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杨家旧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134586
- 条形码:9787565134586 ; 978-7-5651-345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杨家旧事 本书特色
杨绛生前撰写的回忆文章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对其生平、特别是解放前的一些事迹的描绘,并不完全确切,也有语焉不详之处。陆阳著的《杨家旧事(杨绛记忆之外的故事)(精)》以同时代人物的回忆、当时报刊资料为参考资料,力图用原始资料说清杨绛记忆之外的一些历史细节,由此展示钱钟书、杨绛两个文化大家族鲜为人知的旧事。
杨家旧事 内容简介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杨绛生前除翻译大量国外经典著作之外,还撰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回忆文章,如《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干校六记》《我们仨》《洗澡》《丙午丁未年纪事》《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陆阳著的《杨家旧事(杨绛记忆之外的故事)(精)》前两章讲述的是杨绛先生与她父辈两代人的旧事,后两章着重于杨绛的读书时光 ,以及和钱锺书一起在抗战岁月中所经历的人与事。
杨家旧事 目录
**章 父亲杨荫杭
世系
早年岁月
从“北洋”到“南洋”
留学日本
鼓吹革命
在南洋公学译书院
学生胡适
远赴美国
《留芳记》里的杨荫杭
早期的报人生涯
跷“二郎腿”的杨律师
步入政坛
在上海,适逢“刺宋案”
在浙江,秉公处理“恶霸杀人案”
在京师,拘传许世英
律师和报人
病中恩人
执笔《申报》
重操律师旧业
逝世
附:母亲
第二章 姑母杨荫榆
“女师大风潮”
风潮乍起
“局外人”登台
杨荫榆辞职后的“烂摊子”
“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
早年的杨荫榆
离婚创举
东京的莘莘学子
学监
太平洋彼岸
沉隐中的坚守
重拾教鞭
“大战”王骏声
创办“二乐”
杨荫榆之死
附:伯父、叔父与其他姑母
第三章 杨绛:读书时光
幼年季康
在启明女校
杨绛在启明的成绩
“酒丐”与劳神父
“小鬼”好友
在振华女校
记章太炎谈掌故
当伴娘
特殊的“女同学”
《振华校友》卅周年纪念特刊中的杨绛
陆家兄弟
在东吴大学
《东吴年刊》上的杨绛
《申报》中的杨绛
东吴学潮中的杨绛
杨绛与周芬
老师苏雪林
与钱锺书在一起
初次见面
“情敌”叶崇范
去英国留学
参加**届世界青年大会
钱锺书为何没有申请牛津学位
“史博定”教席之争
在巴黎
第四章 杨绛:抗战岁月
初抵“孤岛”
苦难中的笑声
对日本士兵的记忆
甘当“灶下婢”
“香粉铺”和“活春宫”
小妹杨必
杨家旧事 节选
《杨家旧事(杨绛记忆之外的故事)》: 学生胡适 1903年译书院停办以后,杨荫杭在上海多所学校担任教职。据杨绛回忆:(杨荫杭)“曾在澄衷学校、务本女校、中国公学教课;不知在哪个学校教过胡适。” 1905年春,刚从安徽山村走出的胡适,就读于上海澄衷学校。第二年,也就是1906年暑间,胡适又考取刚刚成立的中国公学,而此时的杨荫杭已经东渡日本,所以杨荫杭只有可能在澄衷学校教过胡适。但在早版本《回忆我的父亲》中,有这样一段话:“据说他(胡适)那时在中国公学读书。锺书对我说,胡适决不肯乱认老师,他也不会记错。”杨绛把杨荫杭教授胡适的时间,显然搞错了。 不过,胡适在日后的对上海求学的回忆中未提及杨荫杭。 杨荫杭与胡适,在日后的岁月中似乎没有什么交集。1922年夏,胡适短暂去往上海。6月25日,丁文江和胡敦复同去胡适家。