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择山花于已披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035013
- 条形码:9787519035013 ; 978-7-5190-350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择山花于已披 本书特色
周仁旺著的《择山花于已披》共选了周仁旺文学作品100篇,选集中的所有作品都曾发表于公开发行的书报刊。有的作品既发表又获奖,有的作品发表后又被多种书报刊转载,有的作品发表后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如:抒情散文《善待成功》,2002年12月获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教师美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2003年2月18日的《中国教育报》,以后又被《南方日报》《广东公安报》《语文报》等转载。杂文《近墨者未必黑》原载《创新作文十讲》(2004年华夏文化出版社出版),后转载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游记体散文《游沈园,话陆游》原载《久住水乡》(2006年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后被《教育家看世界》(2007年第3期)转载。报告文学《南来的困惑》原载1993等
择山花于已披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个人文学作品选集,共选了周仁旺文学作品100篇,包括新体诗、旧体诗、叙事散文、写人散文、抒情散文、靠前游记、国外游记、杂谈杂感、报告文学与小说、文学评论与文学欣赏十大部分。选集中的所有作品都曾发表于公开发行的书报刊。有的作品既发表又获奖,有的作品发表后又被多种书报刊转载,有的作品发表后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如:抒情散文《善待成功》,2002年12月获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全国教师美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2003年2月18日的《中国教育报》,以后又被《南方日报》《广东公安报》《语文报》等转载。杂文《近墨者未必黑》原载《创新作文十讲》(2004年华夏文化出版社出版),后转载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游记体散文《游沈园,话陆游》原载《久住水乡》(2006年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后被《教育家看世界》(2007年第3期)转载。报告文学《南来的困惑》原载1993年12月7日《南方日报》,后被《江西日报》《湖南教育报》等转载。短篇小说《月亮湾的笑声》原载《播种希望》(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被收入《久住水乡》。旧体诗《雨中登北戴河》《山海关歌》《喜迎香港回归》于2009年获第三届“东方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后被收入《诗作·诗品·诗教》(中国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择山花于已披 目录
咏怀
红烛吟
故乡
教师的比喻
国庆节感怀
杏坛写生
赠陈琼菊同学
咏金字塔
瞻仰列宁墓
第二辑 旧体诗歌
五绝·雷雨
五律·登岳阳楼望洞庭湖
七绝·初春
七律·写在香港回归日
五古·雨中游北戴河
七古·山海关歌
六言诗·农家
四言诗·武师毕、Ik赠同学
满江红·月夜抒怀
小梁州·水上泛轻舟
第三辑 写人散文
我的祖父
我的祖母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内兄志君
老敏
回忆刘上生老师
回忆朱佛郎老师
龚院长
老袁
第四辑 记事散文
征途
怀念远山
似水年华忆当年
当年,校园耸起一座砖窑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忆当年读书时
工作在冷水江一中
冷水江七中的那个理工班
灯火阑珊觅伊人
我与这一行
第五辑 抒情散文
善待成功
杜老师,我又想起了您
月是故乡明
艳阳明月伴我行
站在鲁迅先生的墓前
家乡的那条小路
情抒威尼斯
路——给中西部偏远农村的代课教师
相聚衡阳
第六辑 国内游记
久住水乡
漫游桂林
游沈园,话陆游
冬游北京香山
游西安怀古
过昭君村
蓬莱阁寻仙
秋游雁荡山
长江三日游
美啊,九寨沟
第七辑 国外游记
境外归来说“大马”
欧洲的小镇风情
宿在阿尔卑斯山巅
游科罗拉多大峡谷
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
乘船夜游尼罗河
车行撒哈拉沙漠
长航波罗的海
俄罗斯的秋天
南非名片——好望角
第八辑 杂谈杂感
近墨者未必黑
教师不是蜡烛
老师的月亮是学生
十年磨支笔
吃的是文化
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再谈南来的困惑
我不赞成中学生写长篇小说
“养鸡生蛋”才是长远之计
超越自我的再度攀高——《南粤红杏》序
第九辑 报告文学与小说
“南来”的困惑
已到山花烂漫时——钟德赣老师和他的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被“孔方兄”击倒的校长
