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庸.大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050667
- 条形码:9787548050667 ; 978-7-5480-506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语.中庸.大学 本书特色
思履编著的《论语中庸大学》通过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次地向读者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增加了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近一千幅精美图片。包括人物画像、情景示意图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全方位地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
论语.中庸.大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次地向读者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增加了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近一千幅精美图片。包括人物画像、情景示意图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全方位地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
论语.中庸.大学 目录
论语
学而篇**
学什么,怎样学
孝悌的意义
远离巧言令色
要善于自我反省
从政应遵循的原则
学习做人的途径
修己当从身边做起
圣贤的风采和境界
如何才算是孝子
为什么要强调制度
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原则
为政篇第二
以德服人
诗歌的教化作用
礼制与法治的区别
在追求中完善自己
珍重自身就是孝
老有所养不算孝
孝敬父母要和颜悦色
孔子的识人法则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学习与思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任人唯贤才是关键
治理民众的三大要诀
政治无处不在
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历史损益法
八佾篇第三
僭越礼仪的危害
制度破坏者都没有好下场
文化是国家存续的命脉
君子不争,争则公平
要实事求是
举办典礼要注重实质
礼为治国之本
信守天道,不媚权贵
有继承才会有发展
必要的形式不能少
要懂得礼待下属
凡事都要把握好尺度
如何对待过去的错误与失败
量小非君子
重视礼乐精神
薪尽火传,大道不绝
国乐当尽善尽美
里仁篇第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公正地评价别人
坚守信念,不违于仁
从犯错观察他人
贪图奢华者胸中无道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人*应该担心的是什么
忠恕之道
省心向善去恶
如何劝说父母
要记住父母的年龄和生日
不要轻许诺言
少说话多做事
保持恰当的人际距离
公冶长篇第五
不以一时荣辱待人
人文环境的重要性
莫逞口舌之能
不逞匹夫之勇
做人要言行如一
仁道与恕道
勇于实践才能成功
君子的四大美德
单一美德不能代替仁
大智若愚
如何才能成才
不念旧恶怨恨少
做人不可伪饰
仁者的志向
要学会自我批评
孔子的心得
雍也篇第六
孔子“曲线从政”
居敬而行简
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英雄不问出身
修身贵在坚持
人尽其才,物尽其甩
淡泊自守,安贫乐道
君子儒与小人儒
居功不自夸
人间正道难行
做个正直的人
区别对待
述而篇第七
信而好古,述而又作
孔子四忧
人不能失去梦想
学生的见面礼
人应有恻隐之心
进退有度,有勇有谋
孔子*谨慎的三件事
曲径能通幽
不断充实自己
孔子不讲的事情
仁者无畏
教育应当循序渐进
泰伯篇第八
至德无形,让位于贤
危机意识
君子的操守
使命,任重而道远
愚民思想
戒除骄傲和吝啬
君子的进退之道
音乐可以端正人心
正确的学习态度
舜和禹的圣德
崇高伟大的尧
子罕篇第九
少讲利,多讲仁
做人要谦虚
人生四戒
要有使命感
梅花香自苦寒来
孔子的浩叹
做成功的教育者
任情不可逾礼
君子当积极进取
修德重在自律
贵在坚持
要有始有终
高贵的志节
乡党篇第十
说话要看清场合
待客之道
重要会议时的礼仪
着装礼仪
健康的饮食原则
注意礼仪细节
懂得尊重他人
礼仪的变通…
对领导要忠诚
交友之道
家是放松的地方
出行的礼仪
善于把握时机
先进篇第十一
孔子的用人标准
各有所长
至孝的境界
真正好学的人太少
表达真性情
注重现实
成由勤俭败由奢
不袒护弟子
颜渊篇第十二
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做人要懂得敬重
德高不乏亲善者
领导者必须取信于民
关心民众疾苦
不要感情用事
以教化促进和谐
君子成人之美
上位者要廉洁自律
不可沽名钓誉
个人修养的三个方面
子路篇第十三
从政三原则
名不正则言不顺
学以致用,方为真才
榜样的力量
尚俭,知足常乐
孔子的自信
日久方可见成效
区分政务与事务
心态与眼光
“士”的标准
恒心乃成功之本
如何正确对待公论
君子作风与小人作风
泰而不骄
宪问篇第十四
为官之耻与仁
如何全身避祸
德行高于武力
真正的忠爱之心
重要的是做人
人尽其才
恰到好处
正道比诡诈更长久
让生命更有价值
组织的根基在人才
坚守*根本的原则
卫灵公篇第十五
以礼治国,反对战争
一以贯之
忠信笃敬行天下
看清对象再说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控制人性弱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不要耍小聪明
