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215875
- 条形码:9787548215875 ; 978-7-5482-158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本书特色
沈从文的作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学者还是读者,甚至批判他的人,都不否认沈氏作品的艺术价值。焦石著的《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从跨文化和文化内对沈氏的几部小说进行细致考察。本书共五章,**章主要围绕小说主题方面进行阐释。其他四章集中考察沈氏小说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两种小说语言。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内容简介
沈从文的小说沉浸于湘西这片故土,他的文字凝炼了真情,融入到大地的血液之中,抒写了*国文学史中淡雅芬芳的一笔。而焦石著的《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则是通过西方的视角来审视沈从文,一种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充斥于字里行间,当沈氏的现代经典之作进入西方社会中,能否带着诗意的姿态轻盈地跨越现代性带来的危机和困惑,构建一种新的维度展示生命的本真?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目录
**节 农民反浮夸的“反话语”
第二节 从《知识》看知识对抗文化
第三节 从《乡城》看庶民形象
结论
第二章 《凤子》中反讽的面面观
**节 言外之意、一语双关与反讽
第二节 从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手:极端选择的终结
第三节 回眸归隐主题
第四节 《凤子》和《会明》:临时处所
第五节 图画属性和社会指涉
第六节 镜像中的知识分子:寻求平衡
第七节 双重内部叙述者
结论
第三章 映射文学性和互文性:沈从文的《凤子》及其作品中的
话语策略
**节 书写当代:争议中的文学概念
第二节 身体和记忆
第三节 凤子及其文化视野
第四节 神话交融
第五节 关于开放式结尾的对话性
第六节 游走于文学传统主题之间
结论
第四章 沈从文和维克多·谢阁兰的异域情调与现代性
**节 异域情调与异质性
第二节 异域情调休克
第三节 他者的看法和对他者的看法
第四节 主观性与背井离乡
第五节 小说之外的关联:考古学与收藏学
结论
第五章 论沈从文小说的异域情调和情色描写的独特组合
**节 开场白的几点看法
第二节 原始的魅力:《凤子》
第三节 女性艺术家:《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第四节 过于丰富和美丽:《如蕤》
第五节 为爱而死:《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
第六节 可爱的螳螂:《都市一妇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节选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主人公将其与伐木工的角色相对比,让绅士很清楚地看到了主人公的文化和地理背景: “那莫管罢。你不作这件事,一定就作那件事。你不象一个平常人,也正如我不象一个更夫一样。你不要再说下去,我倒看出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了。”这绅士随即就用一种确定的神气,说明了客人的籍贯。① 老人又补充道:“你的确是一个农人,因为你那地方,除了这一种人没有别的职业。”也就是说,当他住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就知道,那儿的农民以采矿和一些买卖为生;他一定也在猜,这个年轻人是一个知识分子(一开始,他把年轻人当成一个农学家)。这个绅士*终还是把主人公归为了农民阶层,即他相信湘西地方的人们和那片土地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个人可能所属的社会等级,或者超越了人们可能使用的社会学定义。其实,这是一个跨文化、跨时空的定义。②此时此刻,这个年轻的学者感觉似乎被人看穿,并且把这情形比作一场梦。对绅士来说,他的身体和声音代表了一种用以达到目的的方式:通过它们使他见到了湖南西部美丽的风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年轻人的口音和优雅风度不复存在,老人和他的湘西生活之间的空间(2500公里)和时间(15年)的鸿沟也不复存在。当它被架构在一种特殊的语境中时,这种双重分离所指的背后原因也很清楚了:讲述怀旧情绪中的虚构的景象。实际上,一些思想家们一直在试图论证空间和时间的体现问题,他们认为在时间和空间的体现这个问题上人们有普遍的误解——即如果他们在概念和量的范畴上是等值的,那么,他们也是可逆的。可以确定空间的可逆性(即随意穿越空间的可能性)与时间的可逆性有类似的地方。③ 现在我们就来考察一下在《凤子》中时间和空间是怎样在叙事化的过程中叙述化的。文中主人公和绅士似乎达成了某种一致,即不进行空间的旅程,取而代之以想象和记忆构筑虚拟的时空移位。其实,主人公的形象和声音就是绅士灵感的源泉,使他回到了遥远的在湖南度过的青年时代。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又是故事接下来的实际的源泉,这点在理解沈从文作品诗学方面尤为重要。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解读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思想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①在两人接下来更深入的谈话中,文学、记忆和怀旧之间的联系,也包括散文、诗歌和自然之间的联系都得以深入详尽的探讨。绅士后悔自己缺乏文学天赋而没能把他在湘西的经历写下来。不言而喻,这里描述的就是作为文学永恒来源的传统主题。但是,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也强调了小说相比传记和纪实文学的优越性。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只要参考一下刘勰(465-532)《文心雕龙》的序言部分,它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被广泛接受。在文章中,诗和散文的不同之处通过苗族的语言和本地(文化)风景的隐喻画面得以间接呈现:桦树的叶子像是诗行,而松树的叶子没有任何定义。这里必须强调指出,通常中国传统诗歌倾向于从植物和花获取所需,从而描述诗的本质,更是文的本质。实际上,学者中有某种共识,即作为一种规则,中国文学批评倾向于用一种印象的、隐喻的语言来表达,文学常被喻为公园或树林,文学作品则可看成是花朵、芽苗和果树的花。而诗歌则常被看成音乐或音乐形态,同时,自然界中的一些元素,如海洋、云彩、飞鸟以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作为视觉工具,帮助评论家表达他们微妙和深度的美学观点。②所以,如果我们将我们研究的小说作为中国传统印象主义的评论,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部作品将经典的认知模式(即传统文学对“文”和“道”的阐述)与非汉民族交际方式或符号模式(即苗族五彩缤纷充满鲜明形象的苗歌)联系到了一起。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种随机的偶然还是为了表现这个天真、野性的男人(他的文化和艺术),好像他属于文人阶层?我们认为,这里的主要问题与叙述者的反讽态度有关,也与在这位怀旧绅士的故事中这种态度显露出来的基本矛盾(或意想不到的困难)的方式有关。 ……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作者简介
焦石(Pietro Giordan),男,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东方语言文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后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加拿大约克大学中国文学副教授,约克大学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电影、中西比较研究等课程并指导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华侨文学、比较戏剧学和比较美学。著作曾以汉语、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出版。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