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顺性遂情:冯达文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贺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109497
- 条形码:9787553109497 ; 978-7-5531-094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顺性遂情:冯达文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贺文集 内容简介
从《情理之间》到《顺性遂情》,其实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情理之中、性情之间无所停滞的连贯。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寄意的境界,也是教育成人追求的目标。
顺性遂情:冯达文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贺文集 目录
儒家的历史形上观
——以时、名、命为例陈少明/001
德性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启示景怀斌/022
孔子正名思想的现代诠释张志林/055
“儒教”的内容与形式
——《论语》中的“戒”“慎”“畏”张丰乾/069
情与理之间
——孟荀思想的心理治疗意义李桦/093
孟子论“勇”
——兼论一种儒家人文学的视野曾海军/109
论政治生活的有限性
——以孟子“窃负而逃”为核心的考察刘伟/127
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的古典学阐释周春健/147
章学诚的历史形上学论析/194
康有为论《大学》马永康/213
……
顺性遂情:冯达文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贺文集 节选
本书: 在作者看来,道德认知与信仰理念的内在逻辑关联现象,首先说明了“德性”问题具有二重性,即德性的必然性与道德行为的恰切性。前者属于“德性何以就应当如此”?人何以可能获得德性?后者则是关乎“德性及其行为表现如何与社会情境契合”,是社会情境下的道德行为。对前者的回答更适合从哲学或宗教学说等关于德性本源学说中寻找答案。例如哲学家康德试图对德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后不得不以假定性的哲学基础为前提——人有意志自由,有至善的追求,有为自己立法的道德律,但这些都依赖于“一种理论上的,但本身未经证明的命题,只有它不可分割地与某种无条件地先天有效的实践法则联系着”的悬设——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②。传统基督教神学认为,德性的发展包括了洗罪、上帝荣耀与上帝合一三个阶段,信徒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基于上帝并为上帝期许的德性③。对后者的回答则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互动中寻找理论或经验依据。近代诸多学者以经验科学的方式研究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发展即这一努力的尝试。其中,*有代表性的除了科尔伯格的发展阶段论外,还有社会化理论——道德发展是青少年学习或内化家庭和文化规范的过程,代表性的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其次,也说明了任何有说服力的“德性”理论,需要能够关注并给出德性两个层面的机理与统合的通透解释。 要达此目标,只有在兼具信仰本源与道德规范的文明信念体系的历史与现实关联阐释与分析中才能实现。因为,“每种主要的德性理论在相当显著的程度上,于其内部已有自己一套哲学心理学、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①由此可见,要对德性认知问题进行透彻的理解,不能不从文明体系中寻找。 而从文明体系中寻找德性认知的思想资源,就不能不关注文明的差异性。相应地,立足中国讨论德性认知问题,传统文化既是重要的理论资源,也是不可回避的需要加以分析、反思的时代性问题。由此,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德性所知”的思考,自然会首先进入视野。 “德性所知”虽然是宋明儒学的重要理论命题,但其所述的德性现象是普遍的,且是兼具德性哲学与操持两个层面的命题。有学者指出,张载的“德性所知”是以“天”“道”“性”“心”四大范畴,以及天道论哲学和心性论哲学两个层次为理论基础②。也有学者试图结合西学,以“体知”来表达“德性之知”,“体知”是涉及亲身感受之知,是本体真知③。还有学者以“具身性”来理解德性所知相关的问题④。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反倾销规则与实践
¥9.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