胡适在日记中特别写道:“敦复十年不到京了,今日谈的很好,他竟很赞成我们*近的举动,我们劝他在上海聚集一班好人,如杨补塘、徐振飞……养成一个中心。他也很赞成。”这里的“好人”出自胡适、丁文江等16名知识分子刚刚在《努力周报》发表的宣言《我们的政治主张》。该宣言提出当时改革中国政治的*低限度的要求是“好政府”,从而引发了一场“好政府主义”的论争。胡适日记中的杨补塘,就是杨荫杭。胡敦复,无锡人,早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后在游美学务处负责选送第二批庚款留学生赴美,这批学生中就有胡适,因而胡敦复与胡适也有师生之谊。 杨绛后来认识了胡适。抗战胜利后,杨绛在上海,陈衡哲请杨绛喝茶,会见胡适。胡适用半上海话对杨绛说:“我认识你的姑母,认识你的叔叔,你老娘家(苏沪土语‘尊大人’的意思)是我的先生。”杨绛有三位姑母,但胡适所指当为杨荫榆。杨绛还有伯父和叔叔各一位,均因事故或疾病而早逝,可见胡适“认识你的叔叔”所指非其亲叔叔,而是杨荫杭叔父兼好友杨志洵。在这里,胡适搞错了,杨志洵不是杨绛的叔父,而是叔祖父(杨绛称为“叔公”)。“你老娘家是我的先生”,胡适说这句话,当然承认杨荫杭当过他的老师。 杨志洵,号景苏,先于杨荫杭进南洋公学,就读师范院。此后,长期在商务印书馆任职,并在中国公学兼教授。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回忆中国公学求学情景时,并未提到杨志洵。但是,1910年,胡适北上参加考选第二批庚款留学生,杨志洵出了大力,而且对胡适的学业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胡适写道:“我闭户读了两个月的书,就和二哥绍之一同北上。到了北京。蒙二哥的好朋友杨景苏先生(志洵)的厚待,介绍我住在新在建筑中的女子师范学校(后来的女师大)校舍里,所以费用极省。”“杨先生指点我读旧书,要我从《十三经注疏》用功起。我读汉儒的经学,是从这个时候起的。”考选结束,胡适回到上海,“南下的旅费是杨景苏先生借的。……没有这些好人的帮助,我是不能北去,也不能放心出国的”。对于杨志洵指导胡适读书之事,时隔数十年后的2013年,102岁的杨绛在《忆孩时(五则)》有这样的描写:“我记得客厅里还坐着个人,现在想来,这人准是爸爸的族叔(我称叔公)杨景苏,号志洵,是胡适的老师。胡适说:‘自从认了这位老师,才开始用功读书。’” 此时的杨荫杭,鼓吹革命的热情依然不减。据杨绛说:“听说他暑假回无锡,在埃实中学公开鼓吹革命,又拒绝对祠堂里的祖先叩头,同族某某等曾要驱逐他出族。”在2004.年出版的《杨绛文集》和2014年出版的《杨绛全集》中,都将“埃实”录为“俟实”,这是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乡绅许珏曾愤然说:“此人该枪毙。”杨荫杭因“革命邪说”招致清廷的通缉,于是他筹借了一笔款子,于1906年初再度东渡日本,次年由日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法律。 同族某某,杨绛没有点名,而据钱锺书堂弟钱锺汉回忆文章,是为杨章甫。“他(杨荫杭)又因带头反对跪拜祭祖,为同族杨章甫等开祠堂驱逐出族,当时被称为‘叛逆之徒’。”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年杨荫杭之举的确惊世骇俗,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杨章甫(1869一?),即杨锺钰,是杨荫杭同族叔祖,拔贡生,信奉佛教,从事慈善,著有《寰球名人德育宝鉴》《觉世宝经中西汇证》《观音经咒灵感录要》《圣哲嘉言类纂续编》《济公活佛真传》《治平统鉴》(十二卷)等。但他思想保守,到了1926年时还与别人一同呈请“禁止男女同校,特重读经与国文,禁用白话,并多设宣讲所”,被斥为“僵尸的出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