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鹰革尔夫人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书面语言的表述方法和体裁样式的形成,是与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大量翻译外国作品的影响分不开的。那个时期对于外国作品的翻译,逐渐朝着更为白话的方面发展,使语言的通俗性、叙述的完整性、描写的生动性、刻画的可感性以及句子的逻辑性……都逐渐摆脱了文言文不可避免的局限,影响着文学或其他著述朝着翻译的语言样式发展。这种日趋成熟的翻译语言,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同时也助推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生成。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一直是以文言文为主体的。传统的文言文用词简练、韵律有致,清末民初还盛行桐城派的义法,讲究“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情感、叙事和论述的表达,特别足面对西式的多有铺陈性的语境。在西方著作大量涌入的民国初期,文言文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取而代之的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用白话文的句式、文法、词汇等构建的翻译作品。这样的翻译推动了“白话文革命”。白话文的语句应用,正是通过直接借用西方的语言表述方式的翻译和著述,逐渐演进为现代汉语的语法和形式逻辑。 著译不分家,著译合一。这是当时的独特现象。这套丛书所选的译著,其译者大多是翻译与创作合一的文章大家,是中国现代书面语言表述和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实践者。如林纾、耿济之、伍光建、戴望舒、曾朴、芳信、李劼人、李葆贞、郑振铎、洪灵菲、洪深、李兰、钟宪民、鲁迅、刘半农、朱生豪、王维克、傅雷等。还有一些重要的翻译与创作合一的大家,因丛书选人的泽著不涉及未提。 梳理并出版这样一套丛书,是在还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迄今为止,国人对于世界文学经典的认同,大体没有超出那时的翻译范围。 当今的翻译可以更加成熟地运用现代汉语的句式、语法及逻辑接轨于外文,有能力超过那时的水准。但也有不及那时译者对中国传统语言精当运用的情形,使译述的语句相对冗长。当今的翻译大多是在著译明确分工的情形下进行,译者就更需要从著译合一的大家那里汲取借鉴。遗憾的是当初的译本已难寻觅,后来重编的版本也难免在经历社会变迁中或多或少失去原本意蕴。特别是那些把原译作为参照力求摆脱原译文字的重译,难免会用同义或相近词句改变当初更恰当的语义。当然,先人为主的翻译可能会让后译者不易企及。原始地再现初时的翻译本貌,也是为当今的翻译提供值得借鉴的蓝本? 搜寻查找并编辑出版这样一套丛书并非易事。 首先确定这些译本在中国是否首泽。 其次是这些首译曾经的影响。丛书拾回了许多因种种原因被后来丢弃的不曾重版的当时译著,今天的许多读者不知道有所发生,但在当时确是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再次是翻译的文学体裁尽可能齐全,包括小说、戏剧、传记、诗歌等,展现那时面对世界文学的海纳百川。特别是当时出现了对外国戏剧的大量翻译,这是与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兴起的模仿西方戏剧样式的新剧热潮分不开的: 困难的是,大多原译著,因当时的战乱或条件所限,完好保存下来极难,多有缺页残页或字迹模糊难辨的情况,能以现在这样的面貌呈现,在技术上、编辑校勘上作了十足的努力,达到了完整并清楚阅读的效果,很不容易。 “民国世界文学经典译著·文献版”首编为九辑:一至六辑为长篇小说,61种73卷本;七辑为中短篇小说,11种(集);八、九辑为戏剧,27种32卷本。总计99种116卷本。其中有些泽著当时出版为多卷本,根据容量合订为一卷本。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1.6¥30 -
潮骚
¥18¥42 -
沉默的大多数
¥23.8¥36 -
假装得很辛苦(九品)
¥20.2¥48 -
生活如此多娇(九品)
¥18.5¥48 -
大师的国民理想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