群而不党
做学问的阙如态度
知错就改不为错
君子谋道不谋食
人人都有闪光点
当仁不让
在诺言与原则之间
有教无类
季氏篇第十六
治围三要
破坏制度必然走向失败
兴趣对道德的影响
人生三戒
求知的三个境界
君子有九思
行善修德重在自觉
美名因德而传
阳货篇第十七
做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多数人是可以改变的
政教推行的环境
行仁五要
学《诗》的意义
色厉内荏,心如贼盗
道听途说不可取
道德堕落和人性退化
明辨是非,扶正祛邪
孝是真诚的回报
君子之勇,以义为先
小人和女子的问题
微子篇第十八
行仁有不同的形式
英雄要有用武之地
良臣择主而事
出世入世,都是人生
君子之仕行其义
无可无不可
末世衰败景象
任亲的利弊
成事在人,重用贤才
子张篇第十九
士人立身之大节
执德宜弘,信道宜笃
宽容开放的胸怀
求新温故,才算好学
力学才能致道
君子有三变
大节不亏,小节不拘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人当有诤友
重在内修
情感表达的环境因素
浊世为政,悲天悯人
学无常师
尧曰篇第二十
中国的政治传统
五美四恶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时中,不偏不倚
中庸为至道
人所同得,初行无难
智者过,愚者不及
贤者过,不肖者不及
道其不行天下
由不明,故不行
好问善思,就近察言
隐恶而扬善
自作聪明,不知避祸
辨别众理以求道
择乎中庸
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
家国可均,爵禄可辞
白刃可蹈也
辨强以明强
君子中立而不倚
素隐行怪,有述弗为
行道不可半途而废
中庸之道费而隐
至大莫能载,至小莫能破
道不远人
己所不愿,勿施于人
贫贱富贵,各安其行
君子无入不自得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鬼神为德,其盛矣乎
敬神如在其上
舜其大孝,德为圣人
大德之人四必得
盛德之人福寿长
周公制礼
继志述事,方为大孝
礼序尊卑,辨贵贱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至诚方能尽其性
尽物之性与天地化育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诚形著明而有动变…
国家兴亡,祯祥妖孽
福祸将至而先知
诚者自成,道自道
天地之道,一“诚”字而已
非常之事,必待人而行
自用自专,灾祸不远
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天下至圣具备五足以
君子笃敬而天下平
展开全部
论语.中庸.大学 节选
《论语·中庸·大学》: 学什么,怎样学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使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也就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有必要说上一说的。 “学而时习之”**个“学”指的是学习。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许多人把学问当作知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大千世界,知识海量,如果把学问当做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干了,只做学生就够了。尽管哲人说,学无止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但也要有选择地学。细读《论语》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指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更点明个中意味,指出此节所述是人的“人道之门,积德之基”。 他强调的其实是“学”之后的“行”。一门心思只学知识,而不想着如何让学到的知识先服务于自己,后服务于社会,造就出的无疑会是一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百无一用的书生,如何行?无非是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有些人满腹才学,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事,一样是“无学”之徒,譬如秦桧、严嵩等人。有些人,虽然读的书不多,知识也不够丰富,但做人有担当,做事有主见、重大义,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学问的人。 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形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 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习气作斗争,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限的乐趣——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更能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说的。孔子的心态和气度真是非凡博大啊! 其实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或有体会,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或者掌握了一种高效做事的方法,这个时候,简直是快乐莫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