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媒介美育通论

作者:霍美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3(5.5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媒介美育通论 版权信息

媒介美育通论 本书特色

霍美辰著的《媒介美育通论》以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美育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哲学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高目的,将研究问题锁定在探讨“超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媒介美育理念内涵与实践路径。全书通过与“保护主义范式”的理念内涵对比。以及分析互联网时代媒介环境生成的内外逻辑机制变迁,阐明“超越保护主义范式”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进而结合互联网时代新生的典型网络文化现象,论述“超越保护主义范式”如何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受众应对媒介化生存危机,打破二元对立的媒介审美意识,培养多元而又符合“人的媒介社会关系”调和发展的审美趣味,建构“主体间性论”的媒介审美价值观。与此同时,挖掘互联网时代新媒介艺术对于提升受众审美能力的实践教育价值。结合典型网络艺术文本,探寻提升受众“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力、审美创造力”的综合媒介美育实践策略。

媒介美育通论 内容简介

  《媒介美育通论》以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美育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哲学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将研究问题锁定在探讨“跨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媒介美育理念内涵与实践路径。全书通过与“保护主义范式”的理念内涵对比以及分析互联网时代媒介环境生成的内外逻辑机制变迁,阐明“跨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存在必然性与合理性;进而结合互联网时代新生的典型网络文化现象,论述“跨越保护主义范式”如何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受众应对媒介化生存危机,打破二元对立的媒介审美意识,培养多元而又符合“人的媒介社会关系”调和发展的审美趣味,建构“主体问性论?的媒介审美价值观。与此同时,挖掘互联网时代新媒介艺术对于提升受众审美能力的实践教育价值,结合典型网络艺术文本,探寻提升受众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力、审美创造力的综合媒介美育实践策略。

媒介美育通论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一 “互联网时代”的释义
二 作为媒介教育重要维度的“媒介美育”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书选题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媒介美育研究的焦点
二 国内媒介美育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创新之处
一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
二 案例分析层面的创新
三 学理层面的创新

**章 媒介美育的思想史回溯
**节 媒介美育理念的发生及发展进程
一 20世纪30-70年代媒介美育的甄辨时期
二 20世纪70-90年代媒介美育的表征分析时期
三 1990-2000年媒介美育的后现代理论时期
第二节 防御性的主体美学——“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观培养
一 “保护主义范式”审美观教育的文化防御性
二 “保护主义”范式审美观教育的政治防御性
三 “保护主义”范式审美观的核心
第三节 二元对立的批判——“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意识培养
一 与大众媒介的二元对立——“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意识生发
二 文化批判与符号批判——“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意识培养路径
第四节 单极化的精英指向——“保护主义”范式的审美趣味培养

第二章 时代变迁:媒介美育的时代转变
**节 “主体间性论”的社会文化逻辑对“保护主义范式”审美观的瓦解
一 媒介化生存时代的危机——主体性美学的黄昏
二 解构之后的建构——美学的“主体间性论”兴起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技术逻辑对“保护主义范式”审美趣味和审美意识教育的冲击
一 传受主体的交互性对单极化审美趣味培养路径的冲击
二 信息本体的超文本性对文字时代理性自我的“精英化审美趣味”的冲击

第三章 批判的鉴赏:媒介美育的审美意识发展论
**节 多元媒介审美文化中“超越保护主义”范式审美意识的裂变
一 Web 3.0时代的媒介草根文化及其“亚文化”价值呈现
二 破除二元对立——大众媒介的“亚文化”价值再判定
第二节 批判的局限——“虚拟现实”的审美意识教育价值
一 “虚拟现实”的审美特性及审美意识启蒙价值
二 沉浸感与审美意识的心理生成
三 “网络虚拟现实游戏”的审美意识教育创新
第三节 接纳的尴尬——“网络伪狂欢”的审美意识教育再思考
一 网络身体化流行语的“伪狂欢”
二 “网络红人”现象折射出的“伪狂欢”

第四章 多元并蓄:媒介美育的审美趣味发展论
**节 媒介化生存时代的审美趣味现状及典型问题
一 审美趣味低俗化与媒介淫秽成瘾
二 审美趣味娱乐化与媒介暴力影像沉溺
三 审美趣味消费化与媒介中扭曲的“身体意象”
四 审美趣味的道德二重性与媒介舆论暴力
第二节 媒介审美趣味提升的关键环节——培养“人的媒介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观
一 主体的漂浮与沉溺——自省人与自我关系的新矛盾
二 感性自由的悖论——反思人与媒介技术关系的新问题
三 无物之词——正视人与他人的媒介关系的新发展

第五章 美在间性:媒介美育的审美观发展论
**节 主体间性美学启发下的审美观认识论
一 “主体间性”的认识论价值
二 主体间性美学启发下的媒介审美观认识发展
第二节 主体间性美学构建的审美观实践论
一 “主体间性”的实践论价值
二 主体间性美学启发下的媒介审美观教育实践
第三节 主体间性美学引导下的审美观本体论
一 “主体间性”的本体论价值
二 主体间性美学启发下的媒介审美观本质

第六章 融合式体验:媒介美育的审美能力发展论
**节 审美能力的意义与媒介化生存时代的审美心理变迁
一 作为审美素养提升基础的审美能力
二 媒介化生存时代的审美心理变迁
第二节 网络博物馆与个体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一 审美感知经验的积累、拓展、革新
二 审美感知力教育的可操作性提升
三 审美知觉力的内在“审美图示”教育强化
第三节 “微信公益”与个体审美情感力培养
一 审美情感力生发与积极情绪
二 审美情感力的动力释放培养
三 审美情感力的体验培养
第四节 阿普艺术与个体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一 审美创造力与阿普艺术审美属性
二 审美创造力提升与阿普艺术的创作革新
三 审美创造力提升与阿普艺术的传播与欣赏革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媒介美育通论 作者简介

  霍美辰,中山大学文艺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讲师、硕上生导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吉林省美学学会会员、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成员。多年来在高校从事媒介教育第一线工作,主讲课程有《中外影视作品精读》《中外电视剧研究》《艺术学理论》等课程,参与东北师范大学精品通识课《媒介素养教育》。同时长期担任吉林省电视台影视频道编辑、导演,多次参与专题片、晚会、访谈节目等多类型媒介产品的编创工作,在大众媒介的产制、传播、营销及反馈等流程环节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主要著作有《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指南》《外国经典电影风景线》等,并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电视》《当代电视》《传媒》等学术刊物发表《论Web3.0时代互联网艺术的审美特性》《欧美主要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媒介素养的审美批判反思》等多篇有关媒介教育、媒介美育的论文。主持完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交流美学’视角下吉林省青少年媒介素质现状及教育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多次参加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年会、全国媒介素养高峰论坛、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青年论坛等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发表会议沦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