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研究(1901-1952)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039416
- 条形码:9787565039416 ; 978-7-5650-394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研究(1901-1952) 内容简介
东吴大学成立于1901年,1952年院校调整后消失,其主体为今天的苏州大学所继承。本书以20世纪上半叶东吴大学的校园学生社团文化为研究主体,以时间为“经”,分五个阶段考察东吴大学学生社团从兴起、发展、繁荣乃至消亡的历时性演变过程;同时,以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类型为“纬”,按照文艺、体育、学术、联谊等类别,运用大量档案及文献等一手资料分别加以论述,突出阐释了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的组织类型和特质、活动内容和功能、管理机制和模式等内容。全书不仅揭开了尘封已久的东吴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而且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史研究的领域,填补了校史研究中的空白。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研究(1901-1952) 目录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章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演变
**节 兴起与发展(1901-1921)
第二节 受挫与复苏(1922-1927)
第三节 振兴与繁荣(1928-1937)
第四节 变动与延续(1938-1945)
第五节 重建与消亡(1946-1952)
第二章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的构成与活动
**节 文艺社团
一、文艺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二、文艺社团的构成及主要活动
第二节 体育社团
一、体育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二、体育社团的构成及主要活动
第三节 学术社团
一、学术社团的发展演变历程
二、学术社团的构成及主要活动
第四节 联谊社团
一、联谊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二、联谊社团的构成及主要活动
第五节 宗教社团
一、宗教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二、宗教社团的构成及主要活动
第六节 自治社团
一、级会
二、东吴大学学生会
第三章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的特点
**节 学生社团的自主性
一、自主性的体现
二、自主性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学生社团的多元性
一、多元性的体现
二、多元性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教师的深度参与
一、深度参与的体现
二、深度参与的成效
三、教师深度参与学生社团的原因
第四章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的功能
**节 建设第二课堂
一、丰富与深化课堂教学
二、培养与提升学生研究能力
第二节 构建校园文化
一、融贯中西文化
二、追求自由、民主、法治
三、重视实践与学术研究
四、浓厚的家庭化氛围
第三节 促进人才培养
第四节 培养社会责任
第五章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的影响
**节 近代中国高校体育事业的示范者
一、中国高校中较早存在的体育社团
二、近代中国体育的积极分子与典范
三、近代体育观念的探索者与传播者
第二节 近代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推动者
一、近代中国大学校园内比较早的话剧社
二、推动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
第三节 近代中国校园学术刊物的引领者
一、教会大学中**本校园杂志——《雁来红》
二、中国*早的大学学报——《东吴学报》
三、中国*早的大学法学期刊——《法学杂志》
第四节 近代中国大学生社团的先行者
余论
一、情感教育与学校认同感的形成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与内容
三、如何辩证看待中西文化
四、学生学术社团如何保持专业性与学术性
五、学生社团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东吴大学学生社团大事记
附录二:东吴大学刊物大事记
后记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研究(1901-1952) 节选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研究(1901-1952)/近代国家与社会丛书》: “孤岛”时期的东吴法学院学生们并没有放弃开展社团活动,据刘造时校友回忆,当时是“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有限的条件进行各种课外活动以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举办辩论会,辩论‘死刑应否废除’;以‘模拟法庭,形式搞诉讼实习,原告、被告、辩护人、审判员、书记员一应俱全;在一块小小的体育场上进行热烈的篮球、排球比赛,男女同学啦啦之声惊天动地,还多次举行师生联欢派对。华山路上的周家花园、淮海路上的瑞士领事馆园地、余庆路上的刘世芳宅邸都曾留下我们师生同乐的欢声笑语”①。 1942年9月至1944年6月为文理学院曲江时期。学校本部设在广东曲江仙人庙,在那里稍微稳定之后,原有的各种学术团体,先后得以恢复。1943年10月,政治学会成立,该会为学校内迁后**个具有学术性组织性质之团体②。另外,继政治学会成立后,全校人数*多的经济系学生也于1943年11月20日组织了经济学会。1943年10月,青年会重组,于10月18日举行**次会议,选定职员,并计划开展各项活动③。 随着战争的推进,校方关于“不准组织级会以上的联合团体”的规定已无法切实执行,文理学院学生自治会再次成立。1943年10月2日,学生自治会召开全体大会并选出本届职员。各部门相继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卫生、纪律两个部门开展了宿舍清洁大赛,体育部举行了室际篮球赛,生活、交际两部门举办了音乐欣赏会,并“藉此筹募经费”④。另外,学生自治会见学校的膳食有问题,特成立治食委员会,治理膳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 在变动不居的战争年代,东吴大学师生更加亲密团结,同学会各地支会相继成立。抗战以来先后成立后方分支会的有川、陕、黔、桂、滇、渝等地。1942年,由渝方同学筹议迁总会于重庆,至此同学会体系大致建立,同学会重心移向重庆。东吴大学也修订了同学会会章,内容更加详细,表述愈加准确,与之前相比,同学会的会员范围更加广泛,增加了校董和教职员,并针对会员制定了会员除名机制等⑤。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进步、革命的思想开始渗透进上海华东联合大学。1944年9月前,“华东联大”党支部成立。“华东联大”党支部是中共地下党在“华东联大”秘密成立的一个组织,它一直到1945年8月随着抗战胜利才解散结束。遵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以及上级党的“勤学、勤业、交朋友”的指示,“华东联大”党支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各类活动。 为了将群众广泛组织起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学校各个学院各个系先后成立了各种群众组织,如教育学院成立了民主团契,请系主任林汉达(民主人士)任名誉主席,教育系二年级同学田复春任主席,参加的同学有20余人。该团契的任务主要是发展进步力量,坚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卖国,并开展了锄奸宣传等活动。有的系在班级中组织小型读书会,在积极分子中传阅进步书籍,如《大众哲学》《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理学院由进步同学发起组织一个班系会,该会的宗旨是通过各种读书活动,广泛团结同学;同时理学院陈立复、文学院刘济钧、金明远与之江的沈子夏等进步同学还组织了海燕社,团结部分进步学生,阅读进步书籍。通过这些组织,地下党团结了群众,培养了一批活动骨干,了解、教育了一批发展对象①。进步学生还走出校门,参加1945年初在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学生义卖助学活动。抗战胜利前夕,在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布置下,进步学生开展了“天亮运动”、庆祝抗战胜利和严惩汉奸等活动。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避免政党势力对学生社团的渗透,东吴大学对学生社团的成立及活动内容进行了严格控制,制定指导细则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当局在全民抗战形势下,为保存中国未来的火种和为将来建设新中国储备人才,带着“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态度,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能锻炼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功能,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战争动荡时期,学生社团受社会环境影响,数量锐减,活动不如战前活跃,但是东吴大学学生社团活动并未因战争而完全中断,学生总是想方设法成立学生社团,丰富课余生活。学生通过学术社团活动,加强学术研究;通过教会大学特有的组织形式——团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体现了东吴师生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战后期,中共地下党支部在东吴大学校园内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东吴大学学生通过团契、读书会等形式,宣传抗日救国理念,传播进步思想。 ……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研究(1901-1952) 作者简介
张燕,浙江仙居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台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教会大学、近代中国学生社团、台州地方文化研究。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市社科联重大委托课题1项。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