水乡红杏
月亮湾的笑声(小说)
夜幕下的呻吟(小说)
第十辑 文学评论与文学赏读
小说不要写得太长
文学不是冷寂清贫的事业
唐诗“十佳”与文学创作
屈原诗歌的创新意义
《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诗歌的名家名作指瑕
写美女的千古绝唱——读《诗经·硕人》
对故都的深切恋念——读屈原的《哀郢》
读汉乐府的三首叙事诗
形象的文字,奇异的联想——读苏轼的《百步洪》
寂寞东园感菊多——读白居易的《东园玩菊》
林下寒香菊蹊情——读高启的《菊蹊》
择山花于已披 节选
《择山花于已披》: 我是活过半百的人了。自参加工作以后的几十年,我东奔西窜,南来北往,身世飘浮不定,在家乡的日子少。然而,有一个影子总是伴随着我,同我走到天涯路。这个影子就是我祖父。 祖父——周洪捷生于何年已不知道了,如果活到现在已有了一百多岁。他死于1969年,那年我已17岁,是个小大人了。 说到祖父,要说到他的父亲(我的曾祖父)——周世贞。曾祖父生于湖南新化离县城4公里的青峰乡,家里非常富裕,有许多田产。曾祖父十分聪明,他从小勤奋好学。他14岁脑后还悬着一根很短的“猪尾巴”时就中了秀才,以后又中了举,不知什么原因终生未入仕,但在新化是一个名人。他既没有务农经商,也没有开馆执教,而是坐镇县城的周氏祠堂,周旋于士林官府,保赢官司。不但本族人有纠纷找他,非本族的方圆百里的周氏人家,惹了麻烦也来认亲求他帮忙。祖父曾经告诉我,有一对叫周家蒙、周家寿的兄弟,非我家本族,一身武艺很能静跳揭下屋上的瓦来。当年兄弟俩各凭一对拳,背靠背地打出了岳阳一条街来,他俩就是我家的常客,认曾祖父为兄长。然而,和那个时代多数有点出息的人一样,曾祖父也有一些劣迹,比如吸鸦片、带小妾,风月场上有身影,青峰的那个家就很少回了。结果曾祖母郁郁寡欢,很年轻时就去世了,留下了一对年幼的儿子,就是我祖父和他的弟弟,哥俩由他们的祖母(我的高祖母)来带。尽管家中富有,但从小失去父母管教的孩子,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而且曾祖父只有四十多岁就病故了,还走在高祖母之前。高祖母辞世后,祖父兄弟俩就完全没人管了,不但没有读出书来还四处流浪,家境也渐渐衰败。 我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被定性为小商,其实从祖父到父亲是两代工人。祖父长大后是以打工为生的,在锡矿山做炉工的时间很长,只是与祖母结婚后才在新化县城租房开铺做生意,这样的日子没有多少年。 祖父虽为一家之长,但家里真正的当家人是祖母,大面子上的事情由祖父管,但具体家务主要是祖母操心,不是祖父无能和懒惰,而是祖母太能干了。长期这样下去,祖父对祖母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因此,祖母去世时,虽然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呼天抢地地哭,但从他流着泪说出的“我的‘八字’去了”的那句话中,可见他心里的悲伤比谁都深。而且类似的话以后他经常讲,我读初中时和他住在一起,每当爷孙俩有不顺心的事时,他就说:“旺伢子,你奶奶死后,我和你的‘八字’都去了!” 我是长孙,几乎整个童年都是在祖父母身边度过的,大概是断奶以后就到了他们身边吧。我5岁时祖母去世,7岁时因祖父管不住我,来到了离新化县城15公里的冷水江的父母家,13岁时高小毕业考入新化城内的大跃中学,又和祖父住在一起。 祖父对我疼爱有加。我婴孩时代就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喜欢听他说故事,喜欢和他睡在一头,喜欢夏天用小手替他抓背,喜欢冬天出太阳时看他坐在临街屋檐的凳椅上、撩起青布长袍、握着那根长烟杆悠悠吸烟的样子。我读初一时,是“通宿生”,学校距家里有三四里地,大码头在那条街东面的*端头,白天热闹,夜晚少人走。冬天的晚上很清冷,我上完晚自习回来,心里胆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一个冲锋往前猛跑,快到门口时就高声喊“公公(爷爷)”,祖父就会在门内高声应着:“噢!回来了!”我推开虚掩的门时,就会看到祖父躺在床上焐着被子等我归来,每晚如此。 祖父对我疼爱有加还表现在那种反哺之情上。凡是好吃的东西,他宁可不吃也要给我留着,这种感情在过“苦日子”的20世纪60年代初,足可印证。与祖父比较,我不喜欢祖母,对我生活上的关心两位老人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教育上祖母对我要求严,我觉得祖母恶,很有点怕她。 ……
择山花于已披 作者简介
周仁旺,湖南新化县城关镇人,2012年1月从广东顺德退休,现定居于顺德。中学语文不错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首届中国校园文学联谊中心副主任。一生从教,笔耕随之。在公开发行的书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一千多篇,其中文学作品数百篇;在国家和省级出版社中,出版教学和文学著作十部(三百多万字),其中文学著作六部(二百多万字)。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写各类。作品有的在获得高奖,有的在省报刊上连载,有的被多家报刊转载,有的被选入人教社编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多次受邀参加过省级报刊社举办的研讨会,曾是《南方日报》《语文周报》《初中生》等报刊的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