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作者:田宏宇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24cm 页数: 161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2(7.2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5199134
  • 条形码:9787305199134 ; 978-7-305-1991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内容简介

  文学是内视艺术,是人类观照和确立自己好的方式。由此,文学之美,是人类精神之“真”、“爱”、“善”和“美”的澄明和体现。小说家的审美观照,立足于人性之“真”、情感之“爱”、灵魂之“善”和艺术之“美”,从小说家和小说人物的心灵世界出发,进行由表及里的研究,以期对当代小说家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实际,以及小说作品的阅读赏析,有所启示。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目录

引言**章 小说家审美观照的含义**节 审美观照第二节 小说家的“审美观照”第二章 小说家审美观照的个性机制**节 神游于人物性格的原始天地一、洞察人物性格的“世态万象”二、挖掘人物性格的“本真情状”三、体味人物性格之“人间情愫”第二节 审视和捕捉爱的复杂与微妙一、体验爱的“丰富与飞升”二、追溯爱的“渊源和真髓”三、感受爱的“共存与永恒”第三节 攀登“心灵苦旅”的高峰一、洞悉心灵苦难的历程二、探寻心灵苦旅的本相三、仰望心灵的终极关怀第四节 “出淤泥而不染”的艺术直觉和灵性观照一、“出淤泥而不染”的艺术直觉二、艺术直觉的本真敞开三、艺术直觉的灵性融合第三章 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几点启示**节 有病呻吟:与人物歌哭同声一、“情感移人”二、“本我呈现”三、包容尊重第二节 大爱情怀:与生命同悲同喜一、与生命同悲二、与生命同喜第三节 心灵忏悔:与灵魂砥砺生辉一、忏悔意识的局限性二、忏悔意识的可能性三、忏悔意识的救赎之路第四节 唤醒直觉,与自然天人合一一、唤醒感受二、唤醒非自主记忆三、唤醒创造性想象结论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节选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虽是逢迎,却说得感情丰润、丝丝不漏。凤姐之精明、强势形影毕现。再看《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当然,这固然很好,只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千万别让上司知道啊。”语言色彩阴暗、隐晦,节奏缓慢而又压抑,语言软中有硬,分明就是一个神经过敏、胆小谨慎、循规蹈矩的老学究的模样!再至于阿Q的语言,时而如同艳阳高照,节奏紧凑,声嘶力竭,时而如同乌云压顶,泣不成声,细微软弱,皆是其欺软怕硬、精神胜利、委曲求全的性格反映。  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节奏加上不同的触感,都导致了语言其“形”之不同。小说家需要深入生活,接触、了解、揣摩、倾听各色人物之语言,方能“代一人立言”,说其“想说之言”、“能说之言”。  第二,从语言组织看。语言的遣词造句、组织结构,同样显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不是“概念”。干部一腔、万人同调,是人物语言之大忌。每个人说话,都要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学识、经历和气质等条件,使读者能够“如闻其言,如见其面”。孔乙己作为落魄文人,咬文嚼字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当有人说他偷书时,他先睁大眼睛争辩道:“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待真相摆在眼前时,便涨红了脸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于是,一个迂腐不堪、自命清高,然而却思维僵化的文人形象赫然眼前。而《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则是另外一番情态。有一次她把祥子气走,又叫住祥子道:“咱们俩的事,一条绳上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又回头说李四:“……你什么屎没拉过?我这才是头一回,还都是你的错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六十九了,白活!”虎妞泼辣、蛮横、没有学识,却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汹涌而至。  小说人物的遣词造句,反映了人物的不同气度风格和处世方式。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语言都要铁铮铮、响当当、趣味横生、朗朗上口,才能有助于性格的塑造和形成。  第三、从语言的“反常”出发。  人物语言有时也会出现“反常”情况,违背了正常的语言表达习惯。小说家在观照时,容易忽略,或者避而不谈。其实“反常”处,正是“焦点”处。通过它,小说往往更加鲜明地折射出入物性格的个性特点。  比如有的语言有意“重复”。它和哕唆是两回事。哕唆,只能让人觉得拖沓、冗繁,不忍卒读。然而,“重复”,却是小说家缜密思维的结果。在“点睛处”,小说家大笔渲染、重彩泼墨,不仅没有哕唆之嫌,相反,却加强了情感,突出了人物性格。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凤姐让小红回房取荷包,平儿给了荷包,就让小红捎个口信。于是小红见了凤姐,递了荷包,开始转达平儿的口信:“平姐姐教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凤姐笑道:“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罩。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连珠炮的一连十七个“奶奶”,却说得整整齐齐、分毫不乱。活脱脱的一个口齿清楚、心眼伶俐的机灵鬼,给这些个不胜其烦的“奶奶”给端了出来。小红虽未使尽浑身解数,却煞费心机、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几个“奶奶”哄得凤姐慧眼青睐,马上认了做个“干女儿”。正是语言的这种“重复”的“反常”,使得句子节奏腾挪跌宕、错落有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有的语言“重复”,有的语言却“故意”中断、冷场。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然而,正是这种有意的“空白”,却起到了“语断意不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渥伦斯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向风流倜傥。无论是赛马场、沙龙,还是安娜的家里,无处没有他流连的身影,无处不曾飘荡着他特有的气息和充满魅力的声音。然而安娜死后,出人意料的是,托尔斯泰没有写在痛苦中发狂的渥伦斯基。相反,从安娜卧轨,到小说结束,渥伦斯基的只言片语都少得可怜。他就像一个陨落的流星,只是在他母亲的抱怨声中,闪现一下,随即就坠入无边的沉寂和黑暗之巾了。这才是真正发狂的渥伦斯基。他的母亲说:“她把我儿子完全毁了。”渥伦斯基生不如死,形同死尸。  ……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 作者简介

  田宏宇,山东临清人。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现在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担任文艺学教师。从事文学评论和美学鉴赏研究。喜欢教学,热衷阅读。目前担任美学、西方美学史、文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论等核心教程教师。在CSSCI、核心和省级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