刘海南、李文莉、赵超英、李稳哲、王利。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 008-2018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监测目的
4.2 基本任务
4.3 工作流程
4.4 基本要求
5 监测对象与监测内容
5.1 监测对象
5.2 监测内容
6 监测分级
6.1 监测分级标准
6.2 分级监测内容及方法、要求
7 监测方法
7.1 一般规定
7.2 水准对点监测
7.3 短水准剖面监测
7.4 三维变形测量仪监测
7.5 卫星定位系统监测
7.6 地下水动态监测
7.7 简易人工监测
7.8 监测频率
8 监测前期准备
8.1 资料收集
8.2 野外踏勘
8.3 监测设计
9 监测网布设
9.1 监测点布设原则
9.2 监测点布设
10 监测点建设
10.1 水准点(桩)埋设
10.2 卫星定位系统监测点建设
10.3 地下水动态监测点(井)建设
10.4 简易人工监测点建设
11 监测数据记录与处理
11.1 监测数据记录
11.2 监测数据预处理
11.3 资料整编
12 成果编制
12.1 成果报告编制
12.2 成果图件编制
12.3 资料存储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设计书编写提纲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三维变形测量仪工作原理及安装方法
附录D(规范性附录)监测记录表
附录E(资料性附录)基于GIS的地裂缝活动性评价方法
附录F(资料性附录)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方法
展开全部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 008-2018 节选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008-201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  10.4 简易人工监测点建设  10.4.1 简易人工监测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建(构)筑物裂缝两侧。  10.4.2 裂缝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监测时宜采用镶嵌或埋人墙面的金属标志,短期监测时宜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  11 监测数据记录与处理  11.1 监测数据记录  11.1.1 原始监测值和记录事项均要在现场直接记录于电子手簿或人工记录手簿。  11.1.2 人工手簿中任何原始记录均不允许涂改。  11.1.3 电子手簿中所有原始记录在首次录入确定后不能擅自修改。  11.1.4 水准对点监测、短水准剖面监测、三维测量仪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数据记录内容见附录D。  11.2 监测数据预处理  11.2.1 水准监测  11.2.1.1 平差应在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和概算通过的基础上进行。  11.2.1.2 数据处理软件应经有关部门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方能使用。  11.2.1.3 数据处理中成果小数点取位、各项精度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中9.5.5的有关规定。  11.2.2 三维变形测量仪监测  11.2.2.1 监测数据由专门软件读取。  11.2.2.2 监测数据应显示两盘的垂直、水平拉张及水平错动变化。  11.2.2.3 监测数据应绘制地裂缝形变测量变化曲线图,应结合地下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地裂缝综合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11.2.3 卫星定位系统监测  11.2.3.1 平差应在外业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和概算通过的基础上进行。  11.2.3.2 特等和一等卫星定位系统网基线数据处理应采用高精度数据处理专用软件,二等卫星定位系统网基线数据处理可采用随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11.2.3.3 数据处理软件应经有关部门鉴定,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应用。  11.2.3.4 特等和一等卫星定位系统网基线数据处理应以3~5个分布均匀的卫星定位系统站的坐标和原始监测数据为起算数据;二等卫星定位系统网基线数据处理应以适当数量的特级和一等卫星定位系统网点的坐标和原始监测数据为起算数据。  11.2.3.5 起算数据使用前应进行完整性、正确性与可靠性检验。  11.2.3.6 应绘制地裂缝形变测量变化曲线图。  11.2.3.7 各等级卫星定位系统网数据处理的具体技术要求可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1.3 资料整编  11.3.1 对各类地裂缝监测点应统一编号,并编制地裂缝监测点基本情况表及监测点分布图。  11.3.2 编制监测期内的地裂缝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和垂直位移监测曲线图。  12 成果编制  12.1 成果报告编制  12.1.1 成果报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反映规律、结论明确,文字报告提纲参见附录B。  12.1.2 根据监测成果,结合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区域发展规划等,评价监测区地裂缝活动现状,分析预测监测区地裂缝发展趋势,为地裂缝防治提供依据。  12.1.3 预测评价应根据历史地裂缝活动资料及研究程度选用适宜的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历史演变趋势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统计分析法等(附录F)。  12.2 成果图件编制  12.2.1 成果图件应为监测点分布图,地裂缝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和垂直活动监测成果图,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图。地理底图应采用标准分幅图件,比例尺应不小于1:10000。  12.2.2 地裂缝监测点分布图,图名应为“×××(工作区)地裂缝监测部署图”。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应为地貌、主要地质构造、地质界线等,地裂缝监测点现状要素应为地裂缝分布位置、监测点现状分布等。  12.2.3 地裂缝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和垂直活动监测成果图,图名应为“×××(工作区)地裂缝和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垂直活动监测成果图”。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地貌、主要地质构造、地质界线等,图件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地裂缝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垂直活动监测成果图要素应为地裂缝的分布、地裂缝编号、监测点位置、监测点号、地裂缝水平拉张、水平扭动、垂直活动监测成果图示、监测结果数值、监测时间、监测周期等。  12.2.4 地裂缝活动性评价分区图,图名应为“×××(工作区)地裂缝活动性评价分区图”,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应为地貌、主要地质构造、地质界线等,图件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地裂缝活动性评价分区图要素应包括地裂缝的分布、地裂缝编号、地裂缝活动性评价分区图示等。  12.2.5 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图,图名应为“×××(工作区)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图”,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应为地貌、主要地质构造、地质界线等,图件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地裂缝活动趋势预测图要素应包括地裂缝现状分布、地裂缝预测分布、地裂缝预测活动量、地裂缝活动预测时间等。  12.3 资料存储  12.3.1 各类原始资料应及时分类整理、编目、存档。在原始纸介质资料保存的同时,应建立地裂缝监测数据库,进行电子文档资料存储。  12.3.2 数据库主要包括监测点基本信息、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和结论数据等。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