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异化与回归

作者:张更立著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9(8.5折) 定价  ¥3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异化与回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133107
  • 条形码:9787565133107 ; 978-7-5651-331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异化与回归 内容简介

本研究是一项批判性研究。“批判”往往缘起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其目的是在运用理性理解事物的基础上,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因此“破”中求“立”是批判性研究的基本理路。据此,本研究以儿童生活异化为切入点、以批判性研究为视角、以儿童生命的内在价值为理据、以教育回归生活为诉求,来探讨儿童在教育中的生活异化及回归问题。

异化与回归 目录

总序
序言
导论
一、在“生活”中理解儿童
二、教育中的儿童生活危机
三、在“生活批判”中实现教育原初价值的回归

**章 儿童生活异化——教育场域中的“拉普他”之厄
一、儿童生活异化的内涵阐释
二、教育场域中儿童生活异化的表现
三、应然生活:儿童生活特征探寻

第二章 教育物化——儿童生活异化的教育学原因探析
一、教育物化与生活异化之关系辨析
二、教育物化在儿童教育场域中的表现
三、教育物化之观念误区分析

第三章 成长与生活——生成性思维视域中儿童生命的诉求
一、由“本质先定”到“生成”:理解人之生命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二、成长:儿童生命的内在诉求
三、活生生的“当下”:儿童生命成长实现的基本路径

第四章 教育与生活——生成性思维视域中儿童教育的选择
一、学习:一个牵动儿童教育神经的敏感话题
二、教育: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需要
三、教育生活化:儿童教育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 教育变革——儿童生活异化之化解策略
一、教育转向:儿童生活异化化解之观念条件
二、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异化化解之实践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异化与回归 节选

  《儿童哲学与教育哲学丛书·异化与回归:走向生活批判的儿童教育研究》:  二、教育物化在儿童教育场域中的表现  (一)本体论之维:科学主义缔造“知识人”形象  “知识人,不仅仅是教育这个场域中对人性所做的一种设定,作为一种普遍人性的理念,其历史也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就把知识、求知看作人的*主要、*本质的属性。苏格拉底虽然崇尚人的美德,但却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所写下的**句话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本质的冲动;柏拉图要在人们心灵里建立的也是知识的‘理想国’。”务于人的生活需要。  当下,人类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被看作是人类**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显现出了强悍的力量,它为人类建构了强大的生存功能圈,延长了人的手臂,放远了人的眼光,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自信和极大的方便与实惠;它满足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必然性的需求,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外部世界提供了客观的尺度和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了一个“科学的时代”,科学技术“理所当然”地成了现代入主要的生存方式。科学通过技术上取得的物质力量以及带给现代人令人忘乎所以的物质实惠、享受和幸福感,使人们相信尽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比其他问题更迫切、更重要。这样,科学逐渐地成了驾驭现代人的强大的客观化力量,人们在思想上、情感上越来越崇拜它、依赖它,这种崇拜与依赖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地膨胀,人们甚至开始迷信科学的力量,相信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物质力量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解决,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应该进入任何领域。由此,科学主义诞生了,“科学知识型”在文化领域取得了霸权地位。也就是说,“科学似乎既是知识合理性的批判标准,又是知识合法性的衡量尺度;唯有进入科学领域,知识才具有合理性并获得存在的合法性”。  由于“科学被看成是知识的典范和标准;科学方法是权威性的方法;科学主义成为现代人解释一切的精神力量和思维模式”,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成了关乎人的物质生活实惠、享受和幸福感的决定性力量,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成了人生中无比重要的事情,所以,在现代教育中,让儿童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几乎成了其人生初期*迫切的核心任务,儿童被塑造成了科学知识型的“知识人”。巴雷特曾说:“每个时代都要把自己心目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整个艺术史肯定了这一命题。到了近现代,人类在享受科学知识带来的恩惠的过程中,知识更成了人们膜拜和追捧的东西。可见,知识一直以来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东西,它也确实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发挥了无比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正确认识知识的性质和作用时应注意这样*基本的两点:一是,知识不是人性的全部,人不是单纯的认识性存在,完整的人性是由认识、情感、态度、个性、意志和意义、价值等融合而成的统一体。而且,就认识而言,知识也不是认识活动的唯一结果,人的经验、习惯、习俗等都是认识的结果,这些也都是知识得以形成的基本素材。此外,就知识本身而言,根据知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性质不同,知识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有人把知识分成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四类。二是,知识是人实现生活意义的工具。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人总是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做出反思,去追寻现实存在的各种意义。  ……

异化与回归 作者简介

  刘晓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著有《儿童精神哲学》《解放儿童》《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儿童教育新论》《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等。    张更立,男,山东单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西南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兼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与社区教育专委会委员、安徽省教育厅教育评估专家团成员。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哲学、农村学前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现已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研究与实验》《学前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7项课题,出版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1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