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作者:王汝良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6(4.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30300
  • 条形码:9787101130300 ; 978-7-101-13030-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印度形象史,一部中国文人对印度文化的接受史,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印文化交流史。采用文史互证、形象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典籍中涉及印度形象的资料进行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原本以隐性状态存在的片断的、不连贯的印度形象得到清晰、明朗的展示。对印度文化进行了纵向勾勒和全景式观照的同时,突显了中国文化自身的特征。对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东方大国两千多年来的友好交往进行了历史回顾,又为新时期的中印关系提供启示与思考。 本书视野开阔,探讨严谨,文风朴实。作为首部运用形象学视角对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进行整体、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学、文化研究者参考,也可为中印文化交往的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 一,在重构中印文化关系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得到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印文化交流史。 二,中印文化关系研究、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相结合,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拓展印度学、东方学和比较文学的学术空间。 三,本研究所得出的建设性、创新性观点,可为汲取异域营养实现中国文化的更新和发展,为把脉中印文化关系现实和走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印度形象史,一部中国文人对印度文化的接受史,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印文化交流史。采用文史互证、形象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典籍中涉及印度形象的资料进行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原本以隐性状态存在的片断的、不连贯的印度形象得到清晰、明朗的展示。对印度文化进行了纵向勾勒和全景式观照的同时,突显了中国文化自身的特征。对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东方大国两千多年来的友好交往进行了历史回顾,又为新时期的中印关系提供启示与思考。本书视野开阔,探讨严谨,文风朴实。作为首部运用形象学视角对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进行整体、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学、文化研究者参考,也可为中印文化交往的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    一,在重构中印文化关系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得到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印文化交流史。    二,中印文化关系研究、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相结合,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拓展印度学、东方学和比较文学的学术空间。    三,本研究所得出的建设性、创新性观点,可为汲取异域营养实现中国文化的更新和发展,为把脉中印文化关系现实和走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目录

绪论 ——形象学视野下的中印文化关系 一 中印关系与形象学 二 印度形象文献整理 三 主要方法与必要说明 **章 梵佛圣域 ——一古代文学中的印度形象 **节 古代中印关系概述 第二节 印度正名 第三节 文明梵竺 一 地广壤沃物产丰饶 二 圣贤叠轸仁义成俗 三 奇幻谁传伊人得焉 四 殊方异药 向善天算 五 梵音深妙天竺遗法 第四节 佛国之伟 一 想象佛国 二 阅读佛国 三 创作佛国 四 《西游记》中的天竺佛国 第二章 破碎的镜像 ——近代文学中的印度形象 ** 节 近代中印关系概述 一 近代中国 二 近代印度 三 近代印度形象文献整理 第二节 破碎的镜像 一 “英囚之笼鸟”:外来殖民侵略下的近代印度 二 “守旧之古邦”:内在封建禁锢下的近代印度 三 历史的辩证:近代印度社会的双面镜像 四 激赏与唏嘘:近代印度人民抗英斗争的两极观照 第三节 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一 鸦片产地 二 英国兵营 三 侵略跳板 第四节 唇齿相依的患难之交 一 肺腑之亲:天然的亲缘关系 二 兄弟之邦:友好的历史交往 三 患难之交:相似的历史命运 四 唇齿相依:迫切的现实需要 第五节 古代印度形象的复制与改写 一 文明梵竺:记忆的残存 二 欲向文殊叩法门:“工具化”佛国形象的再现 第三章 接受的复调 ——现代文学中的印度形象 **节 现代中印关系概述 第二节 “甘地热”及现代印度的政治形象 一 “甘地热” 二 “甘地热”辐射效应之一:“尼赫鲁热” 三 “甘地热”辐射效应之二:“患难之谊”的续写 四另一种声音 第三节 “泰戈尔热”及现代印度的文化形象 一 “泰戈尔热” 二 “泰戈尔热”辐射效应之一:印度文化记忆的恢复 三 “泰戈尔热”辐射效应之二:印度文化研究的热络 四 “泰戈尔热”的余温 第四节 “复调”原因初探 一 接受主体 二 接受对象 三 接受语境 四 接受媒介 第四章 遥远的近邻 ——当代文学中的印度形象 **节 当代中印关系概述 第二节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一 批评与呵责 二 猜忌与漠视 三 “阿三”套话的演变 第三节 乐莫乐兮新相知 一 外交辞令中“模式化”的印度 二 当代作家游记中“五光十色”的印度 三 学者型文人的“印度情结” 四 “中印大同(CHINDIA)”的乌托邦构想 第五章 启示与反思 **节 文学形象与文化交流 一 言说“他者”:观照、借鉴与超越 二 言说“自我”:审视、继承与创新 第二节 文化误读与文化利用 一 有意误读与无意误读 二 正面利用与负面利用 第三节 形象学与东方学 一 东方与西方 二 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三 东方学反思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作者简介

王汝良,男,1973年出生,山东胶南人。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站博士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访问学者。主要教学与科研方向为东方文学与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方文化史)、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等研究,另曾参撰《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泰戈尔作品鉴赏辞典》等。在《南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